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義
摘要:小說學習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nèi)容。如何理解學生“深度”閱讀小說呢?與作者“深情”對話、與人物“深情”對話以及與編者“深情”對話,都能夠讓閱讀更加有“深度”。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話策略
對話策略,說到底是一種讀思結合的策略,是提升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效益的一種有效策略?;蛲ㄟ^與文本對話,或通過與教師對話,或通過與同學對話,學生能夠變淺嘗輒止的閱讀為深入淺出的閱讀,能夠更為通透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更為真切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
事實上,除了與文本、與教師、與同學對話之外,在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與作者“深情”對話、與“人物”深情對話以及與編者“深情”對話。如此,初中語文小說閱讀的教學效益就會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閱讀也就會更加有“深度”。
一、與作者“深情”對話
小說中人物的動作描寫有什么深意?小說中的場景描寫、氣氛渲染其目的是什么?小說中對某個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透露著什么信息?……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初中學生總是會產(chǎn)生諸如此類的一些“疑問”。如果學生不能解決這些“疑問”,那么,這些“疑問”就會成為他們理解小說內(nèi)容的“梗阻”。為了讓學生卓有成效地解決這些“疑問”,疏通這些“梗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小說的作者進行“深情”對話。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被選入了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之中。在引領學生閱讀這篇小說時,他們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疑問,諸如,于勒,同樣一個人,“我們”為什么前前后后會用“壞蛋、流氓、有良心的人、有辦法的人、老家伙”等各種截然不同的稱呼去稱呼他呢?對“我”父親的動作、神態(tài)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其目的何在?為了讓學生解開心中的這些疑問,教師可以組織他們與作者進行“深情”對話。如:“莫泊桑先生,您將‘壞蛋、流氓、有良心的人、有辦法的人等各種不同的稱呼冠之于同一個人于勒,意欲何在?”
當然,盡管與作者“深情”對話時,學生不能夠從真正的作者那里獲得答案,但是,他們可以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從作者的視角去觀察、去思考這些疑問。與此同時,學生也就會從淺層閱讀轉向深度閱讀。
二、與人物“深情”對話
無論是小說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還是豐富飽滿的思想情感,都離不開人物。正是小說中個性鮮明的人物,演繹出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正是小說中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表現(xiàn)出了豐富飽滿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為準確地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為了讓學生更為真切地體會小說中的思想情感,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與小說中的人物進行“深情”對話。
在教學《范進中舉》時,為了讓學生更為真切、更為準確地體會范進中舉前、中舉后的情緒變化、行為變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和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范進展開對話。在范進中舉之前,學生可以問他這樣一些問題:“屢試不第,你為什么還要堅持呢?”“你有沒有靜下心來想過,你為什么會在考場上屢試不中呢?”在范進中舉之后,學生則可以問他這樣一些問題:“在歷盡千帆之后,終于如愿以償、金榜題名,你有什么感想呢?”
盡管學生不能夠真正地與主人公范進“深情”對話,但是,這種假想的對話,卻能夠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主人公范進的角度思考中舉前后情緒、思想以及行為等各方面的變化。如此,學生的閱讀效果才會更上一層樓。
三、與編者“深情”對話
除了與小說的作者、小說中的人物進行“深情”對話之外,教師還應該啟迪、指導學生與教材的編者展開“深情”對話。在教材的某個單元選擇某些內(nèi)容,從教材編者的角度來看,是有諸多顯性目標或隱性目標的,諸如發(fā)展學生某個方面的能力,開闊學生某個方面的視野以及夯實學生某個方面的基礎等。因此,通過與編者“深情”對話,更加有助于發(fā)揮小說在發(fā)展學生能力、開闊學生視野以及夯實學生基礎方面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教師應該指導、啟迪學生與教材編者進行對話。“編輯老師,您為什么要選擇《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以及《孤獨之旅》這幾篇小說作為本單元的閱讀篇目,而不選擇其他小說呢?”“編輯老師,您能告訴我這幾篇小說有哪些異同之處嗎?”
顯然,通過與教材編者進行“深情”對話,學生能夠更加明確閱讀目標與閱讀方向。在閱讀目標的引領下,在閱讀方向的指引下,初中學生就能夠實現(xiàn)“深度”閱讀。
在小說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僅僅聚焦于小說文本,僅僅局限于小說本身,那么,他們對小說主旨、大意與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也將是片面的、有限的。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通過引領學生與作者“深情”對話、與人物“深情”對話以及與編者“深情”對話,那么,學生就能夠全面、通透地理解小說內(nèi)容,深度、細膩地體會小說情感。因此,小說閱讀在促進初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方面的作用顯而易見!
參考文獻:
[1]毛海霞.與編者深度對話,讓閱讀教學更有效[J].小學教學參考,2015(13):22.
[2]趙菊萍.深度對話,讓閱讀課堂更靈性:對話策略在閱讀課堂的實踐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