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夜里,有“夜校老師”深入鄉(xiāng)村開堂講課;白日,有“背包交警”入戶開展理論宣講;線下,快板“三句半”、VR酒駕體驗游戲讓普法更接地氣;線上,自制定格動畫將宣傳觸角不斷延伸……今年以來,壽寧縣公安局女子騎行中隊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立體化交通安防體系,先后推出農村交通夜校、背包交警、農村交通安全系列定格動畫等群眾看得懂、聽得進、接地氣的花式普法,有效填補了農村地區(qū)交通安全治理薄弱的短板,為美麗鄉(xiāng)村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
農村交通夜校勁吹“學習風”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都是交通管理的“老大難”。然而傳統(tǒng)的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專業(yè)性強、內容面廣、體系繁多,農村百姓接受度普遍不高。如何補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短板?今年3月,壽寧縣公安局女子騎行隊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把交通安全夜校開進農村,利用夜間農閑時間為村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增強農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農村交通安全夜校主要采用“理論+文藝”的宣講方式。宣傳過程中,我們會通過“6個1+N”,即1支宣講隊、1個行李箱、1個快板節(jié)目、1場案例電影、1個互動游戲、1套展板、N把小板凳的方式,面對面向群眾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夜校的課程內容既有交通法律法規(guī)的普及,又有真實發(fā)生的案例警示,既有VR酒駕體驗游戲,也有交通知識問答互動,形式多變內容易懂,力求把交通安全知識點“深入講、講清楚、講透徹”。截至目前,農村夜校已開班8期,直接受眾達600余人,接地氣的宣傳方式真正把交通安全知識帶進了千家萬戶。
“背包交警”分隊服務“零距離”
近年來,隨著“清新福建·難忘下黨”紅色旅游品牌的日漸成熟,慕名前來下黨的游客數(shù)量大幅上升,給下黨鄉(xiāng)道路交通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為應對下黨鄉(xiāng)出現(xiàn)的備類交通問題,將“接地氣”的交通知識和交管工作帶到群眾中去,今年3月,女子騎行中隊下黨分隊創(chuàng)新推出“背包交警”小分隊,通過依托查、訪、講、巡、練“五個一”工作機制(即“每日一輪安全臨檢;每日一戶走訪服務;每日一場理論宣講;每日一輪巡邏防控;每日一次學習訓練”),將交通普法宣傳、交管服務、信息采集等工作“裝”進警務背包,每日進村入戶走訪,用“宣講+服務”的模式,收集人車信息,逐步建立下黨鄉(xiāng)人車檔案庫,并到田間地頭為農民群眾普及交通安全知識、交通法律法規(guī),提供交通業(yè)務咨詢和預辦理服務。成立兩個月以來,“背包交警”小分隊已宣傳、服務群眾66戶,200余人,不僅促進了警民雙向交流,讓交通宣傳主動走進千家萬戶,更實現(xiàn)了服務群眾“零距離”。
拓寬宣傳載體安全“線上講”
為了讓交通安全宣傳能被群眾喜聞樂見,她們根據時下短視頻手中廣泛、傳播速度快、效果好的特點,構思拍攝定格動畫,民警運用“真人講解+道具演繹”的方式,介紹了農村道路交通出行注意事項。緊湊的劇情、貼近生活的對白、有趣的畫面,吸引了眾多網友觀看。用接地氣的方式吸引注意力,讓老百姓重新認識交規(guī)。而在定格動畫取得成功的同時,該中隊還根據農村地區(qū)交通特點,精心制作了涵括轄區(qū)農村交通地形特征的微縮沙盤,并到轄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攜手鄉(xiāng)村干部、鄉(xiāng)村振興領航員、道路專管員、鄉(xiāng)村教師、學生等志愿者拍攝《美麗鄉(xiāng)村行》系列普法短視頻,進一步提升宣傳吸引力,達到防范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目前,該中隊已拍攝農村交通安全系列定格動畫11期、《美麗鄉(xiāng)村行》系列普法短視頻7期,并在新華社、人民日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博、中國警察網、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等多家新媒體平臺上推送,全網播放量累計達1000萬,真正延伸了農村交通安全的宣傳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