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平
摘要:計算作為數學抽象性智力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意義重大,屬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建設目標之一。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作為教學主要內容,圍繞整個數學教學過程的,其難度也隨年級的增高不斷提升。為了提升小學中段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提高計算教學質量,分析小學數學中段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小學數學中段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段;計算教學;有效策略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202
前言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教師教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是教學首要任務。學生在教師有效教學策略實施下,通過興趣、能力等綜合方面的培養(yǎng),既有效解決小學數學中段計算存在的教學問題,又解決了學生計算學習難題。并在情境教學、分層教學、實踐體驗等方面提升學生數學計算綜合學習能力,達成小學數學中段計算教學有效策略探究成效。
一、多媒體情境,調起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在針對計算知識展開教學時,應轉變傳統(tǒng)一言堂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展開教學,以期調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利用多媒體圖片展示以及視頻播放功能,有效調動小學生在課對計算教學內容的興趣,使小學生感受到計算學習的樂趣,以及計算教學的趣味性,體驗愉悅氛圍中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良好感受,繼而使計算困難場面轉變陳有趣、靈動、簡單的學習場景。
如,在《時、分、秒》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依據教學內容中,學生認識日常生活中鐘表,早了解時、分、秒表示含義基礎上,進行時間單位之間換算,并展開計算。再展開時間計算題目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大屏幕中,觀看時間是怎樣在表盤中一點點跳動的,并通過這樣的觀看,將鐘表時分秒認識基礎上,計算時間走向。學生通過多媒體圖片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分針轉一圈是60分鐘,時針轉動一格是一個小時,并在教師的講解下了解1小時等于60分鐘。教師通過這種情境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掌握時、分、秒等時間方面知識基礎上,進行實踐方面的計算題,完成時間單位換算教學任務目標。在計算實踐的計算題目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車輛行駛的過程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如一輛客車早晨6點30分出發(fā),三個小時到達目的地,請算出這輛客車到達的時間,學生經過以上的學習以及多媒體技術的支持,輕松計算出實踐為主的計算難題,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二、分層教學,合作探究
小學數學教師進行中段學生計算能力教學活動時,應在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基礎上,通過分層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進行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指導學生,按照不同學習能力規(guī)劃好學習層次的基礎上,再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計算問題探討,并在合作探究過程中總結計算運算方法,達成計算結果又快又準的效果。這樣的教學策略有效展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計算數學思維和能力。同時,在小學中年齡階段進行計算教學時,也可以融入合作學習中,使學生了解計算運算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在合作中不同層次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如,在《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中應當是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既有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又有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還應有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學生通過分層,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中,可以相互促進。,掌握有效的計算運算方法。在萬以內加減法學習時,教師可以層層推進,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從基礎性的兩位數計算開始運算,逐層遞增到三位數與一位數之間的運算,三位數與兩位數的計算。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目標。如有的小組會通過提前的預習去了 解多位數相加時,可以通過拆分法計算,還有的小組會將計算知識整理后,一起探究探,有效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數學探究能力基礎上,達成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目標。
又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學習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數計算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分數計算的意義,并按照學生以前學習的加減法思維,將這道題目計算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在小組中將一張紙分為 4 份,拿掉一份??纯催€剩幾份,再拿掉一份剩幾份,以此類推,完成分數的認識,并可以有效展開計算。
三、生活實踐體驗,培養(yǎng)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計算知識時,應引導學生生活進入到實際生活中,進行實踐體驗,以此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提高運算能力,并通過實踐體驗,感受計算學習的興趣,領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要性,掌握準確計算對生活實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應當以此作為計算教學的切入點,通過這樣生活化的真實體驗,提高學生計算學習興趣,促進計算教學在小學中段中的有序發(fā)展,展示計算教學策略有效性教學目標的達成。
如,在在以生活實踐體驗中,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進入到實踐生活中,找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場景,進行學習內容的鞏固。在《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們進行郊游活動時,讓學生進入生活實踐中展開計算學習。
教師:今天我們一共有4個班級參與活動,每個班級33人,一共多少人參加活動呢?
學生:132人
教師:那么請同學們算一下,我們郊游的車費是每人20元,請同學們算一下,一共需要的車費是多少?
學生:132乘20,等于2640元。
教師:午飯每人10元,學要多少錢呢?
學生:132乘10,等于1320元。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這樣的模式,輕松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興趣盎然完成教學任務。并通過實踐體驗,了解生活中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進而積極融入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計算知識的學習中,并通過學習有效養(yǎng)成,隨時將計算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良好習慣,以此達成隨時鞏固計算知識的能力,達成有效計算能力培養(yǎng)目標。
總結
小學數學中段計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不僅有效解決教學實際存在的問題,還有效優(yōu)化小學數學中段計算教學模式。同時,小學中段數學教師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起學生計算興趣,通過分層合作探究,達成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標,并在實踐教學內容體驗中,達成學習能力、運用能力的升華。達成小學數學中段計算教學有效策略探究目標。
參考文獻
[1]翁霞.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2021,18(7):211.
[2]關淑娜.關于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