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行引導了整個家庭的風氣,這風氣就是家風。
父母如何做,家風才能好?
首先,好的家風需要溫柔。
我有個同事之前在家里常常發(fā)脾氣。一天早上,她嗓子痛去看醫(yī)生,醫(yī)生告訴她,因為她平時經(jīng)常大聲說話,加重了嗓子的發(fā)炎,醫(yī)生叮囑她以后要溫聲細語。晚上,同事的丈夫回到家,擔心地告訴她昨晚放進洗衣機的臟衣服忘記洗了,她搖搖頭表示沒事。等到晚上兒子放學回家,小心翼翼地說自己考試沒考好,讓媽媽不要罵他,同事摸了摸兒子的頭,笑著擺了擺手。
晚飯的時候,飯桌上的氣氛不同以往,顯得十分溫馨。兒子開心地說:“媽媽,你今天真漂亮!”同事問為什么?兒子說:“因為媽媽今天一天都沒生氣,都是笑臉!”那一刻同事很動容,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
我們出門在外,待人接物常常表現(xiàn)得溫和有禮,可是一回到家,面對家人卻常常表現(xiàn)得不耐煩、暴躁、刻薄、冷漠。別忘了,家人更需要我們溫柔以待,所以不要把壞情緒留給家人。
其次,好的家風需要溝通。
著名教育家梁啟超育有九個子女,個個成才,雖然孩子眾多,但他從不忽略任何一個,對每個孩子都有昵稱,九個孩子也對梁啟超喜愛并尊敬。
梁啟超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苛,雖然希望子女成才,卻也能聽取他們的意愿,因材施教,不論孩子們身在何處,他都常常寫信交流開導,甚至在信上直言關心想念,希望他們不要因為學習而勞累身體。
梁啟超對孩子們的愛,在每一封漂洋過海的書信里,在他每次的叮嚀和關心中。而孩子們對他也很親近。梁思成就算在海外留學,遇到學業(yè)上或者感情上的問題,都會主動寫信請教父親。梁啟超被子女們稱呼為“一個親切有味的父親,一個童心未泯的老頑童”。溝通,是通往心靈的橋梁。好的溝通會讓彼此更親近,讓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緊密。
(據(jù)“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