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每次加蓋之前,都要仔細檢查鍋蓋中心的排氣孔是否暢通。如果煮東西的話,開始用大火,上氣后改用小火,這樣省氣又安全,使用過程中人千萬不能離開啊……”滄浪新城南環(huán)第一社區(qū)的居民秦阿姨把高壓鍋拿來讓顧顯榮修理,不到一刻鐘,高壓鍋修好了,秦阿姨開心地正準備拿走高壓鍋時,顧顯榮還不忘叮囑一句。
說到顧顯榮,周邊居民幾乎都認識他。他是南環(huán)第一社區(qū)的居民骨干,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志愿者。退休以來,他熱心為居民服務,利用自己所長幫忙維修小家電。他從來不計得失,無論何時何地看到他,臉上總是寫滿了開心與滿足。
人善手藝好,家電壞了找他就對了
人生中的一切經歷都像是一種命中注定,老顧與他的家電維修,或許也是一種命中注定吧。
老顧今年83歲,1961年他去浙江當兵,1965年退伍后,過了幾年回到蘇州,在蘇州人民商場保衛(wèi)科工作。那時,午飯過后,他去朋友家里溜達,看見朋友正在組裝電視機,他很好奇就跟著學了起來。就這樣,他越學越癡迷,到了70年代,他第一次自己組裝了一臺九寸黑白電視機,讓他很興奮。這是他自己買了配件,畫好線路圖,一步步安裝而成的。后來調到南門商業(yè)大樓保衛(wèi)科,單位里有個維修部門,老顧空下來的時候就去旁邊看師傅們維修,久而久之,“偷師”學到了不少家電維修的技能。
老顧肯鉆研,又愛動手試驗,慢慢地,他掌握了電視機、電飯煲、電烤箱、電風扇、熱水器、微波爐、電水壺、冰箱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家電的維修竅門,技藝越發(fā)熟練?!凹依锏男〖译妷牧耍覀兌颊依项?,他技術好,又收費很低,還是個熱心腸!”南一社區(qū)居民告訴記者。采訪這天,老顧正彎著腰專心致志地為居民維修電吹風。他先將電吹風拆開,看了下線路,又用電流計測量,隨后拿出工具,理線路、接線頭、擰螺絲……半個多小時,“報廢”的電吹風在老顧手中又“活了”,在一旁圍觀的社區(qū)工作人員不住地稱贊道:“老顧這雙巧手啊,還有什么他不會修的嗎?”
在他看來,質量好的家用電器,用上10年不成問題,可是很多人只會用,不會保養(yǎng),因此大大縮短了電器的使用壽命?!氨热绲跎?,不用的時候把葉片取下來包好,把電機擦干凈,用報紙或棉布包好扎緊。來年夏天用的時候,把葉片裝上,然后往電機里滴點兒潤滑油,照樣正常轉?!眲e人拿來維修,老顧總是有求必應,不厭其煩一遍遍拆開進而研究,直到修好為止?!拔乙话隳玫诫娖?,先打開,如果燈不亮,檢查電源和線路。檢查之后,哪邊電路不通,就更換哪個零件。維修家電必備的工具有萬用表、螺絲刀、老虎鉗、尖嘴鉗、斜口鉗、榔頭等,要備好多件,方便處理各種情況。”老顧退休后,一開始在老南環(huán)租了個小門面,為轄區(qū)居民提供家電維修便民服務,吸引了不少回頭客。2018年他的“小家電維修工作室”在社區(qū)正式開張,如今每個禮拜的便民服務日,他不僅在本社區(qū)免費維修,還前往附近社區(qū)提供幫助。有時需要更換零件,他家中有的,就直接幫人家換上,不讓別人再掏錢買。有時修不好了,他也會根據情況,把那些自己修好對方卻不要了的家電送給需要的人。
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他修理好的小家電不計其數,這些日益增多的工作量,也成了老顧最甜蜜的“負擔”。修了這么多年,老顧的手指關節(jié)都變形了,可盡管這樣,他還是舍不得放下這門手藝和愛好。他說,維修家電靠的是持之以恒、熟能生巧。如果停下來不修了,大概也就忘記了吧。趁著自己現(xiàn)在身體還硬朗,能為大家多服務一天是一天。好在,現(xiàn)在他找到了一個50多歲的學徒,新蘇州人,名叫吳紹江。他從事水電安裝工作,人挺聰明,也肯學。老顧很欣慰。
吃茶養(yǎng)花,自在生活
老顧不僅是修家電的“能手”,也是一個熱心的社區(qū)巡邏隊志愿者。之前,他在小區(qū)里巡查時,碰到不文明的情況,都會主動上前制止,心平氣和地把對方說得心服口服。
平常大家都喊他“老頑童”,因為他臉上總是掛著開心的笑容,老顧性格豁達,與人和善。“我不抽煙不喝酒,只有兩樣愛好,幫人修東西,還有一樣就是養(yǎng)花吃茶。”老顧每天早晨五點起來,六點下樓和三五老友吃茶,談笑風生。他對養(yǎng)生極為重視,空下來就翻閱養(yǎng)生方面的書籍,偶爾還泡泡藥酒,按摩穴位。他也喜歡花花草草,從老南環(huán)搬到現(xiàn)在住的新南環(huán),環(huán)境更美了,他家在二樓,屋前正好有一塊大平臺,大約幾十平方。他很好地利用了起來,種植月季、石榴、松樹、柏樹等。不修電器的時候,老顧便開心地打理著自己的農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