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珍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小學數學大綱也指出:“要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fā)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可見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數學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和語文課,因此,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優(yōu)化教學過程,發(fā)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成為數學老師的一大挑戰(zhàn)。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發(fā)揮教師魅力 ? 滲透德育教育
眾所周知,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 ? 滲透德育教育
1、結合有關數學史料,讓學生逐步了解數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意義和作用。通過介紹我國古今數學家在推動數學發(fā)展中作出的杰出貢獻,激發(fā)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負數“時,我引導學生看書中介紹的小資料,使學生了解到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公元前6世紀中國就開始使用負數,而歐洲在公元16世紀才開始應用負數,中國開始使用負數要比國外早兩千多年,學生讀后深深感到,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的偉大,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他們紛紛表決心要努力學習,努力創(chuàng)新,長大為祖國爭光。
2、利用大量具體生動的、具有時代感的、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tǒng)計資料,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偉大成就,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學校的教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敢于創(chuàng)新,為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礎。
例如在教學“條形統(tǒng)計圖”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在28屆奧運會上金牌數位居前五位的國家獲三種獎牌的數據,引導學生給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通過對統(tǒng)計圖的觀察、分析,使學生了解我國體育事業(yè)在新時期的蓬勃發(fā)展,體會到做一個中國人的偉大與自豪,從而激發(fā)他們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三、啟蒙辯證唯物 ?滲透德育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充滿辯證法的學科。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滲透是十分必要的。
1、從感知的形象出發(fā),揭示本質規(guī)律,抽象出數的概念
如:教學:“10以內的數”可以表示具體的各種各樣的實物。這樣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滲透。
促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
如教學數的組成與分解,“數”與“數”之間的辯證關系,使學生能運用運動和發(fā)展的觀點去分析事物。
3、在教學中滲透“對立統(tǒng)一”觀點
如教學“因數”與“積”?!耙驍怠毕喑耸恰胺e”,“因數”與“積”一般不相等,但“因數×因數=積”而“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也就是說“整體”與“部分”相等與不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四、培養(yǎng)方法習慣 ?滲透德育教育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一絲不茍,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敢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yōu)良品德。
(一)提倡“兩審”
一審運算順序??聪人隳牟?,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二審題目中運算符號及數據有什么特點??丛趺春啽憔驮趺此?。堅持“二審”原則,就可改變盲目機械地計算為主動靈活的計算。
重視估算
計算之前先進行估算,看計算結果,大概在哪個范圍內,然后再進行計算,如果計算結果不在估算范圍內,就要仔細檢查,找出原因,及時糾正。
四、把握驗算
驗算是檢驗計算結果正確與否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生必須具有的一種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檢驗計算題的方法,加減法互為驗算,乘除法互為驗算,并要教學生經常運用這些驗算方法,才能正確使計算準確無誤。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教師的長期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才能不斷提高,這將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刻苦地學習。
這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條理的思維方式,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刻苦鉆研講求實效的學習習慣和嚴謹樸實的思想作風,在克服解題困難的過程中也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對去除當前學生中流行的嬌驕之氣很有好處。
五、通過美的教育 ? 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蘊含著豐富的美,在于它的統(tǒng)一、順序、和諧、對稱、結構、簡潔等。教師應在此基礎上更深刻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美,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的教育。
首先,數學中充滿著對稱美。如線、等腰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案體現著對稱美,式子a+b=b+a,a+(b+c)=(a+b)+c等數學定律也是對稱的。
其次,體現著數學的簡潔美。如a+a+a+a=4a;S=ab等公式的簡潔美,解題方法上的化繁為簡等都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
再次,數學體現著一種和諧美,數與形的有機結合,圖形與圖形的統(tǒng)一,數學知識結構與解題方法的聯系等,無不體現著數學的和諧美。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的本性,則數學美的教育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陶治學生的情操。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這一重要課題還需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和探討。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因素,貫徹新課改理念,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并且結合小學學科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深刻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加強德育教育,注重學生智、情、意身心和諧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出能適應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