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榮
摘要:目前乙型肝炎(HBV)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這種疾病產(chǎn)生的主要途徑便是母嬰傳播,如果在嬰兒出生的時候,沒有依據(jù)新生兒具體情況做出針對性的接種計劃,就會影響到嬰兒接種的關鍵時期,即使后期進行接種疫苗,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并不能起到百分之百的保護作用,因此對接種疫苗方式、接種時間應該做好計劃,降低乙型肝炎發(fā)病率的關鍵。本文就乙型肝炎的相關問題以及預防措施進行了綜述,對于阻斷母嬰傳播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乙型肝炎;母嬰傳播機制;臨床預防
【中圖分類號】R512.6+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5-116-01
近些年來,為了更好地減少乙型肝炎母嬰傳播概率,醫(yī)學界開始對孕婦乙肝表面抗原為陽性(HBs Ag)孕婦分娩的嬰兒接種新形勢的疫苗,主要是將乙肝疫苗與乙肝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使用的接種策略,這種聯(lián)合接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純接種乙肝疫苗的缺陷,使嬰兒有效避免乙肝病毒傳染,保護幾率可高達100%,依照這種方式進行接種時,要依據(jù)母體乙肝表面抗原種類以及新生兒出生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聯(lián)合性接種策略,能夠進一步保證疫苗在嬰兒體內發(fā)揮作用[1]。
1乙型肝炎感染臨床診斷標準
孕婦乙肝表面抗原為陽性(HBs Ag),表明孕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2]。
2HBV母嬰傳播
HBV母嬰傳播是指母親身體帶有的HBV進入到嬰兒體內,產(chǎn)生慢性感染現(xiàn)象,HBV基因便在嬰兒體內實現(xiàn)復制并繁殖。如果HBV母嬰傳播沒有預防成功并不能直接認為是因為子宮內發(fā)生感染,HBV不具有直接治病的能力,對胎盤不會造成損害一般情況下不會直接通過胎盤,因此子宮內感染并不多見[3-4]。
3HBV的母嬰阻斷
3.1 針對母親
為了進一步阻斷HBV母嬰傳播,孕婦要及時做好孕前各項指標篩查,如感染史、家族病史、以及肝功能等項目,在懷孕之后肝功能出現(xiàn)反?,F(xiàn)象,應該及時進行治療。在分娩時,要依據(jù)母體自身條件、胎位狀況,如果符合順產(chǎn)條件則要自然分娩,否則便選擇剖腹產(chǎn)。喂養(yǎng)方式,在對新生兒采取了必要的免疫措施防御后,符合條件便可以母乳喂養(yǎng)[5]。
3.2 HBV疫苗
做好乙肝疫苗接種工作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基本能夠阻絕病毒的入侵,因此必須要重視疫苗的接種工作。通常情況下,在嬰兒出生后的24小時內被認為是最佳的接種時期,能夠很好地阻止乙肝病毒的傳播。第一針的時間非常關鍵,要及時接種,接種之后超三成的人會產(chǎn)生抗體,第二針接種時間距第一次不要過長,一般間隔一個月,接種之后產(chǎn)生抗體人數(shù)達到5成以上,第三針注射時間在第一針接種后的6個月,達九成以上的人會產(chǎn)生抗體。
3.3關于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是從健康獻血人員血液中提取出來的,血漿中具有滴度較高的(抗-HBs),采用生物濃縮制作工藝,性能較高,注入人體之后,便可以中和HBV,最終將其清除,并形成抗體,使嬰兒面授病毒感染。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3個小時左右,抗HBs水平開始升高,第5天時達到最高水平,對人體保護時間為3周左右。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種時間越早越好,2天后作用減弱,7天之后失效,其中效用的強弱與母體HBV強弱有一定關聯(lián)。
4HBV母嬰傳播的免疫預防
4.1足月新生兒的免疫預防
孕婦乙肝抗原表面為陰性(HBs Ag)時,新生兒接種計劃按照出生時、1個月時、6個月時的,在這三個時間節(jié)點接種3針疫苗,不用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婦乙肝抗原表面為陽性時,不管乙肝E抗原(HBeAg)為陽性或是陰性,出生嬰兒必須要在脫離母體后盡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不要超過12個小時,并在1個月時、6個月時接種后兩針疫苗。對孕婦乙肝抗原表面為陽性時的新生兒保護幾率達到90%~97%,這時如在嬰兒出生1小時之內便采取聯(lián)合預防措施,對嬰兒的保護率便可以達到97%以上,將感染率降至最低水平,相對于僅僅接受乙肝疫苗來說預防效果非常明顯。
4.2足月新生兒的出生狀況欠佳時免疫預防
新生兒出生時,發(fā)生了羊水吸入或者是窒息等意外情況時,如果母親乙肝抗原表面為陰性時,可以等待嬰兒身體恢復而且穩(wěn)定1周之后在按照0、1、6個月的接種計劃注射疫苗。如果母親乙肝抗原表面為陽性時,不能立即接種疫苗,但需要在12個小時內在肌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開始接種乙肝疫苗,接種時間以第一針為基準,例如,第一針接種時間不小于4周,那么第二針就相應順延,這樣嬰兒產(chǎn)生抗體時間也就相應推遲,所以,為了保護嬰兒的健康,一般會在嬰兒4周時注射第二針乙肝免疫球蛋白。
4.3早產(chǎn)兒免疫預防
孕婦乙肝抗原表面為陰性(HBs Ag)時,早產(chǎn)兒狀態(tài)平穩(wěn),體重在2kg以上時,按照0、1、6個月的接種計劃接種疫苗,但是早產(chǎn)兒狀態(tài)不穩(wěn)定,應先對嬰兒疾病進行治療,直至嬰兒穩(wěn)定之后在采取上述疫苗接種方案。若早產(chǎn)兒體重在2kg以下,接種時間則要等到嬰兒成長至2kg以上時在接種第一針疫苗,一個月之后進行第二針,五個月之后接種第三針。如果母親乙肝抗原表面為陽性時,要在12個小時內在肌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第一針接種推遲時間在4周以上時,在4周后需要注射一針乙肝免疫球蛋白,如果嬰兒狀態(tài)良好,要盡快安排第一針乙肝疫苗的接種,但是嬰兒狀態(tài)并不穩(wěn)定的話,就要等到嬰兒狀態(tài)穩(wěn)定1周之后,在進行接種。成長至1個月時,按照0、1、6個月的接種計劃接種乙肝疫苗。
5小結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母嬰傳播是兒童患乙型肝炎的主要途徑,如果在分娩之前忽略乙型肝炎必要的檢查,就會影響到后期嬰兒正確接種疫苗的時間以及接種方案。因此為了對嬰兒準確高效的接種疫苗,保證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建議孕婦在分娩之前進行篩查乙肝血清學指標,明確乙肝抗原表面呈陽性還是陰性,這樣就能夠為后期嬰兒接種疫苗做出合理接種方案,并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的發(fā)病率,促進兒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吳俁, 劉玨, 劉民. 孕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對母嬰安全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9, 40(7):854-858.
[2]婁海琴, 朱繼華, 王志紅, 等. 以產(chǎn)婦人群為基礎的免疫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現(xiàn)實世界效果[J]. 中華圍產(chǎn)醫(yī)學雜志, 2019, 22(8):591-596.
[3]周乙華, ?李彤, ?莊輝. 對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20, 028(001):24-26.
[4]王曉雯, 陸林. 艾滋病防治衛(wèi)生經(jīng)濟學評價中的研究思路及框架介紹[J].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9, 025(001):108-110.
[5]丁洋, 尤紅, 任紅,等.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齡女性臨床管理共識[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8, 38(0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