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農(nóng)
我國自從秦漢時期開始就與泰國在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交流方面進行了頻繁的交流互動。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泰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交流活動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兩國在各層面、各領域的溝通交流也變得愈來愈頻繁。本文主要針對中泰兩國之間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交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詳細的研究。集中地闡述了中國與泰國體育文化交流的具體價值與實際意義。希望能夠進一步地促進中泰交流文化的向前發(fā)展,讓中泰兩國繼續(xù)成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發(fā)展睦鄰友好與互利共贏的典范。
1 中泰兩國友好關系的由來
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中國與泰國的國際友誼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往來與互通。據(jù)歷史記載,在泰國的統(tǒng)一國家素可泰建立之前,我國就曾經(jīng)派出官方使者以及僧人、商旅等出使泰國。我國早在久遠的秦漢時期就有商人到泰國經(jīng)商。泰國位于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地理位置,是我國古代與國外其他國家進行國際貿(mào)易的關鍵性樞紐。在古代的漢武帝時期就有大量的商人乘坐海船,攜帶著大批的絲綢黃金等物品從雷州半島開始起航,穿過馬來半島的泰國等其他國家。人們所熟知的鄭和下西洋就是中泰友誼關系史上高潮部分。在那個時期,鄭和曾經(jīng)兩次到達暹羅國,并且同時也帶去了我國較為先進的造船技術以及航海技術。
2 中泰兩國體育交往的歷史梳理
我國與泰國于1975年正式建交,在這建交的幾十年中,中泰兩國之間的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等不同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中國同泰國王室、政府、議會和社會各界的友好關系都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這其中尤為突出的是中泰兩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動。中泰兩國在1921年已經(jīng)開始了民間武術交流活動。在這一年里,泰國一位拳擊總監(jiān)策劃了中泰第1次民間武術交流活動。至此,這類民間武術交流活動直接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值得提出的是在60年代末期,我國的武術宗師李小龍在泰國曼谷拜訪了當時著名拳師陳阿金,并且與當時名噪一時的拳王查爾進行了學術交流。我國于1997年以中國武術代表團的形式對泰國進行了訪問。隨即出現(xiàn)的還有排球、擊劍、足球等其他體育形式。在1986年我國當時的羽毛球隊總教練王文教曾經(jīng)乘坐飛機前往泰國,為泰國的羽毛球訓練班進行指導。同一年里泰國體育科學中心負責人也曾來中國進行實地的考察并且接受了我國的體育科研培訓。2015年是中泰建交40周年,并且在這一年里中泰兩國舉行了世界泰拳爭霸賽。通過體育文化活動的組織,極大地促進了兩國文化之間的進一步的交流。
3 中泰武術文化交流的互動發(fā)展
中國的武術與泰國的拳擊都在本國的國家文化中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中國的功夫?qū)固﹪奶┤愋偷闹黝}比賽是現(xiàn)如今國內(nèi)外最為普遍的中外對抗競賽項目。其中較為出名的有武林風英雄傳說等賽事。較為吸人眼球的是中泰KO爭霸賽這種中泰對抗為主題的對抗比賽。在中外拳擊對抗賽中,參賽人員可以學習對方身上的技術優(yōu)點并且取長補短。在散打?qū)μ┤捻椖恐?,競技?guī)則是最難統(tǒng)一的形象內(nèi)容。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摔法,散打運動員的主要進攻方式是摔打,泰拳選手通常所采用的是拳法推進膝蓋肘用力。散手是對抗性競技的主要特點,它的運用方式主要是根據(jù)對方技擊動作進行及時且隨機的轉(zhuǎn)移,在這個過程當中兩方運動員斗智斗勇。而泰拳的主要特點是用力兇猛,狠、準、穩(wěn)、具有極強的攻擊力。泰國人民由于其國家地理環(huán)境,以及文化歷史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從而使得國家上下全體國民形成風俗文化的練習泰拳,他們把泰拳作為強身健體、保家衛(wèi)國的一種文化方式。泰拳對于運動員在練習的過程當中要求其必須必備能吃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泰拳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特色,是其國家的重要文化標志之一。
4 中泰藤球運動的文化交流
藤球運動并不算是一項普及性的運動。在泰國,曾經(jīng)的教育部長科·喬哈利對藤球運動的進一步推廣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之后在泰國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現(xiàn)代藤球運動之父”。這項運動通過他的多年努力最終使其成為東南亞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并且于1892年在亞運會上作為表演項目。于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上設為正式比賽項目。對于我國而言,藤球運動發(fā)展相對較為緩慢,且起步較晚。在1987年的亞洲藤球協(xié)會曾經(jīng)來中國訪問并且做了精彩的表演,這次訪問對中國的藤球文化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就此開始了對這方面的研究與分析。藤球是泰國的國球,在體育競賽方面這項運動有點類似于中國的乒乓球。藤球在泰國受到泰國民眾的熱烈追捧,同時泰國也是世界各國的目前為止藤球技術水平最高的國家。在1999年我國的藤球運動贏得了越南邀請賽的冠軍。就此,我國與世界各國高水平藤球運動的差距開始慢慢縮小。這足以證明中泰體育文化交流的價值。
5 體育賽事對中泰文化交流的影響
就其體育賽事的實際作用而言,他可以形成組織內(nèi)外多個層次的跨文化立體傳播,這也是體育賽事在全球無國界受到不同體育愛好者追捧的主要原因。同時,體育賽事也為海外各個國家的多角度共同外交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通過體育賽事的舉辦,可以使得政府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以及數(shù)以千萬計的觀眾進行大范圍的文化融合,極大地彌補了傳統(tǒng)外交在此方便的不足。就中泰體育運動賽事而言,兩國的運動員可以在體育賽事上進行技藝上的切磋以及學習,同時還可以使得一些非政府組織以及民間團體互相進行深度的交流與互通。從此方面考慮,在不同國家舉行體育賽事就可以為各國搭建一個互相交流與互相了解的藝術平臺。在這個過程當中同時也凸顯了公共外交的主體性與平等性。中國與泰國之間的典型案例是在2013年泰國曼谷華目國家體育場進行舉辦的中泰乒乓球聯(lián)誼賽,以及在2015年中泰建交40周年舉行的世界泰拳爭霸賽。這兩場賽事在不同程度上都直接地推進了中國與泰國之間外交的進一步開展與互動,在最近的十幾年中,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動開展的次數(shù)更是突飛猛進,許多的體育競賽形式融入了泰拳比賽的內(nèi)容,逐漸地將體育競賽加入了職業(yè)化比賽制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國的泰拳賽事正在悄然的興起。我國的河南衛(wèi)視電視臺舉辦的武林風中泰對抗賽就是中國泰國兩國武術三大技術以及武術文化交流的最好見證。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泰武術文化的發(fā)展以及進步。泰拳運動深遠地影響了中國、日本、以及歐美許多國家的體育運動文化。我國為了慶祝中國與泰國建交40周年,在中國廈門舉辦了目前為止世界最高水平的泰拳爭霸賽。在這場賽事中總共有來自16個國家的不同選手進行爭霸。在中泰建交40周年這一年中,中國與泰國一共舉辦了三場大規(guī)模的友誼賽,這充分的印證和推動了中國與泰國兩國之間的文化與交流。
6 結束語
隨著世界范圍內(nèi)不同國家的政治開放與經(jīng)濟全球化,使得體育交流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顯得顯現(xiàn)得更加的重要。不同國家普遍的采用體育競賽的方式進一步的展現(xiàn)和推廣本國的多元素文化,并且宣傳本國的體育競技精神,更好地提高國家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影響力。中泰兩國應繼續(xù)積極發(fā)揮體育外交政策,通過體育交往來促進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中泰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內(nèi)容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推進兩國之間的協(xié)作與交流。
(作者單位:大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