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提高《樂器》雜志稿件的學術價值、確保期刊質量、充分發(fā)揮國家輕工業(yè)樂器信息中心的樂器科技信息交互平臺功能,凝心聚力打造具備國家級學術影響力的行業(yè)科技刊物,經期刊主管單位研究批準,擬對《樂器》雜志顧問委員會委員進行改任推選工作,推薦孫瑞勇、王安潮同志為《樂器》雜志顧問委員會委員候選人,予以公示。
在此,《樂器》雜志全體工作人員也對盛中國同志和毛鳳昆同志的離世表示深深地悼念,非常感謝兩位音樂家為中國樂壇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一直以來對《樂器》雜志無私的支持與奉獻。
候選人簡歷
孫瑞勇
中國樂器協會專職副理事長,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工會副主席。歷任天津科技大學團委書記、學生處處長、招辦主任、就業(yè)指導中心主任、天津河西區(qū)人大代表等。創(chuàng)作了《寫給那些活著和死去的人們》等近30萬字的詩歌散文。策劃、編劇并主演原創(chuàng)詩歌劇《大哉·吳昌碩》《交響絲路·問道崆峒》。
王安潮
西安音樂學院教授,哈爾濱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東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等各類課題10余項。創(chuàng)作有交響樂、室內樂、鋼琴曲、藝術歌曲等各種體裁音樂作品百余部(首)。
《樂器》雜志社
2021年6月
中國民族器樂文化巨著《華樂大典》系列叢書(第二期)新書首發(fā)式在京隆重舉行
為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與上海音樂出版社精誠合作,繼2016年推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華樂大典》第一期——二胡、笛子、古箏、琵琶、揚琴、打擊樂六卷本后,再度攜手、精心打造“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華樂大典》第二期五卷本。
5月27日,《華樂大典》系列叢書(第二期)新書首發(fā)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出版基金規(guī)劃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澤輝,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總編委會主任劉錫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吳玉霞,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書偉、副會長沈誠、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周維莉,上海音樂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費維耀,上海音樂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劉麗娟,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常務副廠長周力,以及《華樂大典》各卷編委、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各專業(yè)委員會代表等百余人出席活動。
《華樂大典》二期項目延續(xù)了既往的編纂體例和書寫風格,歷時3年打造完成,部分卷本以融媒體形式創(chuàng)新呈獻,采用掃碼獲取相關電子樂譜和音視頻等方式,竭誠為中外讀者提供中國民族器樂文化的專業(yè)知識和內容服務。每卷均分為“文論篇”和“樂曲篇”,共收錄404篇學術論文,介紹510位名家名人,在歷史沿革、創(chuàng)作、教學、代表人物、大事記、文獻、樂器制作與改革等方面,全方位梳理和總結了這五種民族樂器的藝術發(fā)展成就。
中國民族器樂文化巨著《華樂大典》系列叢書(第二期)新書首發(fā)式在京隆重舉行
為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與上海音樂出版社精誠合作,繼2016年推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華樂大典》第一期——二胡、笛子、古箏、琵琶、揚琴、打擊樂六卷本后,再度攜手、精心打造“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華樂大典》第二期五卷本。
5月27日,《華樂大典》系列叢書(第二期)新書首發(fā)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出版基金規(guī)劃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澤輝,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總編委會主任劉錫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吳玉霞,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書偉、副會長沈誠、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周維莉,上海音樂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費維耀,上海音樂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劉麗娟,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常務副廠長周力,以及《華樂大典》各卷編委、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各專業(yè)委員會代表等百余人出席活動。
《華樂大典》二期項目延續(xù)了既往的編纂體例和書寫風格,歷時3年打造完成,部分卷本以融媒體形式創(chuàng)新呈獻,采用掃碼獲取相關電子樂譜和音視頻等方式,竭誠為中外讀者提供中國民族器樂文化的專業(yè)知識和內容服務。每卷均分為“文論篇”和“樂曲篇”,共收錄404篇學術論文,介紹510位名家名人,在歷史沿革、創(chuàng)作、教學、代表人物、大事記、文獻、樂器制作與改革等方面,全方位梳理和總結了這五種民族樂器的藝術發(fā)展成就。
吳蠻獲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榮譽音樂博士學位
5月23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吳蠻獲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授予榮譽音樂博士學位,以表彰她對表演藝術的終生貢獻以及對該領域的杰出貢獻。
吳蠻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中國音樂家及傳統(tǒng)器樂表演藝術家,學院給予吳蠻博士榮譽介紹的中寫道:“吳蠻,卓越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吳蠻憑著個人(能力)擴大和提升了這件具有2000年歷史、來自她的故鄉(xiāng)中國的傳統(tǒng)樂器——琵琶在西方的認知度并賦予了琵琶新的角色。
吳蠻是絲綢之路樂團的創(chuàng)始成員,她首演了數百部琵琶新作品,同時還發(fā)起了保護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多媒體項目,這些項目使琵琶在獨奏、四重奏、協奏曲、歌劇、室內樂等領域中占據著一席之地。她曾與世界各地的大型交響樂團合作,她的貢獻重新定義了琵琶在傳統(tǒng)和現代音樂領域中的作用?!?/p>
在得到榮譽博士之后,吳蠻表示,作為首位憑借傳統(tǒng)樂器演奏獲得該獎項的藝術家,此次她獲得的榮譽體現出西方老牌高等音樂學府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接受、認可和尊重。吳蠻還謙虛地表示,這只是開始,她個人只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中國音樂的發(fā)展和價值還需要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努力挖掘和探索。
央音碩士研究生圓滿完成歐洲古琴修復實踐
4月中旬,央音提琴制作研究中心收到了四把歐洲古琴的修復請求,分別為兩把大提琴和兩把小提琴,年齡在120~300余歲,為4位國內演奏家所有。
兩個星期之后,四位在讀碩士研究生在導師高彤彤教授的指導下,圓滿完成了四把歐洲古琴的修復工作,并交付使用。
修復工作完成之后,5月10日,四位同學舉行了“提琴修復分享會”。分享會上,將四把提琴的診斷結果、修復方案以及修復過程向全體師生做了充分匯報與交流。
這是央音提琴制作研究中心拓展學生修復視野、開展經驗交流的重要教學活動,也是學生們開展修復專業(yè)實戰(zhàn)的重要藝術實踐。學生們在讀期間即接觸到歐洲古琴,并親自操刀修復,它標志著高端提琴修復的教學資源以及成果均能夠匯聚于央音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必將為學生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全國音樂教育專業(yè)建設論壇在北京舉行
5月15日至17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音樂學院主辦的全國音樂教育專業(yè)建設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
今年年初,教育部公布《教育部關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音樂教育成為了獨立的新本科專業(yè)。如何加強音樂教育專業(yè)建設,如何培養(yǎng)卓越音樂教師,如何迎接“音樂教育”本科專業(yè)獲批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也成為本次論壇探討的主題。
來自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百余所綜合大學和師范大學以及多所中小學、幼兒園的四百余位教育學和音樂教育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教研員、教師匯聚于此,圍繞“音樂學是什么、教育學是什么、音樂教育是什么”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音樂學院校長王黎光表示,唯有厘清音樂教育概念、把準音樂教育的方向、明晰音樂教育專業(yè)與音樂專業(yè)的關系和邊界,方能辦好音樂教育。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星、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劉英、廣西藝術學院院長侯道輝、中國音樂學院副校長黃虎等專家也都分別在會上闡述了關于“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與未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