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河
多少年來,晚霞美如紅塵時
我拿著師父珍惜的小竹籃打水
澆給河邊孤單的小蘋果樹
樹是師父栽種的,竹籃是
一位女施主留下的
多少年來,平靜的河水
看著我光滑的下巴長滿了胡須
然后一陣漣漪,也有了蒼老的面容
我遵循師父的教導用竹籃打水
每天體會一次什么是空
蘋果樹也從一粒種子長大
今年春天開了第一次花,可師父
已滄桑如泥。他最后的叮囑是
用竹籃打點水來,他要洗洗身子
最后一次,我用竹籃打水
看著這閃耀光亮的竹器,突然
發(fā)現(xiàn)了它的干凈:每一次打水
它只是清洗了一次自身
我提著空而干凈的竹籃
到含笑遠去的師父前
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原載《十月》2021年單月號-2
推薦語
這是一首充滿了佛性智慧的詩,竹籃打水,這種有悖于生活常理的事如同愚公移山、西西弗推石一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這里,詩中的竹籃打水,不是一種可笑的虛妄的行為,而是一種生命的莊嚴儀式。詩歌前半段平鋪直述,講述故事,后半段層層遞進,引導讀者跟隨“我”一起恍然大悟,“最后一次,我用竹籃打水,/看著這光亮閃耀的竹器,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他的干凈,每一次打水,/他只是清洗了一次自身”。讀完這首詩,就仿佛我們的靈魂也被那竹籃里的潔凈的水清洗了一遍。(推薦人:耀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