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華
摘要:人們做事,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由情境來激發(fā)的,學習數(shù)學也是這樣。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利用情境的因素會激發(fā)數(shù)學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shù)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059
有個農民閑著在家無事睡大覺。忽然他翻身起床,拿出紙和筆做起算術題。這一定有某種情境在起作用。什么情境,原來他想起了下個月就要和表兄合伙做木材生意了,他要預先算一算,木材多少錢一方(米3),多大的卡車一次能裝多少方。路程有多遠,跑一趟需多少時間,汽油費,司機工錢。運回來要出售,要每方加多少錢出售,多少天能售完。除去開支,純利有多少?二人各人分多少。共用了多少天?平均每天掙多少錢?比給別人打工哪頭強?他算著算著,擱下筆,用手把腦門一拍。唉,都怪我。怪自己什么呢?怪自己當初讀書時不好好學習數(shù)學。今天預算遇到難題了。剛才計算的過程中,里面有“+-×÷”,還用到小數(shù)。唉,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他除了不會預算,還擔心做生意的過程中吃虧還不知道呢!他于是這個月中抓緊時間去城里的家教中心補習數(shù)學。這件事說明,他如果只在家種自家的土地掙錢,就不必煞費苦心地要去預算一番,也不會擔心生意中自己會吃虧。沒必要去補習數(shù)學了。這就是情境所產生的激發(fā)作用。老師把這件事講給學生聽,同學們聽了也在心里產生了振動。自己如果現(xiàn)在不努力學習好數(shù)學,將來說不定也會在生活中遇到數(shù)學難題呢?故事中的情境也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產生了激發(fā)興趣的作用。運用情境的因素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教法。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要以學生為主體,就要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遵循小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科學有效的途徑,使學生在知識上,思想文化上,以及適應未來社會并推動社會前進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小學生對新鮮的知識都好奇,求知欲強,成功欲也強。運用情境激發(fā)興趣,正是利用了小學生好奇好探索的心理規(guī)律。有一次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些數(shù)學式子題,目的是復習百分比的求法,加減乘除的運算,但見學生做題興致不高。于是又出了一道應用題。這道應用題與課本上的有獨特之處。獨特在什么地方?他是以講小故事的方式引人入勝的。此題是這樣的:在一個茶館里。有兩個人爭辯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他們爭辯什么呢?原來是其中一個人借了4萬元錢給另一人。月息是2分。過了兩個月,借錢者還了他一萬元。現(xiàn)在又過了兩個月,這次連本帶利還清。他們各自算的結果不一樣,于是爭執(zhí)起來了。同學們,你們能幫他們算清還該還多少嗎?同學們一下子就來了興趣,打起精神,紛紛計算了起來。在計算過程中,學生提問了,月息2分是什么意思?這在平時,銀行就在學校附近,同學們經常經過,但對宣傳欄的內容熟視無睹,所以不懂。要不是題中出現(xiàn),他們也不會提問弄懂。弄懂了,也就把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了,也為適應未來社會儲備了能力了。既懂了月息2分就是一元錢每月利息2分錢,這又要涉及到百分比了。即百分之二的利率(2%),要計算利息就要總金額乘以利率。即40000×2%=800元。中途還了多少,還剩多少,還該多少,還該還多少個月的利息?這些問題,都在興趣十足的計算中一一解決。又例:有個學生,家境殷實,讀書時,每月給的生活費十分充足。但他好享受不貪學習。尤其是數(shù)學。老師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要家長改變做法。一天,老師家訪,當著家長的面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工廠,搞月工資制。即每月300元。工人們干多干少一個樣。廠長改變了做法,開始搞計件工資制度。他們都是做工件的,各人做一項,這樣,一月下來,有的可掙5000元,不努力的只能掙2000元。講到這里轉而對學生說,你的每月生活費,由你父母從新定。父母發(fā)言了,改變原來的做法。以每月考試成績拿生活費。以現(xiàn)在的成績?yōu)榛A。每進步1分多發(fā)10元錢。這樣這個學生想到了工廠的按勞分配制度的情境,也接受了。于是比以前努力了。數(shù)學分數(shù)不斷上升,到了期末,比上學期同比增長了30%。這看來只是給生活費的方式的變化起的激勵作用。但在學生的腦海里,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情境使他歷歷在目。他的村里很多人,把某工廠的活拿回家中做,有的一個月掙3000元,有的只掙幾百元。這就是多勞多得的結果。父母改變的發(fā)放生活費的方式,使孩子把這個理念與生活中的情境聯(lián)系起來了,激發(fā)了努力學習的興趣。又例:有幾個小學生隨他們的父母去旅游四川新都縣寶光寺。當參觀五百羅漢時,聽人說,從來就沒有人數(shù)準確過是多少。剛好五百嗎?會多一尊,少一尊嗎? 這個問題情境激起了他們的興趣。他們就要親自數(shù)一數(shù)。但幾個人數(shù)的結果都不一樣,也只相差1個。究竟誰的準確呢?自己覺得在數(shù)的過程中十分仔細,怎會不準確呢?他們一起分析著原因。分析的結果形成的共識是這樣:由于尊數(shù)太多,難免中途數(shù)重了數(shù)或數(shù)跳了數(shù)。也許,在較多的時間里,總會有一秒鐘的不清醒吧。要弄清哪里數(shù)錯了,除非先寫上500個小紙片,依次貼在羅漢身上,看你還能錯?但今日無準備,以后再說吧。雖然他們未得出研究的公認的結果,但他們積極的思維就證明了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上面這個例子,是由于他們有好勝心的心理規(guī)律,本來沒打算數(shù)的,但聽別人一說就偏偏要試一試。又例:樹立學習榜樣是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學習品質的好方法。但剖析這種方法就會發(fā)現(xiàn),情境也在其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比如樹立一個為理想而努力學習數(shù)學的學生榜樣,只是概括介紹效果不好,而把這個榜樣心中的憧憬描繪出來與同學們共享,那激發(fā)力就更大了,因為情境都與情感有關。
綜上所述,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習興趣、學力、動力與學習熱情,只要注意了情境的作用,就會事半功倍。新課程里強調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情境教學也就是這種理念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新課程標準解讀分析》黑龍江科技出版社(200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