江沛潤 鐘順霞 黃錦權
【摘 要】負面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體育類考生術科考試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目前情況來看,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在體育術科考試前備受負面心理問題的困擾。因此,本研究嘗試利用文獻資料法、案例法、行動研究法等對體育類考生負面心理的干預進行系統(tǒng)研究,進而實現緩解體育類考生術科考試考前焦慮問題,為體育類考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幫助。
【關鍵詞】術科考試;考生;負面心理;探究
一、研究目的
一般情況下,對于體育高考生來說,適度的心理緊張感會提高興奮性,在考試中可達到適當的運動喚醒水平,有助于運動表現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反之,過高或過低的心理緊張感容易使考生產生一種消極的、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使考生技術動作變形或不流暢,降低運動技能的表現,影響運動成績。因此,每年很多體育類考生在體育術科考試中因心理問題導致體育術科考試發(fā)揮失常,術科考試成績不如意,最終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
二、研究方法
本論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負面心理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之上利用個案調查研究法對個別案例進行調查分析。在應用方面,結合相關訪談意見等,同時綜合運用了行動研究法、邏輯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方法。
1.文獻資料法
為確保研究質量,本研究主要通過中國知網資源獲得相關論文,研讀相關體育教學著作,查閱圖書館資料的方式,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2.案例研究法
根據本課題的需要,在負面心理干預效果比較明顯的考生中形成案例,并對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積累案例干預的具體手段。
3.觀察研究法
在課題應用研究過程中,善于觀察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變化,對具體變化情況進行資料搜集,形成初步認知,進而為下一步研究做好基礎。
4.行動研究法
在研究中,利用體育教師開展負面心理干預時,采用實踐到反思,反思到實踐來逐步完善相關研究。
三、結果與分析
(一)一個失敗案例引起的思考
許同學是筆者高三體育類考生,體育術科成績和文化課成績一直一般,在高二年級就因違紀多次被班主任談話,其家長也有讓其退學的想法。但是,該同學非常喜歡體育,筆者與其交談發(fā)現該同學在進入高三階段后目標很明確,升學愿望強烈,訓練刻苦,成績提升較大,交流中該同學表示一定要把體育術科考好給別人看,如果考不好就不讀書了??粗Φ谋憩F,和數次的模擬考成績,筆者覺得他應該沒問題,可命運弄人,偏偏在術科高考中發(fā)揮嚴重失常,最終該同學放棄了讀書。事后反思,很明顯該同學就是因為考前心理壓力過大,考試中又缺乏心理疏導,導致體育高考最終失敗,這樣的失敗讓人很痛心。這樣一個失敗的案例給筆者一個深刻的提醒,體育類考生術科考試必須重視考生的心理問題,必須注意對這部分考生的心理干預,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二)體育術科考試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1.恐考癥,遇到考試就失常
現實中有些考生經常在遇到考試或比賽就會失常發(fā)揮,時間久了就對考試產生恐懼。心理學中有一個“詹森效應”,很能解釋這樣的現象。有一名叫丹·詹森的運動員的經歷,他平時訓練成績很好,但是正式比賽上卻連連失利。產生這樣現象的原因多數就是負面心理問題造成的。因此,在遇到這樣的體育類考生時,作為帶隊老師更要注意,避免因為這樣負面心理問題導致考試的失常。
2.負擔癥,壓力過大無法減負
在高三訓練和考試階段,筆者跟這些體育類考生交談發(fā)現他們多數都存在較大壓力,這些壓力有的來自家庭,有的來自個人,有的來自老師,這些壓力無形間就會影響他們考試的成績。特別是由考試壓力過度所導致的緊張不安甚至帶有恐懼的情緒很容易引起考試的嚴重失常發(fā)揮。
3.無壓癥,散漫應考漏洞百出
在帶隊的過程中,我們會經常發(fā)現有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自暴自棄,在應考中經常表現出無所謂的感覺,這樣的狀態(tài)很容易在考試中出現漏洞,導致考試失常發(fā)揮。所以,作為帶隊老師要注意無壓癥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這樣就會有動力,有適當的壓力產生,考試應考就認真對待。
(三)一些常用的干預手段
1.細心觀察,將每一個體育類考生的性格特點摸透
首先,在日常訓練中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主動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有的體育類考生多數性格豪放、不拘細節(jié),訓練考試經常出現差錯,像比賽裝備忘帶,考試準考證丟失,這種低級性錯誤,一般都出現在性格偏向于膽汁質的體育類考生。當然,也有個別性格屬于粘液質的體育類考生,這類體育類考生性格敏感,經常顧前顧后,甚至在考試和比賽中都放不開,很容易導致考試或比賽的失常。根據不同性格特征的體育類考生,帶隊老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與其交流溝通。之后建立每個學生心理問題檔案,為做好有針對性心理干預方案做好準備工作??傊?,對體育類考生性格特征的了解要盡早盡快,要全面要及時,同時也要有針對性。
2.未雨綢繆,帶隊老師要儲備足夠多的干預方法
對于體育類考生不良心理問題的干預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有以下幾種。一是認知法。認知法主要是引導學生調整認知,制定合理的目標預期,引導學生全面而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些元認知常見的小策略克服考試中的不良心理反應,比如深呼吸、積極暗示等。通過這些小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地緩解壓力,減輕焦慮感,避免不良心理問題的出現。二是增信法。開展自信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自信心是影響考試發(fā)揮的主要因素之一。帶隊老師在考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自信心訓練十分有必要。帶隊老師要對體育類考生進行自信心訓練,采用積極暗示來緩解緊張心理,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三是冥想法。帶隊老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放松訓練來有效控制和緩解負面心理的影響。四是社會工作法。帶隊老師可以利用社會工作常用的個案法和小組法相結合來對不同體育類考生進行干預輔導。比如,對于性格敏感的粘液質體育類考生可以進行個案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走出困境。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在一起開展克服考試焦慮的小組法,充分利用朋輩輔導的優(yōu)勢,協助這一類學生共同面對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發(fā)展成長。
3.認真落實,將干預轉化為每一個體育類考生術科成績的超水平發(fā)揮
有了對學生深入的了解,干預手段的儲備,接下來就是認知落實干預方法。第一步,要制定一個詳細的干預計劃,可以讓干預學生參與,也可以根據情況不用干預。計劃要考慮全面,要有應急預案,做到最壞考慮。第二步,要提前進行干預模擬。結合干預對象的實際情況,灌輸相關干預方法的要點,必要時將干預方法形成文字交給干預對象,讓其按照去落實。經過模擬后效果的反饋,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手段,直至達到預期效果。將不良心理影響降到最低,使學生取得正常或超水平發(fā)揮的考試成績。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當前體育類考生考前焦慮問題普遍存在,產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單單依靠學生自我調整,或者依靠學校心理咨詢師的輔導已遠遠不夠。
2.對體育類考生這個特殊群體問題的干預,往往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加認真的落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通過個案工作的干預方法對體育術科考試中有負面心理的考生效果較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建議
1.針對體育類考生考前存在的負面心理問題,帶隊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并根據不同問題的考生,制定不同的干預政策。
2.在負面心理干預中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可借鑒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理論,采用有效的干預方法達到預期效果。
3.作為高考體育帶隊老師要全面學習,努力探索,充分利用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和教育教學有機融合,探索走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特殊群體干預之路,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體育類考生受惠。
(責任編輯:王玉霞)
廣州市花都區(qū)獅嶺中學 江沛潤? 鐘順霞? 黃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