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地質特征復雜、設備老化以及工程設計不合理等因素影響,L油田鉆井過程中井下事故率高,嚴重影響鉆井周期,為此開發(fā)展技術對策研究,包括強化全員責任意識、加強事故管控、優(yōu)選機型和施工隊伍以及加強專項整治研究工作等,現場應用效果顯著,2020年鉆井事故率30.8%,同比降低27.9%,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主題詞:井下事故 ?原因分析 ?技術對策研究
1.概況
2014年以來,L油田共完成鉆井數485口,出現井下事故井數230口,井下事故率47%,事故次數287井次,平均單井1.25井次,其中2019井完鉆75口井,出現事故44口,井下事故率58.7%。事故類別包括井漏、電測卡阻、卡鉆、鉆具事故、下套管事故,具體見圖1,共損失時間15235小時,嚴重影響鉆井周期,低油價下難以實現降本增效目的。
2.事故原因分析
2.1人員崗位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低
井隊干部對鉆井過程中關鍵工序、重點作業(yè)嚴防死守不到位,崗位責任心弱,班組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低,盲目操作、誤操作,風險識別及異常警覺性不夠,一口井出現多次同類型事故情況頻繁,表明部分井隊沒有真正總結吸取事故經驗教訓,未能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以L15井為例,在起鉆過程中,沒有充分循環(huán)清洗井筒,急于上提倒劃眼,倒劃眼速度過快,導致泥漿懸浮性能差,造成多次憋泵卡鉆,影響鉆進速度,提高鉆井成本。
2.2設備老化,責任人維護不到位
受客觀原因影響,部分設備老化嚴重,檢修頻繁,故障率高,影響鉆井進程。同時,由于設備責任人檢修、保養(yǎng)維護護不到位,使設備處于“帶傷”狀態(tài)運行,易突發(fā)故障,導致井內鉆具、鉆桿、套管等管柱無法活動,泥漿泵無法開泵等。以L25井為例,由于設備老化,下套管過程中發(fā)現聯動異常時,操作人員處置措施不當,應急能力弱,導致鉆臺設備失去動力,無法正?;顒犹坠?,造成套管粘卡;L36井因夏季空氣濕度較大,現場人員對電控元件檢查不細致,電控房突然出現故障,設備無法運轉造成鉆具粘卡。
2.3地層因素
鉆井過程中出現漏失、溢流、井涌、地層坍塌等異常情況,主要與地層因素相關,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地層中存在優(yōu)勢滲流通道,包括洞穴、裂縫、孔洞等,儲層連通性好,儲層承壓能力低,導致漏失嚴重;二是存在低壓層,包括地質運動形成的異常低壓層和采出程度高而地層壓力低儲層,鉆井過程中易漏失;三是斷層影響,鉆井過程中未避開斷層,導漏失嚴重;四是泥質含量高影響,泥巖易水化膨脹,剝落掉塊,易發(fā)生儲層坍塌。
2.4工程設計因素
工程設計因素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井身結構造不合理,低壓、高層、易坍塌地層處于同一裸眼井段內,鉆井過程中防漏、壓井、防坍塌同時進行,影響鉆井速度。二是泥漿密度設計值偏小,無法平衡地層壓力,出現井塌劃眼等問題;三是泥漿設計體系存在缺陷,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導致電測阻卡。
2.5 溝通和管理問題
鉆前內部溝通、交底不到位,鉆井過程中各施工隊伍溝通渠道多樣,反映問題多,解決問題少,部分工程師未按“一井一策”執(zhí)行,全憑經驗施工,相關部門監(jiān)管力度不夠,常出現事后找原因現象,未做好“事前預防”應急預案,對井下事故復雜缺乏預見性。
3.技術對策研究
3.1強化全員責任意識,提高風險辨識及預警能力
以結果為導向,從細分入手,持續(xù)抓好過程管控工作,以“師帶徒、樹標桿、立典型”等方式,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加快青年人技術培養(yǎng),逐漸提高全員責任意識。同時針對工作中薄弱環(huán)節(jié),因地制宜,采取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確保培訓工作真正落地,逐步提高基層隊的風險辨識及預警能力。
3.2強化復雜事故管控,杜絕同類事故二次發(fā)生
在強化技術人員責任意識基礎上,嚴格執(zhí)行“一井一策”制度,深入剖析區(qū)域性復雜事故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杜絕重復問題發(fā)生,同時加強各方溝通協(xié)調,快速有效解決施工中隱患問題,杜絕“馬后炮、只說不干”現象。
3.3優(yōu)選機井及施工隊伍,確保鉆井質量
針對L油田鉆井過程中事故率高問題,需要做好三點工作,一是優(yōu)選鉆機類型,從設備能力方面給予最大的保障。比如大斜度井段劃眼極易蹩泵,小井眼側鉆井攜砂困難易造成扭矩波動等,需要選擇合理的鉆機類型。二是同機型隊伍,優(yōu)選整體業(yè)務能力強隊伍;三是高難井優(yōu)選技術水平高、執(zhí)行力強的鉆井液公司基層隊,確保鉆井質量。
3.4加強專項整治研究工作
針對鉆井存在問題,成立專項整治團隊,加強技術攻關,技術成果應用于實踐,降低鉆井事礦率。如對于漏失問題,研制新型高端堵漏劑,進一步規(guī)范現場防漏堵漏工藝,整體提高防漏堵漏技術水平。
在上述技術對策研究指導下,2020年L油田共完鉆井新井65口,井下事故井數僅20口,井下事故率30.8%,同比下降27.9%,效果顯著。
4.結論
(1)L油田鉆井過程中存在事故率高問題,嚴重影響鉆井周期,降低經濟效益。
(2)在對事故原因剖析基礎上,提出合理的技術對策,包括強化全員責任意識、加強事故管控、優(yōu)選機型和施工隊伍以及加強專項整治研究工作等,現場應用效果顯著。
(3)本文在井下事故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方面取得的認識,可為同行提供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 何博逾.裂縫性儲層堵漏壓井井控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 .2014.
[2] 祁春.石油鉆井施工過程中的隱患和解決對策[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5(27).
[3] 王建恒.油水井井下事故處理技術探析[J].化學工程與裝備. 2018(08).
作者簡介:張升峰,男,1986年9月出生湖南邵陽,回族,工程師,2012年畢業(yè)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現于中石油遼河油田公司鉆采工程技術部從事鉆井管理工作。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 ?遼寧 ?盤錦 ?12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