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棟 趙忠 盛金鑫
【關鍵詞】男性腹股溝疝患者;TAPP;血清腫
腹股溝疝是臨床常見疾病,好發(fā)于男性[1]。據統(tǒng)計[2],全球每年新發(fā)腹股溝疝患者可達2000 萬以上,其發(fā)病機制與腹股溝區(qū)解剖位置異常、腹壁薄弱、腹腔壓力增高有關。若不及時治療,疝囊可能發(fā)生嵌頓、絞窄,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手術治療是治療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方法,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因其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yōu)點,已成為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3]。血清腫是TAPP 術后并發(fā)癥之一,一旦發(fā)生則會嚴重阻礙患者術后康復進程[4]。因此,探究影響血清腫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本研究通過回顧性選取于我院行TAPP 術的138 例男性患者的臨床資料,對血清腫發(fā)生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并得出以下結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期間于我院行TAPP 術的138 例男性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術后發(fā)生血清腫Ⅲ~Ⅳ型19 例,設為血清腫組,剩余119 例患者設為無血清腫組。納入標準:經腹股溝彩超、體格檢查明確診斷為腹股溝斜疝或直疝。排除標準:發(fā)生疝囊嵌頓、絞窄及巨大陰囊疝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感染、惡性腫瘤者。其中年齡21~85 歲,平均年齡(58.69±6.37) 歲;單側疝89 例、雙側疝49 例;腹股溝疝分型Ⅰ型21 例、Ⅱ型73 例、Ⅲ型29 例、Ⅳ 15 例。
1.2 觀察指標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術前檢查指標和術中觀察指標,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質量、病程、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疝位置、疝分型等情況;術前檢查指標包括血清總蛋白(TP)、清蛋白(ALB)、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絕對值比值(NLR);術中觀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選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 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數據用x±s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多元回歸分析影響血清腫發(fā)生的相關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判定依據。
2 結果
2.1 男性腹股溝疝患者TAPP 術后發(fā)生血清腫的單因素分析 血清腫組病程>1 年、長期服用抗凝藥物、NLR>2、術中出血量>10 mL 患者占比均顯著高于無血清腫組(P<0.05),年齡、體質量、高血壓、糖尿病、疝位置、疝分型、TP、ALB、手術時間等因素兩組患者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1。
2.2 男性腹股溝疝患者TAPP 術后發(fā)生血清腫的Logistic回歸性分析 結果顯示,病程>1 年、長期服用抗凝藥物、NLR>2、術中出血量>10 mL 均為影響男性腹股溝疝患者TAPP術后發(fā)生血清腫的危險因素(P<0. 05),詳見表2。
3 討論
血清腫常見于外科手術治療,是指局部脂肪液化、血清液、淋巴液聚集于密閉的組織間隙形成的液體團塊,可能引起術后疼痛不適、炎癥感染、疝補片位移等并發(fā)癥,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增加患者不適感,針對Ⅲ~Ⅳ型血清腫患者需積極采取干預治療[5-6]。本研究中,Logistic 回歸性分析結果顯示病程>1 年、長期服用抗凝藥物、NLR>2、術中出血量>10 mL 均為影響男性腹股溝疝患者TAPP 術后發(fā)生血清腫的危險因素(P<0.05)。病程>1 年的患者由于已多次接受藥物治療,腹股溝區(qū)域解剖層次不明顯,增加了手術難度,不利于術中分離,導致術后滲出物增加[7];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會削減機體血液凝固性,增加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創(chuàng)面滲血[8];研究表明,患者全身免疫狀態(tài)與預后有一定聯系,尤其是術前免疫狀態(tài),NLR 為全身免疫狀態(tài)評價指標,當術前NLR 增加時,血清中發(fā)生可能性增加,因此NLR 可作為預測指標;臨床經驗顯示,手術操作熟練、對解剖層次了解深入者,術中出血量相對較少,血清腫的發(fā)生率也相對較低。
通過聯合影響男性腹股溝疝患者TAPP 術后并發(fā)血清腫的相關因素與臨床經驗,可制定出以下防治措施:①術前,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評估,嚴格控制患者血糖、血壓,術前1 個月內禁止服用抗凝藥物,調整患者精神狀態(tài)[9]。②術中,要求醫(yī)師嚴格掌握患區(qū)解剖層次結構,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合理使用手術工具,動作輕柔,盡可能避免手術過程中的副損傷,對出血點進行點狀止血,避免大范圍切割[10]。③疝囊離斷,對小疝囊盡可能完全剝離,大疝囊橫斷處理,對于巨大疝囊患者,在剝離疝囊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損傷精索血管等組織,避免對患者造成額外的傷害[11]。④術后,對于滲出物較多的患者,術后立即將冰袋置于術側腹股溝區(qū)域進行局部冰敷處理,維持4 h后局部外敷重要芒硝,口服防己黃芪湯直至出院;有研究發(fā)現,TAPP術后置放引流管、術后24h術區(qū)加壓處理都可有效避免生成血清腫[12-13]。此外,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康復有一定的影響,在關注患者生理狀態(tài)的同時,也應密切關注患者心理活動,對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及時進行疏導,緩解患者心理負擔,指導患者以積極、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戰(zhàn)勝疾病,促進疾病康復進程[14]。
綜上所述,男性腹股溝疝患者TAPP 術后并發(fā)血清腫與多種因素相關,病程、長期服用抗凝藥物、NLR 及術中出血量均為影響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可結合臨床經驗對血清腫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治療措施,同時,NLR 還可作為預測指標,配合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