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斌
摘 要:在城市化不斷加速建設的過程中,建筑用砂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到目前為止,河砂量越來越少。而機制砂具有環(huán)境較高、成本低以及質量穩(wěn)定等優(yōu)點,因此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機制砂的應用以成為趨勢。但是機制砂中含有大量石粉,會使混凝土性能受到影響。本文以國內外學者研究為基礎,從多角度出發(fā),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進行分析,并提出影響的建議,旨在為今后混凝土制備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究現(xiàn)狀;混凝土性能;石粉含量;機制砂
0 引言
在對機制砂進行制備時,會產(chǎn)生諸多副產(chǎn)物,其中含量最大的為石粉,通常占總含量的10%~20%,其成本與母巖一致。石粉一方面可以使機制砂的級配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可以代替水泥,對混凝土空隙進行填充,使混凝土綜合性能進一步提高。但是當石粉含量較高時,混凝土的強度會受到影響,因此制砂單位應對石粉含量進行控制。在對石粉含量進行控制時,不但會導致制砂成本進一步提高,還會造成石粉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由于混凝土中細顆粒不足,會使混凝土出現(xiàn)離析,進而導致混凝土質量受到影響。因此,研究學者應對石粉含量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進行分析。
1 石粉對混凝土性能所產(chǎn)生的影響
1.1 對工作性能的影響
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石粉會對其泌水率、流動性以及和易性等方面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王雨利、楊玉輝[1]等人提出,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適量添加石粉,可以使其工作性能進一步提高,而在對C80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加入7%的石粉效果達到最佳。賀圖升等人提出,機制砂混凝土中石粉含量增加,會使泌水潛伏期延長、降低泌水率。李鳳蘭等人提出,當石粉含量范圍為3%~7%時,其含量越高,機制砂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和易性也會隨之提高;當石粉含量超過13%時,其流動性和和易性都會降低。王雨利等人指出,在對中低輕度機制砂混凝土進行研究時,為了提高石粉含量的預測準確性,施工單位應將水膠比設置為0.4。楊家偉等人提出,當石粉含量為24.8%時,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和易性可達到最高。張冬梅等[2]人提出,當石粉含量范圍為4%~8%時,機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可以達到有效的改善,當其顆粒越小時,性能則會越好,當石粉含量為6%時,性能最佳。周孝軍等人提出,當石粉含量小于5%時,機制砂混凝土構件表面氣孔較多;當含量為5%~10%時,其流動性和和易性相對較好;當含量大于15%時,機制砂流動性不符合要求。張如林等人提出,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加入適量石粉可使其級配得到改善,從而使機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進一步提高。雷瑜等人提出,在對C45和C35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其石粉含量應的分別低于8%和9%,與普通河砂混凝土相比,在28 d齡期時,機制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縮沒有較大變化。李軍等人提出,當石粉含量在一定范圍內時,其含量越高,混凝土收縮值會隨之變大。
綜上,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石粉含量會對其工作性能產(chǎn)生影響,不同強度的混凝土,石粉最佳含量也不盡相同,因此應對其進行試驗,得到最佳摻量進行配制。
1.2 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石粉可以對其空隙加以填充,使其孔隙率進一步降低,從而使混合物的保水性進一步提高,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的研究指出,當水灰比一致時,與天然砂混凝土相比,機制砂的混凝土的強度相對較高。楊海峰、黎鵬平等人提出,當石粉含量為10%時,機制砂混凝土的抗折強度以及抗壓性能均為最佳,當石粉含量超過10%時,集料無法全部比水泥漿體包裹;當石粉含量低于10%時,混凝土內部空隙無法被完全填充,無論石粉含量是高于還是低于10%,混凝土力學性能均不會達到最佳狀態(tài)。張禮華等人提出,加入適當?shù)氖?,可以使混凝土力學性能進一步提高。在對C30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石粉含量應控制在15%內;在對C50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石粉含量應控制在5%~10%范圍內。黃昌華等人提出,在對C45和C35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石粉含量應分別為5%~8%和7%~13%,在石粉含量增加過程中,機制砂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強度以及抗壓強度都會隨之提高。王青等人提出,在對中低強度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過程中,為了使其力學性能進一步提高,施工人員應將石粉含量控制在22%~25%的范圍內。謝開仲等人提出,在石粉含量增加過程中,機制砂混凝土力學性能變化趨勢為先提高后降低,當含量為3%時,性能最佳。
綜上,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適量石粉可以使其力學性能提高,雖然不同強度混凝土,最佳石粉含量也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石粉含量為10%左右時,其力學性能會達到最佳。
1.3 對耐久性能的影響
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混凝土抗凍性和抗?jié)B性與石粉含量息息相關。李婷婷等人提出,當機制砂混凝土強度低、膠凝材料較少時,摻加適量的石粉可以使其抗?jié)B性進一步提高,在對C30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石粉含量為10%~15%時,其水壓抗?jié)B性可進一步提高。王稷良等人提出,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石粉含量提高雖然會使其抗氯離子滲透性能進一步提高,但是其抗凍性能會降低,通常當石粉含量大于10%時,其低強度混凝土抗凍性能降低幅度最大,低高強度混凝土抗凍性能以及抗?jié)B性能變化不明顯。王雨利等人提出,與天然河砂混凝土相比,機制砂混凝土的抗凍性能更弱,添加適量的石粉可以使其抗凍性能得以提高,而機制砂母巖的種類并不會對其抗凍性能產(chǎn)生影響。李鳳蘭提出,不論石粉含量是高還是低,機制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抗?jié)B性能都不會受到影響。李北星等人提出,當石粉含量為7%時,混凝土的抗硫酸鹽侵蝕性、抗?jié)B性能以及抗碳化性能等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且均優(yōu)于天然河砂混凝土。楊卓強等人提出,當適量石粉可以使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和抗碳化性能得以提高,由于石粉含量不會對混凝土抗凍性能產(chǎn)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對實際工程進行施工時,可不考慮抗凍性能。
綜上,通過對大量文獻進行分析可知,在對混凝土進行配制時,摻加適量的石粉,可以使其抗?jié)B性和抗凍性進一步提高。
2 存在問題及相關建議
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研究進行分析可知,在對混凝土進行配制時,使用機制砂替代天然河砂,可以使其環(huán)保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進一步提高。但是,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時,仍存在如下問題:
(1)目前所研究的機制砂都是以石灰?guī)r機制砂為主,其他種類巖石相對較少,因此,研究人員應該對其他巖性機制砂進行研究,使研究范圍進一步擴大;
(2)在對機制砂混凝土性能進行研究時,由于混凝土體系不同,其石粉最佳含量也不盡相同,因此,研究人員應以不同混凝土體系為基礎,對石粉最佳含量進行確定;
(3)到目前為止,我國陜西、四川以及吉林等相關省份,為了對機制砂的生產(chǎn)進行指導,以本地區(qū)現(xiàn)狀為基礎,對技術標準進行制定,但是由于各地區(qū)地質等條件不一致,其標準也難以統(tǒng)一,制約了機制砂混凝土的發(fā)展。
3 結論
綜上,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制過程中,由于石粉含量不同,混凝土的性能也會受到不同的影響。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最佳石粉含量也各不相同,在對其進行配制過程中,研究人員應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對最佳石粉含量進行分析,使其性能達到最佳,保障其耐久性能、力學性能和工作性能,為今后施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楊玉輝,周明凱,趙華耕.C80機制砂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其影響因素[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27(8):27-30.
[2]王雨利,王稷良,周明凱,等.機制砂及石粉含量對混凝土抗凍性能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08,11(6):72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