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摘要:課程思政是國家對教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落實課程思政已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面對課程思政這一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論文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現狀,闡述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之具體策略,從而實現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融入路徑
我國高校既要培養(yǎng)祖國經濟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也要有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意識。作為通識教育必修課的“大學英語”更要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同時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在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的同時,通過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從而升華和提升廣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養(yǎng)。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學仍然存在強調以“教”為核心,忽視學生課堂感受,沒有真心吸引學生,打動學生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币虼耍绾胃袑嵱行У貙⑺颊逃谌搿按髮W英語”教學以及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提升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為國家更好地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依然是高校今后需要長期投入、重點突出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作[3]。本文試圖結合“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相關因素,同時側重教師的思政考量,將思政教育真正“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充分發(fā)揮英語課堂教學在立德樹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將課堂思政落到實處。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元素
批判性思維與國際化視野。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高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要素。在英語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面對大學生活和學習,更好規(guī)范自身的道德行為,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與國際化視野,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元素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注重開拓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并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提升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使大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彰顯自身較強的英語素養(yǎng)和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培養(yǎng)了大學生自身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通過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融合,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促使大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提升[1]。此外,英語教材作為教育教學中寶貴的資源,其中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教師通過深入解讀教材內容,基于多思維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思考,有助于促使大學生具備批判性看待問題的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現自身良好的人文、歷史、政治文化素養(yǎng),更好傳播中國精神,樹立我國在國際上的正面形象,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二、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的必要性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旨在將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予以挖掘,并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對學生思想、道德、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大學英語是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公共基礎課程,其覆蓋面廣,課時長,兼具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雙重任務。由此可見,大學英語其課程特點非常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大范圍普及。并且,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課程都兼具人文教育這一使命,兩門課程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梢哉f大學英語課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及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具有開放性特點,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要想增強學生對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辨別能力和抵御能力,就必須要在教學中有效地融入和增強思政教育。針對國家對教育教學提出的課程思政這一新要求及目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現狀,做到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每位英語教育工作者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每位高校英語教師不僅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重任,同時還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及培養(yǎng)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的使命。大學英語教師應將語言知識的講授、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課堂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適當、合理地開展思政教育,實現大學英語課程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質。
三、思政元素融入路徑中“教師”的“思政考量”教師堅定的思想信念是一種能激發(fā)學生自我反省和自我調節(jié)的力量。同時,教師也是“立德樹人”的先行者和主導者,其行為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教師要明確“大學英語”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盡到教師的職責,不拘泥做課堂的灌輸者,而應偏向于組織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課堂上,教師應體現出自身崇高的職業(yè)道德,“身正為范,學高為師”。耳濡目染之下,學生也能大大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當前的教學改革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認知等研究比較側重。但是,課堂上教師是否真的踐行“立德樹人”以及其效果如何卻很少有人關注。因此,建立教師“思政考量”的反饋制度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教師“思政考量”反饋制最重要的是要制度化、常態(tài)化以及動態(tài)化。首先,教學單位或者院系應當成立教師思政考量評定小組,定期地對在崗教師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思政教育環(huán)節(jié)進行思政融貫評價,并且應當明確此評價結果是教師年終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教師職級晉升等掛鉤。此外,加大學生評價中對教師的思政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考核部分,并整理好學生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思政環(huán)節(jié)的反饋評價。同時,思政考量評定小組制訂相關的教師思政考核調查問卷,每學期就教師所教班級隨機抽取一部分學生參與調查反饋,向被抽取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如實記錄問卷結果。思政考量評定小組應當將兩項數據結合起來形成對教師的思政考核結果。最后,教師的自我思政考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部分的考量也應當形成文字稿并且要有教師的自我反思、問題提煉以及改進等環(huán)節(jié)。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提高,教師也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學中思政灌輸的身份,也能更加有效地實施思政教學,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婁底瀟湘職業(yè)學院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