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當下舞臺美術的文化創(chuàng)作最缺乏什么內涵,觀眾最希望看到什么樣的舞臺美術盛宴,探討當下舞臺美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匯,立足劇目倡導展示傳統文化魅力,同時我們舞臺美術要緊貼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盡可能傳遞時代的正能量。加深我們對民族文化強烈自豪感,多角度地保護好我們的傳統文化。通過舞臺美術這一橋梁使人民群眾加深對文化的精神感悟,滿足對時代精神文明的需求。
關鍵詞:舞臺美術;傳統文化;融匯;正能量;當下
引言:舞臺美術是戲劇藝術諸要素中擔負著向觀眾表達和傳述靜態(tài)造型美的“物象”。所有的舞臺軟硬裝置、道具、繪景、照明、服裝、化裝等在相互的配合中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出綜合的藝術效果。當下舞臺美術是現代科技與綜合藝術的自由組合與體現。當下舞臺美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傳統文化滋養(yǎng),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一直以來活在人民的實踐之中,被人民群眾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并伴隨時代不斷改進。在戲劇綜合藝術舞臺美術中傳統文化可謂是舉足輕重。
一、舞臺美術為觀眾傳遞內在的情感
舞臺美術對演出效果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能向觀眾傳遞內在情致、內在意蘊作為最高目標。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舞臺美術的作用,達到以藝術形象感染觀眾的目的。視覺形象一旦和觀眾的情緒、聯想融會在一起,就會形成氣氛。舞臺上的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一旦和舞臺氣氛相感應,氣氛就成為演員與觀眾共同享有的精神因素和藝術信息的載體。
二、文化傳遞與精神回歸
我們不得不承認,上百年來,我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wěn),過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不屑培養(yǎng)真、善、美,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fā)惡性事件的威脅,這跟前者是多大的反差??!傳統文化營養(yǎng)豐富,當代核心價值也仍然需要從中吸取養(yǎng)分,而不能將其妖魔化,再另起爐灶。我們一方面要挖掘、繼承、弘揚這些優(yōu)秀傳統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當代社會的特性和需求。
三、舞臺藝術中呈現的科技與文化融匯
當下舞臺美術與傳統文化融匯,可以大大加強整個演出劇目的文化影響力,同時也是舞臺美術視覺效果成功的關鍵。在舞臺美術風格特色推動創(chuàng)新,應充分利用科技和傳統文化概念設計的優(yōu)點,美化元素。為舞臺表演提供更豐富的表現力當下舞臺美術把更多的藝術創(chuàng)作“搬”上舞臺,讓藝術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展現在觀眾面前。
四、當下舞臺美術視覺觸發(fā)的思考
站在觀眾的視角回顧我們國家近十年的舞臺美術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者的思路打開了,藝術創(chuàng)作開始具有了國際水準;科技進步改變了傳統的戲劇舞臺面貌,3D、多媒體等的介入,增強了舞臺的現代感。舞臺美術的觀賞性、審美性提高了。但同時我們也要尊重文化,受種種因素的影響,舞美創(chuàng)作出現了技術至上、盲目高投入、人才缺乏、文化積淀空洞等問題。高科技時代舞臺美術對文化情感歸屬的傳承,發(fā)展引人關注。
(一)舞美創(chuàng)新需謹慎表現手段
舞臺美術的變化,反映的是文化,是社會審美的變化。一方面受到社會審美的影響,一方面也有著深遠的社會效應。信息爆炸的時代,節(jié)目制作拼命加大信息量,結果海量信息反而掩蓋了內在。大屏幕從舞臺走向社會,遍布城市商業(yè)區(qū),簡直成了“屏污染”??萍际侄蔚慕槿霝閭鹘y的舞臺帶來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戲曲舞臺上,高科技不是萬能的。它只能是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工具、手段,而且要用得到位,用在刀口上,要注意“度”的問題。與戲曲舞臺的表現語言相抵牾的,如轉臺、LED等,要格外慎用。當下舞臺美術為戲曲的現代化,只能鋪磚添瓦。只是參與,不是替代,更不是標示戲曲現代化的惟一標尺。我認為,繼承比創(chuàng)新更重要。戲曲舞美創(chuàng)作的基礎還是要尊重藝術規(guī)律,先把傳統的東西繼承好、吸收好、領悟好,然后才尋求革新之道。
(二)舞美創(chuàng)作應在演出主體中找到平衡點
關于舞美設計,一個成功的舞美藝術家不應淹沒在新技術的追逐、各種手段的嘗試中,而是多思考適合文本內涵,與表演、人物塑造相融合的表現方式,努力形成自身的藝術風格。如舞美設計薛殿杰就將布萊希特的美學觀念在舞臺上實踐,融本民族文化風格和布萊希特藝術風格于一體,形成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特色。北京人藝的寫實化舞臺布景也是一種風格。近幾年復排的《天下第一樓》《駱駝祥子》《龍須溝》等劇,寫實化的舞臺景觀依然具有生命力,深受觀眾喜愛。寫實布景、風格非但沒有過時,還可以呈現出寫意、詩化的意境,傳遞美的意蘊。
(三)舞美創(chuàng)作更需要關注劇本的文化內涵
一臺好的舞美,應該是利用各種表現形式,反映劇本主題、導演要求、藝術家想表現的主要內容。每個細節(jié)都要緊扣主題,舞臺一步步變化、一層層烘托出晚會或劇目的主題,這才是好的設計。核心視覺要素必須與演出的主體訴求要吻合,要靠創(chuàng)意加技術吸引觀眾,兩個要素缺一不可。其實舞美比導演更難做。舞美不是簡單的布景,而是對具體節(jié)目表現手段的深化,把節(jié)目內涵實景化,立刻讓人耳目一新。最好的設計,是恰到好處。
結論
“中國社會隨著時代潮流的發(fā)展,經濟,社會、文化環(huán)境都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伴隨而來的是人們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閱讀方式等等的改變。隨著這樣的改變,藝術欣賞方式也在傳統欣賞習慣的基礎上漸漸發(fā)生了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比欢嗣竦乃刭|,或是說社會的精神文明的缺陷更加的突出,快餐文化的沖擊使我們的行為顯得煩躁不堪,骨子里的文化流失,是不容輕視的。
參考文獻:
[1]沈堯定著.舞臺美術設計實踐與技巧[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4.
[2]胡妙勝著.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M].北京:北京知識出版社,1985.
[3]洪再新著.中國美術史美術卷[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4]陳顆著.我的藝術舞臺[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
[5]吳光耀編譯.西方演劇藝術[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6]蘇國榮著.戲曲美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7][日本]大智浩佑口七朗著張福昌譯.《設計概論》[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8]羅文筠著.中國文化概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楊大壘(1986.3),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講師,從事舞臺美術,影視美術,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舞臺燈光,繪畫,雕塑,藝術教育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