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文
近年來,公安縣油江初級中學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結合校情實際,將開展“語文+”活動與打造“性靈由衷、健美致遠”辦學特色相結合,讓語文與“太極、合唱”特色訓練過程融合共生,有效地塑造了學生科學、健美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著力培養(yǎng)學生猜想能力、概括能力、邏輯推理、抽象能力、分析比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學生素養(yǎng)明顯提高,辦學水平顯著提升。
“語文+”讓特色訓練內(nèi)容更有吸引力。南宋教育家朱熹說:“教學不見意趣必不樂學。”太極和合唱教學都要求長期堅持,日常訓練也比較枯燥,所以訓練過程特別需要營造樂學氛圍。學校在特色訓練中引入語文教學內(nèi)容,讓技藝訓練兼具文學魅力,以此趣激彼趣,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確保訓練的參與率。
學校大課間活動,同學們伴著節(jié)拍踏步吟誦唐詩、宋詞、快板、三字經(jīng),退場隨著伴奏齊唱《我和我的祖國》《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等紅色歌曲,課間練習包括一套精簡版《太極八鍛錦》,一套配誦《少年中國說》的扇子舞和一個接龍齊步短跑,集運動性、文學性、趣味性于一體,有張有弛,有文有武,深受學生歡迎。
學校在特色課程校本化時,有機地滲透語文教學。依據(jù)語文教學的編排內(nèi)容,設置一二年級“童謠樂”、三四五年級“民歌美”、六七年級“紅歌嘹亮”、八九年級“創(chuàng)編我在行”四個合唱課程系列。合唱課程緊貼語文課本,讓學生在合唱的訓練中能迅速進入角色、領悟情感和準確演繹。
學校梳理了一到九年級所有的語文課本,擷選出《出塞》《涼州詞》《滿江紅》《夜上受降城聞笛》《使至塞上》《破陣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50余篇軍旅氣息濃郁的古詩文,通過現(xiàn)場配音、學員練拳營造氛圍,交流練拳苦樂,感悟軍人的大無畏氣概和愛國情懷。
“語文+”讓特色訓練過程更有創(chuàng)造力。學校的太極和合唱特色,本質是學校體育和美育的強化與深耕。體育和美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在于確保青少年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甚至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語文+”的參與,讓學校的特色訓練過程更具創(chuàng)造力?!罢Z文+”特色訓練的授課方式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培植了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造力,完善了學生的行為創(chuàng)造力。
“語文+”讓特色訓練結果更有說服力。學校開設暮寫課,在太極和合唱的校隊中開設了“心情小站”,讓學生寫寫平時的訓練、學習和生活,記錄自己的真情實感。語文老師將寫得好的日記讀給全班同學聽,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增強了學生參加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了訓練效果。
近年來,學校將語文課程與太極、合唱特色教學有機結合,每年6月舉行一次辦學特色匯報展演,每2年舉行一次 “健美油中”藝術節(jié),對幫助學生提高意志品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良好言行習慣、更好地掌握語文、太極、合唱知識并形成能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辦學特色日益彰顯,真正成為人民滿意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