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蕾
小時候家里條件差,沒有像樣的零食,鹽津棗、桉葉糖、九制陳皮這三樣就是標(biāo)配,都是幾分錢的貨色?,F(xiàn)在這老三樣還有賣,可見經(jīng)典。
現(xiàn)在零食品種豐富,但是大多高糖、高鹽、高脂肪,口味好但不健康。有時候吃得嘴巴發(fā)膩、肚子發(fā)脹,卻還停不下來,就分外想念那些可以消磨半天的鹽津棗、陳皮??涩F(xiàn)在超市里賣的鹽津棗、九制陳皮為什么都很咸呢?都能清楚地看見鹽粒,恨不能水里洗一洗再吃。小時候的有這么咸嗎?真不記得了。
買不到,就自己動手來做不那么咸的法制陳皮吧,重溫兒時記憶,也不怕得高血壓、心臟病、腎病。
法制陳皮在古法中的配方,是茴香、青鹽、甘草各二兩(約60克),干姜、烏梅各五錢(約15克),白檀香二錢五分(約8 克),陳皮半斤(約250 克)。
檀香現(xiàn)在是價格貴了,可以用木香代替。青鹽買不到了,這種鹽是傳統(tǒng)中藥,主產(chǎn)于青海湖,性味咸寒,清火、涼血、解毒。藥物炮制中,經(jīng)鹽拌、鹽腌、鹽炒,可引經(jīng)入腎。反正咱是為解饞,不為治病,就用天山湖鹽代替,這個超市里能買到。偷工減料一下的話,茴香和干姜也可以不要,更簡便。
這里用的茴香是小茴香,一顆顆谷粒狀的,不是八角形狀的大茴香。小茴香是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可以入藥,其性溫、味辛,具有祛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
木香、甘草和干姜先用粉碎機打成小顆粒,再和茴香、鹽一起混合,打成藥末。古方中的烏梅是烏梅肉,是要打碎、研末的,現(xiàn)在只買得到帶核烏梅,就入水煎了。
取一半藥末和陳皮、烏梅一起加水煎煮,慢火煎至水稍干。
揀出烏梅,拌入余下的藥末,攪勻,小火慢焙。
依古方是要用小火慢慢焙干的,那樣時間比較長。按本人慣例偷懶一下,放微波爐里轉(zhuǎn)干了,注意不要用高火,以免烤煳。
看上去品相不怎么樣?自己吃,沒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不咸得過分、無糖卻微有回甘(甘草之功),還有濃郁藥香。從中醫(yī)藥理論分析,這種法制陳皮芳香辟穢、散寒理氣,可消宿食、增胃納。
哎呀,增胃納!開胃!會增肥嗎?呵呵,請自動忽略此功能。找重點——消宿食!辟穢氣!晚上管不住嘴,塞下一堆餅干、巧克力、薯片時,拈上幾條法制陳皮細嚼慢咽,瞬間神清氣爽,自感食消腸寬,罪惡感消弭于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