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陽
現(xiàn)代作家朱自清在《春》這篇散文里,把春天比作剛出生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又說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著走著??傊?,春天是美好的。這一期的詩詞漫游記,我們一起來學習朱熹的《春日》,看看在一位理學家眼中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詩詞入場】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贝禾煜喈斢谝惶熘械脑绯浚錆M美好的希望。古往今來的大文豪們都喜歡描寫春天、歌唱春天,就連整天板著臉研究儒家學說的理學家朱熹,也忍不住寫下一首春天的贊歌。在這位老夫子眼里,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才是春。美好的春天就是這么令人陶醉!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讀詩心得】
春天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只有一雙對大自然、對人生充滿好奇心的眼睛,才會認識到春天的美好,所以我們要“尋芳”。王安石在游覽南京的鐘山時,就寫過“緩尋芳草得歸遲”的詩句??梢娫娙藗兌加猩朴诎l(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天氣晴朗的好日子里出門,在泗水河邊游賞美景,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成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新”字,既表示大地春回,萬象更新;也表示賞心悅目,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詩人面對大好春光,觸景生情,發(fā)出自己的感慨。春天的到來勢不可擋,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吹拂到臉上的春風不再寒冷,“吹面不寒楊柳風”。百花盛開,萬紫千紅,那一定是春天來了。末尾兩句不僅贊頌了春風催開百花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朱熹不是簡單地踏青游春,他是借春天的美好景象來象征他心中的道學氣象。這首詩不僅寫出了蓬勃旺盛的春日景象,也寫出了與天地同春的儒家氣象。我們今天通常用“萬紫千紅總是春”來形容形勢一派大好,風光無限。
【詩人來了】
朱熹是我國南宋時期的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孟子曾經(jīng)稱贊孔子是集大成者,因為孔子把前人的論述加以總結(jié)歸納,編輯整理了“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后來因為《樂》散失了,只剩下“五經(jīng)”。朱熹是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最著名的功績是將儒家學說加以發(fā)揚光大,把《禮記》中的《大學》和《中庸》提出來與《論語》《孟子》合在一起,稱為“四書”,他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代科舉考試欽定的教科書。我們今天所說的“四書五經(jīng)”,朱熹功不可沒。
朱熹被后人尊稱為“朱子”。曾有一副對聯(lián)拿孔子和朱子開玩笑。上聯(lián)是“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居孔子上”,“珠子”諧音“朱子”,意思是朱子竟然位居孔子之上了。下聯(lián)是“眉先生,須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長”,意思是雖然眉毛先長出來,胡須后長出來,但是后長的胡須卻比先長的眉毛長??梢娫诤笕诵哪恐?,朱熹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詩詞中的文化】
朱熹是文學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教育家。宋代有四大書院,即應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嵩陽書院。其中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和湖南的岳麓書院都是朱熹重建的。他不但建書院,為書院立學規(guī),而且親自講學,跟隨朱熹學習的人很多;他還編寫教材,《四書章句集注》就是其編寫的最著名的教材;還與當時的著名學者進行討論,開創(chuàng)了自由研討的學風。比如,他曾來到岳麓書院,與當時主持岳麓書院的著名學者張械討論學問兩個多月。開講時,座無虛席,盛況空前,成就了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岳麓書院也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如思想家王夫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還有革命先輩鄧中夏、何叔衡……從這里走出的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成為歷史天空中的閃耀群星。
書院是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gòu),由私人或官府所設立。書院最早建立于唐朝,唐玄宗時期長安便設立了麗正書院。書院在宋代非常興盛,一直延續(xù)到元明清,在歷史上有著重要作用的無錫東林書院就誕生于明朝。清末,書院被改為新式學堂,數(shù)量逐步消減。我國的香港中文大學是全香港唯一實行學院和書院制并行的大學,因為最初的香港中文大學是由新亞書院、崇基書院和聯(lián)合書院組建而成的。如今,岳麓書院已成為湖南大學的一部分。書院精神在現(xiàn)代校園中仍然煥發(fā)著生機和活力。
【讀詩有問】
我們讀《論語》,其中有一篇寫到孔子與他的弟子在一起閑談,孔子問他們各自的志向。輪到曾晳時,他說:“我的志向就是,在溫暖的春天里,穿著春衣,與五六個成年人和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在水邊洗臉凈手,迎風納涼,歌詠一番后回家?!笨鬃勇牶蟾锌卣f:“我贊成曾晳的說法?!痹鶗诚氲脑娗楫嬕獾拇禾炀跋罂隙ㄔ谥祆湫闹锌M繞不去。朱熹又是理學家,理學家主張要有與天地萬物同春、像春天一樣溫煦暖人的仁者胸懷。于是他借用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象,來象征儒家精神的豐富深廣,把圣人之道比喻成催生萬物的春風,把春風催開的萬紫千紅比喻成圣人之道帶來的蓬勃生機。
朱熹在湖南為什么會寫到泗水
孔子曾經(jīng)在齊魯大地的泗水之濱傳授儒家之道。而根據(jù)學者的考證,朱熹一生從未到過齊魯大地,更沒有到過泗水之濱。那他為什么在詩中寫“尋芳泗水濱”?這個問題的答案跟岳麓書院有關(guān)。當時的詩人王禹偁贊嘆道:“誰謂瀟湘?茲為洙泗。誰謂荊蠻?茲為鄒魯?!币馑际?,自從有了岳麓書院,湖南的瀟湘之水就變成了齊魯?shù)匿ㄣ糁?,湖南這樣的蠻荒之地就變成了鄒魯?shù)目酌现l(xiāng)。瀟湘從此也被稱為“瀟湘洙泗”。從這個典故中我們知道,朱熹在詩中是用“泗水濱”來指代瀟水湘江,也就是指代湖南。
小鏈接
下面這首詩寫的是春天桃花開放的美景,卻藏著一個令人感傷的故事。詩人崔護去年在都城南莊看到一位少女的臉像桃花一樣艷麗;今年再去看時,只有桃花依然在春風中歡笑,少女卻已不知去向。
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