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佩萱
【摘要】在學前階段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是學前教育的應有之義,而當前愛國主義教育在學前階段的落實情況是不容樂觀的,存在邊緣化、表面化和單調(diào)化等問題,值得教育界予以重視、思考和改進?;诖?,以下對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實踐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幼兒園主題活動;實踐研究
引言
愛國主義教育是幼兒園德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幼兒期是兒童心智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其國家意識、民族情感的啟蒙階段,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啟蒙期,遵循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將傳統(tǒng)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潛移默化地將愛國內(nèi)化為情感,進而將愛國主義精神發(fā)揚光大。
一、開發(fā)主題,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地位
主題是幼兒園中最常見且能豐富幼兒認知、能力和情感的一種教育途徑,具有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特點,可以幫助幼兒更為深刻、全面、有效地感知和理解事物。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個抽象性的主題,需要突出實踐性、操作性,讓幼兒能夠從真實的環(huán)境和實物中去感知、內(nèi)化。1.表達創(chuàng)造階段:進行《祖國我愛你》教學時可開展繪畫類“我心中最美的祖國”、實踐“走進大好山河”、建構類“我最難忘的中國建筑”、藝術類“愛國舞臺秀”等主題活動。2.認知內(nèi)化階段:進行《祖國真棒》教學時可開展親子互動類“收集共享祖國棒的信息”、語言類“小腳走中國”、合作類“垃圾分類小隊”等主題活動。3.親身感知階段:進行《祖國的寶貝》教學時可開展“參觀各類文明展館”“觀看中國宣傳片”“走進解放軍營地”等主題活動。
二、參觀考察,研學旅行
陳鶴琴認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彼詯蹏髁x教育也不能拘泥于課堂學習,教師應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步入社會中,通過參觀考察、研學旅行的方式在實踐中提升幼兒的愛國意識。教師可基于“做中教”的思想,帶領幼兒參觀名勝古跡、文化遺址、愛國紀念場館,借此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此外,教師還要積極聯(lián)系幼兒家長,讓家長在節(jié)假日帶著幼兒去周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促使幼兒感受愛國情懷。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展品給幼兒講述一些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如講述王樸、張嘎、海娃、雨來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槍支、彈藥、軍裝等物品中更真切地感受戰(zhàn)爭的場面,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感。為了促使幼兒更積極主動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講述英雄人物故事的繪本,引導幼兒展開自主閱讀,并說說自己的觀感。紅色經(jīng)典繪本《小英雄雨來》就是其中的經(jīng)典之作,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然后讓幼兒說一說從雨來的身上體會到了什么,在讀到日本鬼子抓住雨來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雨來最后是如何逃脫的。幼兒結合繪本內(nèi)容回答:“我心中十分緊張,擔心雨來的安全。雨來的游泳水平很高,他跳進了蘆葦塘中,躲過了日本鬼子的槍擊?!痹诨卮饐栴}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加深對繪本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實踐教育法是組織、引導教育對象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提升其思想認識,培養(yǎng)其優(yōu)良品德和良好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育方法和陳鶴琴的“做中教”思想不謀而合,幼兒通過參觀活動能提升認識,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產(chǎn)生愛國情感。
三、豐富形式,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
幼兒園靈活的課程安排和相對自由的組織形式,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契機,貫穿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可以用無聲或有聲的方式呈現(xiàn)??梢允前嗉壍囊粔K主題墻、教師組織的一次實踐活動、幼兒進行的一次探討、幼兒出游后的一次互動,只要能夠運用得體的教育形式、得當?shù)慕虒W方法,都可以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效落實。常見的五種活動形式有集體教學、區(qū)域游戲、戶外運動游戲、社會實踐與參觀。這些實踐活動也需要家長的幫助和配合。在多樣活動的熏陶下,幼兒對愛國主義的情感定會逐步加深。
四、家園共育,全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家庭愛國主義教育,融合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密切聯(lián)系家長,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實現(xiàn)全民愛國主義教育。節(jié)假日,家長一般都會帶孩子到祖國各地去旅行,我們請家長有意識地向孩子講解、與孩子拍攝祖國的名勝古跡,幼兒將照片帶到幼兒園,和同伴們分享旅行中的見聞,共同領略祖國的地大物博、風土人情。疫情期間,我們有意識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的家長與孩子一起制作國旗、為武漢加油的手抄報等。非常時期,每一個人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國主義情感在流淌。在活動室門口的家園聯(lián)系窗口張貼宣傳愛國主義的內(nèi)容,通過微信、QQ群等指導家長通過電視、書籍、互聯(lián)網(wǎng)等形式,讓孩子欣賞民族服飾,了解民族特點,感受民族風情和文化等。
結束語
紅色文化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是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歷程中積淀下來的精神力量與傳統(tǒng)美德的集中體現(xiàn),應將紅色教育引入學前教育。從小對幼兒進行優(yōu)良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民族文化的傳承、傳統(tǒng)美德的學習,使幼兒在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中,能夠保持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品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將有利于幼兒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進步。推進學前教育與紅色教育結合,應該從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三個層面考慮,在發(fā)揮幼兒園帶頭作用的基礎上,教師帶動家長,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幼兒良好道德素養(yǎng)和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章麗芳.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實踐研究[J].第二課堂(D),2021(02):64-65.
[2]王先達,蔡佳佳.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涵辨析與實施路徑[J].福建教育,2020(03):6-8.
[3]李宏.加強幼兒園愛國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徑[J].新課程研究,2019(16):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