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榮
一種有生命力的教育,必定植根于兒童的生活、校本實踐和地方文化傳統(tǒng)。“美心教育”是一種新鮮的、有生命力的心理健康團隊輔導實踐形式,2014年開始,我把“美心教育”作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在新疆吐魯番市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吐魯番一小”)3~6年級34個班全面展開。課程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歡迎,我也和孩子們在心靈的碰撞和愛的交融中一起成長。
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20年了,幼兒園、教育局、小學,一路走來,多次參與過各學校的德育驗收工作,并與家長、教師就學生的思想教育現狀進行交流。這期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現在小學階段的思想教育模式比較呆板、生硬,說教的痕跡太明顯,一些大道理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就算能懂,也會因沒有這方面的親身體會,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如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說粗話臟話、見了老師長輩要主動問好等。錯過了這個時機,學生一旦形成了一些壞習慣,就很難改正。比如,見了長輩不打招呼,客人來了不能熱情接待,生活習慣不好,交往能力差,不知感恩,自我中心,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等等。
孩子未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說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應該怎么辦呢?我一直在心中思考這個問題。2008年,我被調到吐魯番一小,負責學校德育工作,并負責六年級心理健康課程。借著這樣的機會,我開始著重訓練學生的文明禮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總覺得不成系統(tǒng),也不是特別有效,直到2013年去湖南學習,遇見了湖南永州藍山縣的盤曉紅校長,她的美心教育思路和方法讓我豁然開朗。2013年下學期開始,我把“美心教育”作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在學校3~6年級34個班全面展開(圖1),課程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歡迎,我也和孩子們在心靈的碰撞和愛的交融中一起成長。
吐魯番一小共有少數民族和漢族學生2 441人,我在3~6年級為孩子們開設了“美心課”,每周有近1 500名學生聆聽“美心課”。除了副校長的工作,我每周還要上15~20節(jié)左右的大課(每次3個班一起上)。從2014年9~11月3個月的時間里,共給全校學生上了169節(jié)“美心課”。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擁有“美麗的心靈”,我還利用寒假去吐魯番職教中心、實驗中學內初班、二中為那里的孩子們上“美心課”,在2014年寒假為幼兒園教職工、吐魯番市的語文數學老師、家長等上“美心課”(圖2)。作為校本教研的“美心課”沒有教材和教案,每上一節(jié)“美心課”,我都要想方設法,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進行教學設計,查找資料、寫教案、制作PPT,盡可能地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圍繞培養(yǎng)“善良、文明、負責、誠信的現代合格公民”這個教育目標,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結合不同對象的不同思想狀況來做準備,課堂上30分鐘,課外不知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是春風化雨,是潤物無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成效的,當同事們不理解,家長們不支持,甚至我的家人有時也覺得我是做無用功的時候,我的心也不禁迷茫起來:難道我真的錯了嗎?難道真的要把這些時間拿去背書做題?我感到想做一點事,是多么地艱難。
在我猶豫、彷徨甚至不知自己是否還要堅持下去的時候,“美心課”的魅力逐漸顯示出來,孩子們,家長們,還有我的同事們也慢慢感受到了“美心”帶來的變化。
孩子們自己是怎么想的呢?我就用一篇他們自己寫的學后感來說明這個問題吧!
今天,我們班全體同學又去上了一節(jié)“美心課”。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解讀生命”,我們受到了很多啟示。
首先,我們唱了上節(jié)“美心課”學會的歌曲《幸福的臉》,配上強節(jié)奏感的動作,讓我興奮不已。接下來,郭校長就針對我們是怎樣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知道我們在母親肚子里是怎樣成長的嗎?),放映了一段關于生命從懷孕到分娩過程的視頻,更加讓我了解到生命的神奇,理解母親懷孕的不便與分娩的痛苦。
隨后,校長又放了一段視頻,講述的是一個位名叫熊麗的母親,她曾經是個十分漂亮的花鼓戲演員.在懷孕6個月一次演出回來的路上,因為車禍全身被燒傷,本來可以用抗生素消炎、治療,但為了肚子里的孩子,熊麗阿姨毅然選擇了用自己的美麗容顏,換取孩子健康的生命??赐旰?,我們都十分感動,我也得到了啟示:母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可以為我們做任何事,所以我以后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
接下來的視頻,我們又了解到澳大利亞青年力克·胡哲和12歲女孩何玥的故事。我先說力克·胡哲,他生下來就沒手沒腳,到現在還為有一個“小雞腿”而感恩。身殘志堅,長大后做出了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他用嘴含著筆寫字還出版了兩本書,還通過演講激勵了數百萬青年。12歲小學生何玥,十分平凡,但當她知道自己得了腦瘤晚期留遺囑時,大家震驚了,因為她竟然要捐獻自己的器官。她死后,她的器官捐獻給好幾個人。從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愛心是不分年齡的,只要肯付出,愛心就像陽光一樣可以散落到任何人身上。
最后,郭校長為我們教唱《父親》這首歌曲,《父親》歌詞和MV里濃濃的悲傷,仿佛有魔力似的,感染了大家,時不時聽到哭泣聲。此情此景,讓我想起爸爸對我的愛,我的眼淚也不停地流了下來,隨后全體同學異口同聲地說了一句話“爸爸,我愛你!”
這堂有趣的“美心課”結束了,但那些啟示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堂課真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愛護我們的生命,通過不斷的學習,多做有益于集體、國家的事,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
雖然,我仍然每天忙得團團轉,晚上也經常要加班搜集資料,制作課件,但不再感到苦悶和彷徨,學生、家長、同事的贊揚與好評,就是給我的最好的禮物。有了他們的鼓勵,我必將奮然前行!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明白什么是“美心”教育,我決定記下一場課堂實錄,讓大家來感受一下“美心”的魅力。
這是我上的“美心課”:百善孝為先。
11月24日上午,六年級3個雙語班近150名學生,唱著《時間都去哪兒了》,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進入了這周美心課的學習,接著我?guī)е⒆觽円黄饛土暽瞎?jié)美心課“百善孝為先”學過的內容:1.讓父母歡喜、安心就是孝順。2.行善行孝不能等。
請孩子們分享做了哪些讓父母歡喜安心的事情之后,我繼續(xù)把“百善孝為先”從上周美心課學習的“小孝”進行延伸,通過觀看《感動中國》人物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事跡,(黃老為了我國的核潛艇事業(yè),大學畢業(yè)后30年沒有回過家,因國家要求保密原因,父母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父親、二哥去世他都沒有回去。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讓孩子慢慢感悟,從剛開始認為黃老是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讓父母歡喜、安心)到認識到黃老是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母親。把孝道的內涵擴大,引導學生明白用父母給的身體,為社會大眾付出,為人類造福,懂得了這是更高一層的孝,即大孝。
同時,又引導孩子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制作的微視頻《時間都去哪了?習近平的2018》,學生分享說,看新聞里“習大大”坐著專機到國外訪問,走到哪里人們都敬仰他,沒想到他忙得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還有的同學說,“習大大”帶著我們14億多中國人創(chuàng)造中國夢,他雖然沒時間給父母做飯、陪父母旅游,但他是最大的孝子。
最后,同學們總結:我是一名小學生,我知道,要想實現我們的強國夢,必須從現在起先一步一步充實自己、強大自己!在學校里,我要認真上課,熱愛老師,與同學和睦相處;在家里,我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從現在起做一個讓父母歡喜、安心的孝子,慢慢成長為一個能為集體、國家付出的大孝、大愛之人。
下課后,同學們久久地沉浸在那種崇高而震撼的氛圍中,有的眼睛紅紅的,有的在沉思,有的在討論,有的在寫著什么……我相信,這堂課,已把孝與愛的種子,真正地種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盡管我的“美心”教育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我知道,這還遠遠談不上成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將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然而,我還是感到了一種由衷的喜悅,因為至少孩子們是喜歡上我的美心課的。為什么呢?我總結了一下,也許是因為我設計的“美心課”沒有傳統(tǒng)課堂中的說教,孩子們來上“美心課”時,通過觀看視頻,分享感悟,唱歌、做游戲等情景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孩子們沒有感覺到這是在上課,而感覺是在做游戲,在和老師、同學玩耍。而就在這游戲玩耍的過程中,真善美的種子已悄悄種入了他們幼小的心田。
教學相長,在搜集資料備課的過程中,我也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提高,一起體驗著快樂。每搜集一段視頻,一首正能量的歌曲,一段名人名言,我都要逐字逐句逐段地斟酌、誦讀,就在這斟酌、誦讀的過程中,我也經歷了一次次心靈的滌蕩與洗禮,無形之中,自身的境界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教書20年,如今走在校園里,自己仿佛成了“明星”,許多學生見到我,都會說:“郭校長,我愛您!”有一些孩子還會很自然地過來和我擁抱。盡管我明白,未來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已經不再害怕。我相信,自己一定會讓德育之花,盛開在孩子們的生命之中,盛開在他們的人生路上。而我縱然老去,也無怨無悔,只因“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已成為我人生最大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編輯 安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