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
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創(chuàng)作出大量高水平詩文作品之余,還留有240首詞作,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俗艷詞近70首。這些詞大多表現(xiàn)潑辣大膽、率真淳樸,如《南鄉(xiāng)子》寫一見鐘情,初見動心卻嬌羞離開,再以“繡鞋”為由再度相見,用詞潑辣而生動;再如史上爭議頗大的《醉蓬萊》,描寫可謂大膽裸露,幽會的過程寫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這些俗艷詞不僅數(shù)量可觀且用筆自然,描繪出宋代士大夫宴飲游樂的富貴生活,并表現(xiàn)出或深婉疏放,或詼諧多姿,或俚俗淺近的多樣化風格。
一、文學史上對歐陽修俗艷詞的評價
對于歐陽修的俗艷詞,千年來爭論不休,或替其辯護,指為偽作;或斥其褻渾,嚴加貶抑;或態(tài)度從容,有所認可乃至贊賞。
古時一些詞評家認為歐陽修不可能以如此低俗不堪的格調(diào)填詞,故有各種維護辯解。如宋代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說“當是仇人無名子所為也”,再如宋代蔡絳在《西清詩話》中說“多謂是劉輝偽作”??傊?,這些俗艷詞不可能出自歐陽修。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學者們對歐陽修的俗艷詞有所肯定。如鄭振鐸在《插圖本中國文學史》里認為這是歐陽修的真實展示,劉杰等人認為古人對歐陽修的評價太過迂腐等。此外,唐圭璋在編撰《全宋詞》時把近70首俗艷詞正式歸還給歐公。然而20世紀50年代后的學術觀點則明顯退步:或從宏觀上論斷俗艷詞是士大夫們庸俗的生活情趣,或從詞集版本推斷《醉翁琴趣外編》補入的70首俗艷詞是書商所為。近年來,許多學者開始為歐陽修俗艷詞申辯或?qū)ζ滟潛P:如諸葛憶兵認為歐陽修為人開朗坦誠,詞風自然舒暢、大膽開放;再如郭紀金認為歐陽修給后人留下大量真實記錄??梢哉f,俗艷詞漸漸得到認可和贊賞。
二、歐陽修俗艷詞產(chǎn)生的根源
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學宗師,其詩文議道論證、愛國憂民,但其俗艷詞卻風流百種、俚俗詼諧,這與當時的社會生活面貌、思想文化氣息及詩詞創(chuàng)作上的明確分工等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一)北宋前期的社會生活面貌與思想文化氣息
1.北宋前期的社會生活面貌
宋王朝為鞏固統(tǒng)治,削弱臣下勢力,一方面強化中央集權,嚴防軍隊嘩變,鎮(zhèn)壓人民反抗;另一方面籠絡官僚地主,優(yōu)待文人學士,提倡享樂思想。從上至下的聚財求富之風,引起了宋代社會生活面貌的巨大變化,甚至“好富貴”“積金錢”“多置歌兒舞女”已然成為北宋君臣一切享樂行為的內(nèi)在依據(jù)。因而豪奢的生活方式成為宋代文人學士普遍的選擇,許多達官顯貴,或流連坊曲,或競蓄聲伎,并競相填寫新詞。據(jù)記載,以能詞而得官爵、以能詞而受賞賜的佳話比比皆是,而歐陽修與官妓、家妓交往并留贈詩詞的韻事也并不少見。所以,歐陽修作俗艷詞有一定的社會條件存在。
2.北宋前期的思想文化氣息
北宋開國之初就定下“不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這對當時思想文化方面的影響極大。由于朝廷放寬政策和開放言路,士大夫獨立思考、論政議政的熱情也隨之高漲。歐陽修雖僅做過一年諫官,可終身都在寫諫稿和奏議,他正是在北宋較為穩(wěn)定和寬松的思想文化環(huán)境中得以施展的。這樣的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鼓勵了文人們的思辨精神、參與意識、自由論辯作風以及通過填詞拍曲表達人性和情感的大膽欲求。
此外,宋初社會風習日趨開放,文娛活動日漸豐富,大城市中勾欄瓦舍遍布街頭,舞榭歌臺鋪天蓋地,通俗藝術大行其道。在雅俗并行不悖的情勢下,歐陽修的詞文學創(chuàng)作可謂左右逢源,一方面他以士大夫的高雅情趣倚聲填詞,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另一方面他又從人的本性出發(fā),恣意地將淺近諧趣的俚語欲念一齊打包并入艷情,創(chuàng)作出風情百種的俗艷詞。
宋初思想文化的穩(wěn)定和寬松,促進了通行藝術的盛行,而二者的共同發(fā)展則為俗艷詞的成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才有歐陽修這近70首風情萬種的俗艷詞以及北宋時期盛行的各種俗詞艷曲。
(二)文體分工的觀點
詩與詞的分野十分清楚明確,士大夫們認同孔子“詩教”,以為詩歌崇高、莊重、益于教化;而詞則不然,詞為“詩余”“琴趣”,作詞乃“小道末技”,詩莊詞媚,不容混淆。文人們興之所至,便填了詞給歌妓去演唱,只為“娛賓遣興”,與政治、倫理、出仕并不相干,在這點上歐陽修也不例外。因此,詩文和詞有了這樣的分工:詩文用來述志,詞則用來娛情。北宋文人們既承認“文以載道”的文學價值原則,又強調(diào)文學娛賓遣興及表現(xiàn)人性、人情的功能,所以在吟誦崇高詩文的同時,又在“小詞”中表現(xiàn)與社稷人倫無關的私情。在這樣的觀點下,歐陽修留下了旖旎風情的艷詞也就不足為怪,像北宋眾多文人士大夫一樣,歐陽修既作雅詞,又寫艷曲,而后者真實地坦露出他精神世界的另一面。
三、歐陽修俗艷詞的價值
歐陽修的俗艷詞真實地再現(xiàn)了北宋初期的歷史畫面,并且以其自然的詞筆給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極高的文化認識價值和不容忽視的審美價值。
(一)認識價值
1.宋初文人雙重人格的真實再現(xiàn)
宋人筆記中有不少關于歐陽修與歌妓的韻事,其風流浪漫不遜色于他人,而翻閱其詩文集卻發(fā)現(xiàn)浪漫本性明顯有所收斂??墒?,他在填詞時卻大膽流露自己的情感。如《漁家傲》里“天與多情絲一把,誰廝惹,千條萬縷縈心下”的思慕美人,《玉樓春》中“劉郎大有惜花心,只恨尋花來較早”的懊悔心態(tài)。詞的內(nèi)容既是歐陽修私生活的再現(xiàn),也是北宋文人私生活的寫照。他們在正式社會場合中按照社會規(guī)定的人格來展示自己,而在秦樓楚館中則放射著真實人格的激情。就像在正統(tǒng)詩文中看到的是北宋文人正人君子的偉岸,而在通俗文學性質(zhì)的艷詞中看到的才是他們無所拘束的風流形象,呈現(xiàn)出了社會規(guī)定的人格與自己真實人格之間的巨大反差。
2.宋初婦女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
歐陽修俗艷詞中的女性形象十分豐富:既有上流社會的貴婦,也有下流社會的采蓮少女;既有青樓歌妓,也有新婚嬌娘;既有嬌憨女孩,也有聰慧才女。如《生查子·去年元夜時》寫失戀女子的悲情,《漁家傲·一夜越深》寫采蓮少女邂逅情郎的微妙心理,《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寫婦人對丈夫的思念,《南歌子·鳳髻金泥帶》寫新婚女子的閨房趣話,等等。詞中女子無論身份如何,都對愛情忠貞,追求愛情大膽直率,這在以往文學史上很難見到。此外,歐陽修還將更多目光投向身處社會底層的歌妓身上,并從歌妓的情感和內(nèi)心的心理渴求著筆,真實地揭示了生活在北宋時期歌妓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她們被扭曲了的心靈世界,如《舞春風》寫多情女對薄情郎欲舍難丟和幽怨憐惜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