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
摘要:英語寫作作為語言輸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中都被高度重視。經(jīng)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習,高中生在英語寫作中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問題依然存在。本文將從高中生英語寫作中的英語母語性缺乏這個角度,對高中英語教學和高中英語學習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課標;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英語母語性缺乏;高中英語教學;高中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語言能力要求中,寫作與聽,說,讀,看結合,為提升學生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拓寬國際視野和思維方式,開展文化交流奠定基礎。高中生寫作中反映出的英語母語性缺乏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這也給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
1.高中生英語寫作中的英語母語性缺乏現(xiàn)象的表征
地道表達的缺失,不恰當?shù)厥褂眠B詞,學生寫作中的中式思維和對英語句子基本結構認知的不足,這些都是英語母語性缺乏現(xiàn)象的表征。
首先,地道表達的缺失。比如,在“時光飛逝”這個句子中,中國學生直譯后產(chǎn)出“Time goes so quickly!”這樣的語句,而在英文表述中,應該是“How time flies!”,兩者表達的效果不同可見一斑。其次,不恰當?shù)厥褂眠B詞。根據(jù)牛津英漢高階詞典,“Conjunction, in English writing, is a word that only joins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1】,因此,連詞是起連結作用的功能性詞匯,而中國學生常常將連詞遺忘和誤用。拿筆者學生的句子為例,“You often teach us to learn English, songs, we all like you, hope to see you!”連詞的缺失讓句子沒有層次感和邏輯性。更好的版本可以是”You often teach us to learn English and English songs, so we all like you. Hope to see you!”其三,寫作中的中式思維?!癓ogic is in peoples’ mind. Children do not learn to be logical—it comes naturally to them.” 【2】故而,語言的邏輯性是在習得母語時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寫作時,英語學習者會在目標語言的語料庫中找到合適的表達去闡述他的意思,一旦他在目標語中沒有找到相應的表達,他就很可能會轉向自己的母語,用母語的語言習慣去表達,這種做法的弊端顯而易見。最后,對英語句子基本結構認知的不足。英語句子多用連接詞表述邏輯關系,而漢語在語言表達形式上則更為靈活?!癊nglish sentences are linked by various cohensive devices in order to show the logic relationship.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word order is more flexible and they are more loose in form.”【3】
2.英語母語性缺乏的原因
要在寫作中避免英語母語性缺乏,就應追尋其產(chǎn)生的原因。以下,筆者將從三個角度對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進行分析。
其一,漢語的意合與英語的形合。英語有許多語法標記,比如冠詞,介詞,連詞,過渡語,等,使得英語在形式上更為清晰。相比之下,漢語則表現(xiàn)為一種含蓄的,不太直接的語言。字與字的合并構成了漢語的句子,合并的堆積構成了語篇【4】。其二,語言的負向遷移。語言學習者學習外語時,使用了母語中的一些規(guī)則,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語用錯誤,則為語言的負向遷移。其三,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忽視和學生學習自主性不高?;诙喾N因素,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課時不夠。適當頻度的練習,典誤的甄別和更改等,都是英語教師應努力去做到的。此外,高中生學習主動性和寫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學生應當主動記憶地道的表達和掌握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同時,合作學習也值得嘗試。合作學習包括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等【5】。
3.英語母語性缺乏現(xiàn)象的幾點教學啟示
教學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在學習方面,學生可以大量閱讀英文文本,了解英漢語言間的差異。再有,英語長難句的學習也能讓學生從句法的角度在寫作中進行自我糾正。在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對比中英語言間的不同,介紹跨文化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寫作指導時,給出適當?shù)慕ㄗh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結語:想要降低并最終解決寫作中英語母語性缺乏的頻率,就要了解它的表征和產(chǎn)生的原因,這樣我們才能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去化解這一難題。學習者的自信和教育者的熱情,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增強,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的價值也才能最大化呈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M].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04.
2.Stephen Crain.,&Drew Khlentzos.“The Logic Instinct”[J]. Mind&Language 25, No.1(2010):30-65
3.Sun Fushan. “Negative Transference of Chinese Sentence Patterns on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4, No.6 (2013):1298-1302.
4.蕭立明,英漢語比較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5.張涵,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和方法的實驗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6.劉志強,英漢語言的差異對高中寫作的負遷移[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8(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