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天鉞
《植物如何過冬》這篇文章里說大蒜有個“過冬倉庫”,儲備著豐富的營養(yǎng),是大蒜過冬時的“神器”。我十分疑惑:平時阿婆炒菜時用來爆香的大蒜會發(fā)芽嗎?于是,我選了一頭最飽滿的大蒜,將它頭朝上、尾朝下地泡在一杯清水里,開啟試驗模式。
現在是秋風蕭瑟的季節(jié)了,大蒜裹著一層又一層白里透紫的“衣服”,一副很怕冷的樣子,它真的會發(fā)芽嗎?
一起床,我就趕緊去看我的“大蒜寶寶”。它還是那樣矮矮胖胖的,一副凍得嘴唇發(fā)紫的樣子,沒有什么變化。但我仔細一瞧,它的底部隱約探出了兩個小“腦袋”,又白又嫩,像是小表弟新長出的乳牙,惹人憐愛。
太好了,“大蒜寶寶”開始生根啦!
今天真令人激動,“大蒜寶寶”一口氣長出了好多根須!那雪白的根須一順兒朝下,大約有指甲蓋那么長,像是藍鯨的鯨須,在水中輕輕地擺動;又像是爸爸的胡茬,摸起來硬硬的。
我不禁浮想聯翩:它們是不是在進行著一場“生根比賽”,看誰先碰到杯底呢??
“大蒜寶寶”的根須越來越多、越來越長,遠遠望去,就像是年畫里的南極仙翁,圓圓的腦袋光可鑒人,長長的胡須白得發(fā)亮,仿佛在對我捻須微笑;又像是八音盒里的舞蹈家,淺紫的上衣蓬松而飽滿,雪白的紗裙柔軟而飄逸,在水中翩翩起舞……
加油啊,我的“大蒜寶寶”!生根之后,就是發(fā)芽了,期待你早日長出葉片,變成“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青蒜小精靈!
一個星期過去了,“大蒜寶寶”雖然長出了好多根須,卻依然裹著一層又一層淺紫色的“衣服”,一點兒發(fā)芽的跡象也沒有。是天氣太冷了嗎?是“衣服”太緊了嗎?我忍不住輕輕剝開它淡紫色的“衣服”,一層、兩層、三層……呀!一顆小小的鵝黃色的芽頭正乖巧地藏在蒜瓣尖尖上呢!
原來,“大蒜寶寶”是深藏不露、蓄勢待發(fā)呀,都怪我太心急了!我趕緊把剝開的“衣服”給它披上,生怕凍壞了柔嫩的芽頭。
盼望著,盼望著,我的“大蒜寶寶”終于發(fā)芽啦!昨天,我只是剝開了幾層大蒜皮,今天,這幾層淺紫色的“衣服”仿佛被撐爆了一樣,裂開了一道道小口子,露出了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大蒜頭。
現在,“大蒜寶寶”應該不需要再穿“衣服”了吧!我忍不住動起手,幫它脫去厚厚的“衣服”。我驚奇地發(fā)現,“大蒜寶寶”一共有十五瓣,圍繞著中間一根“玉柱”團團而“坐”,每一瓣大蒜的“尖尖角”上都藏著一棵小芽。有的小芽剛探出頭,像是一粒小綠豆;有的小芽已經鉆出一厘米左右,由外到內分別被淺黃色、淺綠色、翠綠色的三片嫩葉緊緊包裹著,就像荷花的花骨朵兒;有的小芽已經長出了三厘米,從上往下看,像是一根蘆筍。我不禁感嘆:這些天,“大蒜寶寶”一定是天天蓄力、夜夜發(fā)力,這才頂開了外皮,沖破了束縛。它的這份隱忍與堅持,真讓我佩服!
“曬曬太陽能補鈣,骨骼強壯個子高?!甭犃藡寢尩脑?,昨天,我把“大蒜寶寶”放在陽臺上曬太陽。今天,它的“個子”就躥起來了,一下子長到了十五厘米。十二片碧綠的蒜葉像十二把碧玉做成的寶劍,直指藍天。仔細觀察后,我發(fā)現每一把“寶劍”都由三層內卷的葉片疊套而成:第一層葉片是淺黃色的,像花萼一般,在五厘米處輕輕裂開,恰似一把開口的剪刀;第二層葉片是淺綠色的,緊緊貼合著第一層葉片,在十厘米處輕輕裂開,形成一個向上的“箭頭”;第三層葉片是碧綠色的,沿著第二層“箭頭”指示的方向繼續(xù)向上生長。這三層內卷的葉片一層托著一層,像火箭助推器一般,將“大蒜寶寶”推向藍天。
這頭小小的大蒜,只是喝了一點點水,曬了一會兒太陽,就長出如此青翠的綠葉,果然是名副其實的“過冬倉庫”!
今天,我的“大蒜寶寶”已經長到三十五厘米高了,威風凜凜,直沖云霄。每一瓣大蒜都長出了五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也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長劍”變成了“碧玉妝成一樹高”的“垂柳”,從尖端柔柔地彎下“腰”,看上去既謙虛又溫和。
俗話說:“越是成熟的麥子,越懂得彎腰和低頭?!笨磥?,我的“大蒜寶寶”已經成熟了……
指導老師 陳萩珺
名師點評
常言道:處處留心皆學問。小作者好奇心強,執(zhí)行力強,心中有疑問,馬上就行動。小作者用慧眼觀察蒜苗的生長,用妙筆記錄蒜苗的變化,對蒜苗的描寫有“形”有“色”,栩栩如生,中間還穿插了自己的心情變化過程,結尾處能從觀察中獲得感悟。可見小作者不僅善于觀察,更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