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鋮
64歲的藏族大媽楊華珍最近又收了一批學(xué)員,21歲的“啞妹”最有靈氣,學(xué)習(xí)不到兩個月,繡藝已比很多老學(xué)員好了。楊華珍每天用手勢和“啞妹”交流藏羌繡技藝,打心底里喜歡這個勤奮的羌族阿妹,常常豎起大拇指夸她:“你是最棒的?!?/p>
一針一世界,一繡一繁華。楊華珍通過一根小小繡花針,不僅“復(fù)活”了幾近失傳的藏羌繡、帶領(lǐng)山寨婦女脫貧致富,還贏得了愛馬仕、博柏利等國際奢侈品牌的青睞,讓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神秘藏羌繡驚艷世界舞臺。
指尖上的“繡花功夫”
楊華珍的家在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一個藏族村寨。生活在阿壩州的女子,幾乎人人都會刺繡。藏繡繁華厚重,羌繡明艷絢麗,當(dāng)?shù)亓鱾髯顝V的藏羌織繡則是“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和“羌繡”的合稱,融合了兩個民族的文化精華。
楊華珍的家族世代傳承刺繡手藝,從外曾祖母、外婆、阿媽延續(xù)至今,繡工精湛。她有4個哥哥和3個弟弟,作為家里唯一的女孩,遺傳了心靈手巧的基因,從小就對針線感興趣。5歲時,楊華珍在親戚家看到一個布娃娃,愛不釋手,回家后悄悄從媽媽的繡籃里拿了一塊布料,繡起娃娃來。
初次接觸針線活的楊華珍不僅浪費了布料,還戳破了小手,媽媽既心疼又生氣,忍不住罵了女兒一頓。但她并沒就此打退堂鼓,決定苦練繡藝,給自己做一雙鞋。因家境貧寒,楊華珍從小沒鞋子穿,腳丫常被扎得傷痕累累。
楊華珍模仿媽媽的樣子,拿著針線上下穿梭,終于完成了第一雙屬于自己的鞋。“針線歪歪扭扭,也看不出繡花圖案,但你小小年紀(jì)就能做成這樣,已經(jīng)很棒了!”鄉(xiāng)親們都夸楊華珍手巧,阿媽和外婆也發(fā)覺她在刺繡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決定正式傳授繡藝。
十多歲時,楊華珍就熟練掌握了藏羌繡要領(lǐng),繡花圖案漂亮新穎,配色鮮艷和諧,成了寨里小有名氣的小繡娘,不少出嫁的女子會指名請她繡嫁衣、剪鞋樣。
逢年過節(jié),家里來了客人,阿爸阿媽會把女兒的繡品當(dāng)作禮物送人,介紹起女兒,他們滿臉驕傲。
那個年代,刺繡對于當(dāng)?shù)睾芏嗳藖碚f,只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楊華珍雖然有著一手好繡藝,但也沒想過把它當(dāng)作一門生計。高中畢業(yè)后,她成了一名民辦教師,教語文和美術(shù)。
1979年,楊華珍結(jié)婚了,丈夫馮青龍是她的小學(xué)同學(xué)。婚后不久,兩人有了兒子馮旸。
后來,楊華珍愛上了攝影。1985年,她辭去教師工作,開了阿壩州第一家藝術(shù)婚紗照相館,生意火爆,成了當(dāng)時少有的“萬元戶”。
但楊華珍并不滿足,一直奔赴在追夢的道路上。1994年她考入阿壩日報社,成為一名攝影記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深入災(zāi)區(qū)拍了很多珍貴照片,成為新華社報道的第一手資料。
地震過后,楊華珍看到很多藏族羌族同胞的家庭支離破碎,沒了生活來源,非常難過,覺得自己應(yīng)該做點什么。捐錢捐物不是長久之計,有一技之長才是生存之道。她思前想后,決定重拾繡花針,帶領(lǐng)大家用藏羌繡開辟出一條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道路。
做藏羌繡的守護(hù)者
2008年8月,51歲的楊華珍辭去工作,帶著18個平均年齡60歲的藏族羌族婦女走出大山。她拿出積蓄,在成都市中心的文殊坊附近租了房子,買來材料和工具,算是有了一家像模像樣的繡坊。
這些年楊華珍一直沒有放棄刺繡,雖然她年齡最小,但手藝最精,阿姐們推她當(dāng)總設(shè)計師。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繡品雖然唯美精致,但她們不懂經(jīng)營,生意冷清。偶爾來了幾個顧客,阿姐們卻“慌”了,繡品如何標(biāo)價?不同針法的價位如何區(qū)分?楊華珍便按照布料、人工等成本,估摸繡品的價位,有熱心顧客看不下去了:“你們這樣賣是虧本的!”
楊華珍四處請教經(jīng)營之道,了解繡品市場,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然而,兩三個月過去了,生意依然不見起色,繡坊的開支全靠她的積蓄維持,阿姐們開始打退堂鼓,商量著散伙。
“咱們咬咬牙,再堅持幾個月?!睏钊A珍的壓力很大,但她不愿放棄。她積極拓展能吸引客源的新繡品,比如小挎包、杯墊等,兼顧實用性和觀賞性。
功夫不負(fù)有心人,不久繡坊接到了第一個大單。一個來旅游的法國人無意中看到她們的繡品,被深深吸引,便請來翻譯和楊華珍談生意。原來,他在國外經(jīng)營多家五星級酒店,想訂購一批靠枕、桌布、桌旗、床罩等,訂單價值38萬元。
“這么多錢啊!”賺到第一桶金,阿姐們興奮不已,干起繡活來勁頭十足。法國的訂單還沒完工,一個房地產(chǎn)老板又下了一個60萬元的大單,繡坊的經(jīng)營逐漸走上軌道,楊華珍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2009年,藏羌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后,楊華珍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藏羌繡傳承人。
隨著藏羌繡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楊華珍終于實現(xiàn)了讓阿姐們“養(yǎng)活自己”的愿望,但她并不滿足,琢磨著幫助更多困難家庭。
2011年10月,楊華珍在四川汶川縣映秀鎮(zhèn)成立“中國汶川藏羌繡傳習(xí)所”,先后培訓(xùn)三千余人,讓很多沒一技之長的姐妹們實現(xiàn)了“居家就業(yè)、在家致富”的夢想。
“想把這門手藝學(xué)精,不坐幾年板凳是不行的?!睏钊A珍把鎖繡、勾繡等針法毫無保留地傳授,還分享多年的刺繡經(jīng)驗。藏羌繡漸漸驅(qū)散了地震的陰霾,也繡出了更多人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楊華珍沒日沒夜地在繡坊忙活,無暇顧及家里。讓她欣慰的是,家人都十分支持,婆婆包攬了家務(wù),還常常寬慰楊華珍:“你做的是正事,盡管放手去做?!?丈夫馮青龍退休后,主動來繡坊幫忙,整理資料、開車送貨,幾乎一個人全包了。
征服世界的東方美
在楊華珍的努力下,藏羌繡和阿姐們一起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14年,日本彩妝品牌植村秀找到楊華珍,讓她為即將上市的兩款限量版潔顏油“穿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楊華珍花了三天時間,設(shè)計出“生生不息”和“三生萬物”兩幅藏羌繡作品。之后,星巴克、歐萊雅、索菲亞家居和路易威登等國際大牌陸續(xù)來合作。楊華珍的繡品被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凡高博物館等處收藏,她還多次被聯(lián)合國邀請參加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活動。
搭乘“國際列車”后的藏羌繡身價大漲,不僅得到更好的保護(hù)與傳承,也讓這朵民族之花在海外綻放光芒,讓世界領(lǐng)略東方文化之美。
2021年1月6日,楊華珍受邀前往香港參加展覽,繡品《蓮花化生圖》和《十二月花》吸引了國際奢侈品牌愛馬仕的注意,對方很快以800萬元的“天價”購買了這兩幅繡品。
藝術(shù)沒有界限,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訂單不斷,但無論訂單量多大,時間多緊,楊華珍始終堅持手工制作。她認(rèn)為,只有手工才能展現(xiàn)藏羌繡之美,無論走多遠(yuǎn),都不能忘掉樸素的初心。
3月,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點贊楊華珍和藏羌繡。楊華珍得知后,說:“我很激動,也更有信心了!”
而今,年過六旬的楊華珍并沒有歇下來的想法,她住在四川省邛崍市的川西民居式房子里,每天種菜、刺繡、帶徒弟。她萌生出新的念頭:把民族與時尚相結(jié)合,讓古老的繡藝打開更年輕的市場。
這就是楊華珍,一個生命不息、夢想不止的藏羌繡大師。每當(dāng)完成一副滿意的繡品,她都會哼著小曲,跳上一段鍋莊舞,舞姿像極了藏羌繡的鮮明撞色,濃艷熱情,盡情盡興。
編輯/纖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