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承,高宗炎,代志鵬,陳 驍,鄭 稼,金 毅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骨科,河南鄭州 450003)
關節(jié)假體周圍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s,PJI)的準確診斷仍是骨科醫(yī)生所面臨的一個難題。雖然病原微生物檢測是PJI診斷的金標準,但約7%~39%PJI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檢測結果為陰性[1],因此,只有通過對患者的各項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提高PJI診斷的準確性。雖然血液學檢測是臨床醫(yī)師診斷PJI的必檢項目,且經典的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在PJI診斷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其特異性及敏感性仍不能滿足臨床醫(yī)生的要求。近年來,數(shù)篇文獻報道了與凝血相關的指標如D-二聚體(D-Dimer,DD)、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計數(shù)(platelet count,PLT)與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比值(PLT/MPV)在 PJI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4~7],但以往研究卻顯示DD不應作為PJI診斷的指標,而FIB、PLT/MPV在PJI診斷中的意義[8],但后續(xù)未見相關研究報道。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科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1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血清CRP,ESR,PLT和MPV比值及FIB在PJI診斷中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進行了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納入標準:(1)符合關節(jié)置換術要求并在本科接受初次關節(jié)置換的患者;(2)符合肌肉與骨骼感染協(xié)會(MSIS)的PJI診斷指南并在本科行假體取出+骨水泥Spacer置入術者;(3)符合無菌性假體松動診斷標準并在本科行關節(jié)翻修術者;(4)PJI及無菌性松動患者入院時距初次手術時間間隔>6個月;(5)術前血清CRP、ESR、PLT、MPV及血漿FIB數(shù)據(jù)記錄完整者。
排除標準:(1)存在任何形式的皮下血腫、瘀斑、皮膚潰瘍者;(2)入院前2周內存在創(chuàng)傷或脫位史者;(3)接受過人工心臟瓣膜置入術者;(4)存在凝血功能異常者;(5)腫瘤患者。
回顧性分析了本科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1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患者術前診斷與接受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三組:初期置換組39例,男8例,女31例,年齡(64.49±9.08)歲;感染翻修組42例;男15例,女271例,年齡(65.33±11.22)歲;松動翻修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齡(65.33±11.22)歲。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倫審第81號),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PJI診斷標準按MSIS指南:(1)存在與假體相通的竇道;(2)兩次關節(jié)液或組織培養(yǎng)為同一細菌;(3)下面 6項中滿足 4項:1)ESR和 CRP升高(ESR>30 mm/h,CRP>10 mg/L);2)關節(jié)液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3 000/μl);3)關節(jié)液多形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65%);4)關節(jié)液為膿液;5)1個關節(jié)液或組織標本培養(yǎng)陽性;6)假體周圍組織病理學分析顯示5個高倍視野下(×400) 中性粒細胞數(shù)>5。
無菌性假體松動診斷標準:(1)臨床癥狀:關節(jié)假體周圍出現(xiàn)與體位改變有關的疼痛,如從坐位到站位,或行走時開始的幾步,也就是常說的“起步痛”;(2)影像學假體或骨水泥周圍完全被寬度>2 mm的X線透亮帶所包圍,透亮帶進行性增寬;(3)排除PJI引起的假體松動。
記錄術前各組患者CRP、ESR、PLT、MPV及FIB數(shù)值,比較三組患者間CRP、ESR、PLT/MPV及血漿FIB水平是否存在差異;計算CRP、ESR、PLT/MPV及FIB在PJI診斷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連續(xù)校正的x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前三組患者檢測結果見表1,可見感染翻修組患者的術前CRP、ESR、FIB、PLT/MPV均顯著高于初期置換組(CRP:P<0.001,ESR:P<0.001,F(xiàn)IB:P=0.001,PLT/MPV:P=0.001)以及松動翻修組(CRP: P<0.001, ESR: P<0.001, FIB: P<0.001,PLT/MPV:P=0.001),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初期置換組與松動翻修組間CRP、ESR、FIB、PLT/MPV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CRP:P=0.903; ESR: P=0.496; FIB: P=0.790; PLT/MPV:P=0.664)。
表1 三組患者術前血清學檢測指標(±s)與比較
表1 三組患者術前血清學檢測指標(±s)與比較
images/BZ_9_193_1144_434_1224.pngCRP(mg/L)FIB(g/L)images/BZ_9_434_1144_885_1224.png8.05±18.24 3.29±0.70images/BZ_9_885_1144_1412_1224.png55.37±66.36 5.01±1.50images/BZ_9_1412_1144_1899_1224.png6.76±12.08 3.36±0.80images/BZ_9_1899_1144_2265_1224.pngimages/BZ_9_193_1305_434_1386.pngimages/BZ_9_434_1305_885_1386.pngimages/BZ_9_885_1305_1412_1386.pngimages/BZ_9_193_1467_434_1547.pngimages/BZ_9_434_1467_885_1547.pngimages/BZ_9_1412_1305_1899_1386.pngimages/BZ_9_1899_1305_2265_1386.pngimages/BZ_9_885_1467_1412_1547.pngimages/BZ_9_1412_1467_1899_1547.pngimages/BZ_9_1899_1467_2265_1547.png<0.001<0.001
按照傳統(tǒng)CRP和ESR診斷臨界值,以及Pazi?uk[7]提出的 PLT/MPV>31.70 及血漿 FIB>4.01 μg/ml為PJI診斷的臨界值。本組110例患者的各項指標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見表2,診斷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為:FIB>ESR>CRP>PLT/MPV,四項指標間的敏感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CRP的敏感性顯著高于PLT/MPV(P=0.003),ERS的敏感性顯著高于 PLT/MPV(P<0.001),F(xiàn)IB的敏感性顯著高于PLT/MPV (P<0.001);而CRP、ESR和FIB間敏感性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診斷特異性由高至低依次為:CRP>ESR=FIB>PLT/MPV,但各指標間特異性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CRP與ESR差異的P值=0.805,CRP與FIB差異的P值=0.805,CRP與PLT/MPV差異的P值=0.177,ESR與PLT/MPV差異的 P值=0.268,F(xiàn)IB與 PLT/MPV差異的 P值=0.268)。
表2 110例患者血液檢測指標診斷PJI的特異性與敏感性比較
臨床中對于存在竇道、炎癥指標顯著增高的可疑PJI患者的診斷相對簡單,但不少可疑PJI患者入院時癥狀并不典型,如何能夠盡早、盡快地對可疑的PJI患者做出準確診斷,仍是當前關節(jié)外科醫(yī)師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雖然不少新的檢測技術及手段如: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16S rRNA測序技術,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等被不少學者嘗試用于PJI的診斷之中,但這些技術在PJI診斷中的確切價值仍未得到大數(shù)據(jù)的證實,且這些技術所需要的特殊設備或抗體限制了其在臨床的大范圍推廣。與這些新技術相比,血液學檢測具有操作方便、容易推廣的優(yōu)勢,使得其仍是當前臨床醫(yī)師首選的用于PJI診斷的檢測指標。盡管一些血液學指標如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9],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骨髓相關蛋白-14(myeloid-related protein14,MRP-14),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TLRs)等被證實在PJI診斷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但這些指標也缺乏大樣本數(shù)據(jù)支持,短期內無法在臨床中廣泛運用[8~12]。因此,如果能在目前臨床中已有的常用血液學指標中找出一些有助于PJI診斷的指標,將為PJI患者的診治提供新思路。
炎癥-凝固理論是指當機體內存在炎癥時,機體可通過激活凝固系統(tǒng)對炎癥進行局限并抑制炎癥進一步發(fā)展的現(xiàn)象,機體內凝固指標的增高可間接提示機體內炎癥的存在[13]。近年來,臨床中常用的一些凝固指標如:D-二聚體、FIB、PLT/MPV已被證實可間接提示患者全身炎癥反應及感染的存在[14~19],但目前國內外有關PLT/MPV及血漿FIB與PJI診斷的研究較少。雖然學者 Li[6]及 Paziuk[7]的研究顯示血漿FIB及PLT/MPV在PJI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PJI診斷的輔助指標,但國內外相關后續(xù)研究較少,這些指標在PJI診斷中的具體意義仍不明確。因此,本研究對血清CRP,ESR,PLT/MPV及血漿FIB在PJI診斷中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進行了比較。
首先本研究對初期置換組、感染翻修組及松動翻修組患者的CRP、ESR、FIB、PC/MPV比值水平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感染翻修組患者CRP、ESR、FIB、PC/MPV比值均顯著高于初期置換組及松動翻修組,提示CRP、ESR、FIB、PC/MPV比值有可能助于PJI的診斷,但與MSIS指南中建議使用的CRP及ESR相比,PC和MPV比值及血漿FIB在PJI診斷中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尚不明確。隨后本研究對這四個指標在PJI診斷中的意義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本研究的結論與Li[6]的一致,證實了血漿FIB可作為PJI診斷的一個新輔助指標。而與Paziuk[7]的研究提示PLT/MPV在PJI診斷中的特異性顯著高于CRP及ESR不同的是,本研究顯示PLT/MPV診斷PJI的特異性與CRP及ESR類似。分析潛在原因包括:(1)Paziuk[7]將ESR>46 mm/h,CRP>1.5 mg/L作為PJI診斷指標,而本研究則使用MSIS指南中建議的ESR>30 mm/h,CRP>10 mg/L作為PJI診斷指標,更符合臨床醫(yī)生的診斷習慣,因此,本研究的結論更可信;(2)Pazi?uk[7]將具有風濕類疾病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而本研究則將該類患者納入研究,因為該類患者約占本科收治患者比例的10%,因此,研究納入標準的不同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研究結論的不同,因此,本研究的結論可能更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1)最終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病例數(shù)目較少,共納入110例,而Li納入565例,Paziuk納入4 938例,因此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可靠性受限;(2)納入標準中將入院前2周內存在創(chuàng)傷或脫位史的患者排除在外,使得最終納入研究的A,B,C三組患者中接受髖關節(jié)置換術及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比例存在差異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研究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而這些不足及缺點,也為進一步研究血小板計數(shù)和平均血小板體積比值及血漿纖維蛋白原在PJI診斷中的意義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