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巍
摘要:處于新課程背景之下,小學音樂課堂傳統(tǒng)音樂素材的應用不但能夠豐富課堂內容,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民族意識,形成熱愛祖國音樂文化的情感。從鄉(xiāng)音出發(fā),感悟鄉(xiāng)情,下文以馬山縣的三聲部民歌進行分析,明確民歌進課堂的重要價值,并提出具體教學路徑,期待為音樂教育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三聲部;民歌;進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9-143
引言
新課標針對小學音樂教育提出“文化傳承”這一要求,并且通過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開發(fā)具有特色的音樂教材,讓學生受到民族音樂的熏陶,形成民族意識和精神,更好地體會民族文化。由于馬山縣的歷史悠久,壯族人口較多,且三聲部民歌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傳唱范圍廣,所以可將三聲部民歌引入課堂,展開音樂教學,完成文化傳承之目的。
一、概念界定
(一)馬山三聲部民歌
馬山縣風景獨特,并且歷史悠久,馬山縣三聲部民歌屬于當地本土民歌,不但旋律優(yōu)美,而且聲部之間的協調配合程度較高,風格統(tǒng)一,音樂形象突出鮮明。歌曲由三個聲部共同組成,其中第一聲部屬于主旋律,由主唱演唱,第二聲部和第三聲部分變?yōu)楦毙?、和聲,需要兩個人或者超過兩個人進行演唱,演唱三個聲部都可將主旋律突出,一聲部和二聲部有獨立音調,并且歌詞押韻。
(二)民歌進課堂
民歌進課堂就是按照馬山縣地方特色,將民歌引入教材,形成特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歌曲創(chuàng)作、演唱、鑒賞等。還可在課下參加演出和采風等活動??蛇x擇贊美美好生活的民歌作為課堂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演唱,使其掌握音樂的處理方式和鑒賞方式。通過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形成熱愛音樂和生活的情感,成為民族音樂的傳承之人[1]。
二、民歌進課堂的意義分析
具體分析,音樂教學中,運用民歌具有如下幾方面意義:第一,民間音樂源自生活,能夠反映社會現實,不但具有藝術性,還具有示范功能。在音樂課堂當中引入民歌素材,能夠強化小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第二,民歌進課堂具體可通過校本教材的開發(fā),結合新課程教育要求,以學生素養(yǎng)提升為目的,開發(fā)特色課程,豐富音樂教學素材,彰顯辦學特色。第三,當前小學“五育”教育重點內容,美育是其中重要內容,以生動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藝術情操。民歌當中富含諸多美育內容,適當開發(fā)和應用,有助于學生置身于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感受藝術魅力,促使學生能力全方面發(fā)展。
三、三聲部民歌進課堂的教學路徑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需要理念的更新才能完成,音樂教學中,為了讓三聲部民歌更好地走進小學音樂課堂,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育人觀念,關注學生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還需運用民歌魅力,不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使其能夠自覺傳承文化。
比如:講授“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這部分內容時,教學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為了保證民歌和課堂內容之間的有效融合,需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雖然三聲部民歌進課堂本身屬于新鮮的事物,但是如果教學方法選取不當,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減弱。對此,課堂當中可引入“競賽”模式,設計“民族音樂知識大比拼”競賽,由于小學生好勝心比較強,通過此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課下關注和三聲部民歌相關學習資源的收集,進而對民歌內容有更加充分地了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還可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或三聲部民歌有關的音樂素材,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為民歌進課堂營造良好環(huán)境。
(二)編寫校本教材
編寫校本教材是民歌進課堂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三聲部民歌屬于馬山縣的特色文化,和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結合音樂教學需求,適當選擇民歌素材,將此作為音樂教材的補充內容,結合小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需求,合理選擇。校本教材的編寫,應該以壯族風土人情、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習俗等作為背景,根據學生認知基礎介紹民歌藝術、演唱風格,通過校本教材強化學生對于三聲部民歌的認識與理解。進而體會音樂和社會,音樂與生活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興趣。
(三)融合德育教育
音樂教育屬于藝術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可行性相對較高。從文化領域分析,三聲部民歌主要反映的是壯族人民具有的勞動品質,因此,可通過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到山間野外展開民歌對唱,通過活動體會民歌蘊含的文化氣息。課堂當中,分析民歌歌詞,感受三生部民歌對于勤勞之人的贊美之情,成為德育教育良好素材。除此之外,三生部民歌在發(fā)展過程,形成的《二十四孝》和《燈煥歡》等都可作為文化傳承和德育教育重要素材,可適當在課堂當中教學生演唱,讓其感受少數民族習俗,使藝術教育與德育教育融合進行,讓學生理解生活當中真、善、美內涵[2]。
結束語:總之,新時期的音樂教學應該按照新課改要求,積極探索鄉(xiāng)音資源的應用途徑,將特色民歌引入音樂課堂,為學生了解祖國音樂文化提供全新途徑。結合馬山縣三聲部民歌特點,編寫音樂校本教材,在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有營造貼近生活的學習環(huán)境,使小學音樂課堂在鄉(xiāng)音的映襯之下綻放光彩,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峻杉. 地方民歌進課堂對民歌的傳承意義探究[J].戲劇之家,2019,(29):149-150.
[2]蒙愛紅.讓壯族三聲部民歌在壯漢雙語課堂中大放異彩[J].語文課內外,2019,(07):117.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白山鎮(zhèn)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