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傻瓜吉姆佩爾》是猶太作家伊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短篇小說,辛格出生在波蘭,心思敏感的他對一切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并時刻擔憂自己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猶太教對辛格的影響也非常大,《傻瓜吉姆佩爾》中辛格將猶太教對自己的影響濃縮到上帝這個形象中是辛格對猶太教理解的再一次升華?!栋装V》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書中圍繞梅什金公爵這一“基督式”的人物展開,公爵身上有一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悲壯以及“我為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對別人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拯救日漸浮躁的世界。從表面上看,這類“傻瓜式”人物是對日漸浮躁的社會的反映,二者都承擔著“社會的照妖鏡”式的角色,通過對兩位“傻子”的描寫折射了社會其他人的面貌。本文通過細讀法,挖掘傻子形象的深層含義,使讀者對傻子形象有更深的了解,并從兩人悲慘的人生中獲得啟發(fā),揭露深藏在苦難背后人性的光輝與偉大,以及兩人內心深處的“大愛”。
【關鍵詞】 《傻瓜吉姆佩爾》;《白癡》;大愛
【中圖分類號】I7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9-0043-02
一、“何以為家”——內心深處的“無根感”
“我是一個孤兒。撫養(yǎng)我長大的祖父眼看就快要入土了。因此,他們把我交給了一個面包師傅……”由隔輩的祖父母帶大的吉姆生長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由于得到的情感反饋有限,吉姆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擁有完整的情感感受。更令他心碎的是,唯一一個跟他有血緣關系的親人現在也要撒手人寰了,而他就像一件商品一樣被送給一位面包師傅,突然的變故加重了吉姆內心深處的無根感;身世可憐的吉姆不僅沒有換來其他人的同情與幫助,得到的更多是嘲笑與譏諷——“吉姆佩爾,你的父母已經從墳墓里站起來了,他們在找你?!边@句取笑吉姆的話更是對他的二次傷害。
梅什金公爵和吉姆的命運出奇得一致,梅什金公爵常年在瑞士療養(yǎng),在回俄國之前與世隔絕;公爵在俄國舉目無親,唯一能稱得上親戚也只有葉潘欽將軍的夫人,雖然這段親戚關系已經疏遠到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公爵在車廂里就以一個“無根者”的形象出現:首先,公爵在俄國沒有固定的住所,逗留俄國期間他只能待在付費旅館或借住他人家中,他沒有歸屬感;其次,雖然公爵在車廂上認識了羅戈任,但公爵在俄國沒有可靠的社會關系;之后公爵出于大愛和拯救對納斯塔西婭產生情愫,但是這些情感對于一個遠赴萬里來到這里且身患癲癇的人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況且出于公爵身體狀況的考慮,公爵的所有兩性關系都是無性愛情,這就意味著公爵在愛情中并不能體會到與他人真正高度的情感交融,這加重了公爵內心深處的無根感。人們雖然表面上對于梅什金公爵非常敬重,但是內心深處卻把公爵當作一個“傻子”。
公爵獨自來到俄國,然后又回到瑞士療養(yǎng)院,病情愈發(fā)嚴重;吉姆在經歷他人的羞辱和妻子的背叛與懺悔后,去了一個“連吉姆佩爾也不會受欺騙的地方”,兩人直到最后都沒有找到靈魂上真正的休憩所,更加深化了二者“無根者”的形象。
兩位世界上的“無根者”看似愚蠢的行為,恰好與社會中的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能凸顯出兩人在孑然一身的情況下表現出的“大愛”。
二、孩童般的天真無邪——成人還是孩童
“我究竟傻些什么呢?我容易受騙。”吉姆的天真表現在會因為別人隨口說出的一句玩笑話而付出行動,即使他正在做著比這句玩笑話重要許多的事。吉姆在聽到拉比的妻子懷孕后生平第一次逃學了,但他內心就像明鏡一樣知道她的肚子都沒有變化;在大家給吉姆說媒時,吉姆深知自己在受騙,還是把這些謊言合理化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準能從這段婚姻中獲得一些利益,“不過結了婚,丈夫就是主人,如果這樣對她說是很好的話,那么在我也是愉快的?!弊鳛橐粋€沒有家而且無依無靠的吉姆,他想從這段婚姻中得到的不只是權力,還有他生而為人存活于世的精神慰藉。雖然妻子對吉姆不忠,但是孩子們小時候都很喜愛他,在孩子的眼睛里,吉姆擁有跟孩童一樣純真善良的性情,他成人的身軀中隱藏著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
公爵的天真無邪更多地表現在他的“老好人”形象上:首先他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人,即使別人都把他當白癡,但是公爵一直淡然處之,他無一例外地向別人展示了自己的寬恕能力;他待人接物永遠滿懷慈悲之心,他總能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發(fā)現其他人的過人之處;其次,梅什金公爵對瑪麗的態(tài)度也展現了公爵孩童般的內心,他認為所有人都值得被“像孩子般”對待,由于公爵的幫助,最后就連瑪麗自己也能正視自己了;公爵對待納斯塔西婭的態(tài)度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在大家都對她避之不及時,公爵勇敢地站了出來解救她于水火之中,大家都覺得公爵是個白癡,只有公爵自己不以為然。
貪婪自私的人都覺得他人跟自己一樣,他們覺得沒有人會甘愿放棄自己的利益而成全別人,但是作為“真善美”化身的公爵,在挽救納斯塔西婭的同時,他想用自己的言語和行動感化這一群人;最后,在面對犯了殺人罪的情敵羅戈任時,他依然展現出了自己超乎常人的同情心。
吉姆佩爾和梅什金公爵二者雖然都是成人的身軀,但是二者的內心都如孩童一般純潔美好,隱藏于成人身軀之下是兩人對于真正美好世界的追求以及內心崇高的品質。
三、歷經磨難——救贖自己還是救贖他人
表面上,吉姆和梅什金公爵都被他人冠以了“傻瓜”“白癡”的稱號,“我一共有7個綽號:低能兒、蠢驢、亞麻頭、呆子、苦人兒、笨蛋和傻瓜?!彼麄円恢痹谌淌苤搜哉Z的譏諷和戲謔。即使他們的生存價值不大被周遭的人所承認,但是人們也依舊想從這兩位“傻瓜”身上榨干他們的剩余價值,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吉姆深知自己必須不把他人的嘲弄當回事,他才能相安無事地生活下去,對他來說,活著已經是很大的幸運了,贏得別人的尊重只是一種奢望。
從吉姆與埃爾卡第一次見面開始,埃爾卡就稱呼吉姆為“討厭鬼”,這說明他一開始就沒有得到埃爾卡的尊重;在結婚的當天,別人稱埃爾卡為“既是寡婦又是離了婚的”,這對于吉姆來說是莫大的屈辱。
吉姆一直生活在他人的欺騙中,但是他內心里還是想要相信人們心底還是存有一絲善意的,正如吉姆自己所說:“整個市鎮(zhèn)不可能全都發(fā)狂?!?/p>
最后,吉姆遭遇了妻子的背叛和拋棄,大家仍舊把過錯歸到吉姆身上,對吉姆進行了處罰,即便這樣,他還堅持每天給埃爾卡送面包;埃爾卡生養(yǎng)的六個孩子沒有一個是吉姆的,“我欺騙了吉姆佩爾,這就是我短短一生的意義?!奔愤@句戲謔性的想法讓人們心中感受到了一絲心酸。
除了這些表面上的苦難,吉姆和公爵承受更多的是心靈和靈魂的煎熬,他們兩人深知自己是當時社會文化的產物,也深知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傻子,但是為了保證自己內心的純真,他們被迫迎合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在人們眼中變成了真正的傻子。
吉姆和梅什金公爵都經歷了很大的苦難,這里基督受難的觀念就出現了,吉姆經歷了埃爾卡的死亡和報仇未果后,看破了人生,散盡家財去了其他地方漂泊,這一方面照應了之前的“無根者”形象,另一方面他實現了自己的涅槃,他所到之地都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尤其作為擁有孩童般善良心靈的吉姆,更加受到了小孩的歡迎,這證明吉姆已經超脫塵世之外,不再為他人的謊言而付出行動。
梅什金公爵在經歷了諸多復雜的社會關系和三次癲狂的發(fā)作后,在生理上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白癡,但這也正是公爵精神的超越,他能不囿于塵世的紛繁復雜中,從而真正成了一個像基督一樣“十全十美的人”。
兩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從表面上看,雖然都是傻子形象,但是背后都有深層的含義,吉姆佩爾和公爵表面上看是在救贖自己,其實更深層面的是他們在用自己苦難的經歷救贖身邊的其他人。
作為社會的照妖鏡,他們用自己看似愚蠢的行為折射出身邊人真正的愚蠢,他們以自己的“大愛”折射出身邊其他人的“小愛”——只懂得愛自己,卻不懂得將愛播散給身邊的其他人。
吉姆和公爵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尋求生存的意義,經歷重重磨難后,卻仍能保持內心的本真,尋求自我與真善美并實現了自己真正的重生,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在此顯露,并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堅守自我發(fā)揚“大愛”。
參考文獻:
[1]畢青.解讀《傻瓜吉姆佩爾》中的生存與信仰主題[J].長春大學學報,2015,25(11):89-92.
[2]蔣甜.苦難中的人性光輝——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癡》中的“受難”思想[J].戲劇之家,2017,(17):245.
[3]魯雅俊.觸摸“人性”的溫度——試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與《白癡》中的底層人物書寫[J].美與時代(下),2019,(12):107-109.
[4]王穎喆.辛格小說《傻瓜吉姆佩爾》的敘事倫理研究[J].青年文學家,2020,(21):133-134.
[5]韋燮.流散中彰顯信仰——解讀傻瓜吉姆佩爾的猶太性[J].英語廣場,2018,(03):5-8.
[6]楊帆.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白癡”的文化隱喻[D].山東師范大學,2020.
[7]卓蕾.小說《白癡》中的“圣愚式”人物形象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邰夢冉,女,漢族,河北邢臺人,西安外國語大學2019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