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淑鳳
(1.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089;2.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有著獨特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成就,其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民俗、醫(yī)學、宗教、飲食、服飾、娛樂、園林建筑等各個方面,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羅萬象,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都t樓夢》的語言成就向來為人們所稱道,人物對話新巧自然,雅俗混成,凸顯了這部名作的精妙絕倫之處。通過對其語言藝術的深入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紅樓夢》中大量運用了修辭手法,而其中“仿擬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其中一個突出的亮點。”[1]294仿詞是詞匯層面上的一種仿擬,卻最能體現(xiàn)漢語的語言特征。仿詞手法“以它豐富的表現(xiàn)力,造成了感人的藝術情趣,更好地刻畫了人物性格,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獲得了明快犀利、幽默風趣的藝術效果?!盵2]112因此,仿詞的翻譯是《紅樓夢》翻譯中不可小覷的一個方面。然則,《紅樓夢》用詞考究,所用仿詞意蘊深遠,要根據(jù)即時的語境進行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又有濃厚的口語色彩,多見于人物日常對話中,常帶有獨特的文化印記,文化承載量極強?!皾h語仿詞自成體系,在翻譯中也很難套用,因此仿詞往往被列為不可譯一類的修辭格。”[3]179
學界《紅樓夢》仿詞英譯的探討主要集中在楊憲益與戴乃迭(Gladys B. Tayler)、霍克思(David Hawkes)與閔福德(John Minford)兩個全譯本,如張捷(2008)[4]99-102肖輝 蘇雅[5]119-123作者目力所及,少有對《紅樓夢》節(jié)譯本中仿詞的探討。19世紀末首次以單行本形式出版發(fā)行,在《紅樓夢》翻譯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分水嶺性質(zhì)的H.B.喬利(Henry Bencraft Joly, 1857-1898)56回英譯本(下面簡稱喬譯文),其文本里人物對話中的仿詞也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可惜學界還無人著手。那么喬利英譯《紅樓夢》的仿詞究竟是以何種面貌展現(xiàn)的呢,其英譯策略呈現(xiàn)出什么特色呢?下面通過將喬利譯文與原文,兼與楊譯文和霍譯文的對比研究,考察喬譯本仿詞翻譯的策略與風格。
“仿詞”正式出現(xiàn)在1978年《修辭》一書中,后來學者黃伯榮和廖序東對仿詞專門進行了介紹,“根據(jù)語言表達的特定的需要而更換現(xiàn)成詞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仿造新詞語的修辭手法,這種詞格就叫做仿詞。[6]仿照詞語與本體之間往往存在某種理據(jù)性,或在語音上或在語義上或形狀上存在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根據(jù)上述理據(jù),《紅樓夢》中的仿詞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音仿詞、義仿詞和合仿詞?!啊都t樓夢》中的仿詞在表現(xiàn)人物個性、刻劃人物形象方面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功能,使仿擬格的修辭作用充分地融入小說的語言藝術當中。”[1]297在語言轉(zhuǎn)換中,譯者該如何處理才能再現(xiàn)《紅樓夢》中仿詞的語言魅力呢?下面結合具體實例來分析。
義仿詞主要指仿詞與原詞存在意義上的關聯(lián)。具體可以分為:近義相仿、反義相仿、類義相仿、對義相仿。這類仿詞相對而言,在英語中比較容易找到對應的詞匯進行對譯。
例1:一語未完,只見寶玉頭戴著大斗笠,身上披著蓑衣,——黛玉不覺笑了,說:“那里來的一個漁翁?”……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了畫兒上畫的和戲扮的漁婆兒了?!奔罢f了出來,方想起話來,忖度,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后悔不及,羞的滿面飛紅,便伏在桌上咳個不住。(45回)[7]1575
該例中,“漁婆”一詞是黛玉隨口造出的。但根據(jù)黛玉說完之后的反映“后悔不及,羞的滿面飛紅”,足可見,這里的“漁婆”實際上是根據(jù)前面所說的“漁翁”進行的仿詞,“漁翁”是“漁婆”潛在的本體?!拔獭焙汀捌拧敝g存在語義上的關聯(lián),仿詞和原詞之間存在反義關系,而這一“翁”一“婆”恰好構成了一對,顯示了黛玉潛意識里內(nèi)心對木石前盟的期盼,微妙含蓄地傳達出黛玉深藏在內(nèi)心的對寶玉的情愫。喬譯本和霍譯本采取了相同的處理方式,直接采用“fisherman”“fisherwoman”兩個語義上恰好構成反義關系的兩個既有英語詞來跟“漁翁”“漁婆”進行對譯,再現(xiàn)了原文的仿詞藝術。“漁婆”是指捕魚的婦人,楊譯本將“漁婆”翻譯為“Fisherman’s wife”有失偏頗。
曹雪芹不僅善于運用仿詞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潛在意識。還經(jīng)常運用仿詞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鮮趣語,揭示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使文本愈加情趣盎然。
例2:寶玉見問,一時解不來,因問:“什么‘暖香’?”黛玉點頭笑嘆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沒有‘暖香’去配他?”(19回)[7]800
“冷香”一詞出自薛寶釵所服用的“冷香丸”“暖香”一詞的突然出現(xiàn),讓寶玉也一時迷惑不解。這里黛玉利用“冷”和“暖”語義相對關系,仿造出“暖香”,以此跟寶釵的“冷香”形成對照,借以提醒寶玉不要被“金玉良緣”所迷惑,但是通過寶玉聽到“暖香”時的“一時解不來”,可見寶玉心中只有“木石前盟”,隱含著對黛玉的深厚情愫。三個譯本在此例的處理上,都采取了直譯的方式。通過在現(xiàn)有詞素基礎上加一個詞根或詞綴的方式來仿造出與原文相反或相對的詞,是英語構詞法中一個較為常見的方式。因此,對于這類仿詞,直譯法不失為最佳方式,能再現(xiàn)原文仿詞的形式和意義美感。
《紅樓夢》中的仿詞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還具有其獨到之處。
3.課堂情景模擬再現(xiàn)。根據(jù)教師講解的正確受理投訴的處理步驟,再結合小組交流的處理投訴的心得,在教師的指導下,由選中在課堂播放作品的小組成員,在課堂上再次完成小組客戶投訴的情景模擬。其他小組,作為學習者觀看,并且通過“雨課堂”發(fā)送彈幕的形式向教師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及體會,促進課堂交流互動,提高課堂溝通效率。意圖是通過發(fā)送彈幕的形式,讓學生能及時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及體會;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溝通效率,克服了以往課堂發(fā)言占用較多時間,影響教學進度的問題;因人人都能參與,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3:林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們,也該教訓教訓。只是論理我不該說?!駜旱米锪宋业氖滦。鲀骸畬毠媚铩瘉?,什么‘貝姑娘’來,也得罪了,事情豈不大了?”說著抿著嘴笑。寶玉聽了,又是咬牙,又是笑。(28回)[7]1034
原文喬譯楊譯霍譯寶姑娘Some Miss Pao (precious)Precious Pao-chai Miss Bao貝姑娘Some Miss Pei (jewel)Miss Cow
眾所周知,《紅樓夢》中確實有個“寶姑娘”——“薛寶釵”,卻從來不曾有個“貝姑娘”,顯然,林黛玉運用拆字法,將“寶貝”拆開,利用“寶”和“貝”語義上的類比關聯(lián),以“寶姑娘”作為本體創(chuàng)造出一個子虛烏有的“貝姑娘”來貶低和擠壓“寶姑娘”,顯示了林黛玉內(nèi)心活動的隱蔽性和復雜性:一則對寶玉的小丫鬟們不給自己開門進行了委婉地批評;二則巧妙地暗示自己知道寶釵當時在里面探望寶玉。原文通過仿詞產(chǎn)生幽默詼諧效果的同時,也傳遞出黛玉對寶釵去探望寶玉的冷嘲熱諷,透露出濃濃的醋意。此例中,三個譯本處理方式各異。喬譯本用“Miss Pao”來對譯“寶釵”,為了便于讀者理解,在后面用括號的形式增譯了“precious”一詞,相應地“貝姑娘”用“Miss Pei”進行翻譯,同樣地在其后面增譯了“jewel”。這樣,雖然漢語的“寶”和“貝”的語義類比關聯(lián)不能再現(xiàn),但是通過增譯的“precious”“jewel”二詞在語義上的關聯(lián)也能讓讀者體會與漢語相仿的趣味。此外,具有不定意義的限定詞“Some”的添加又照顧到林黛玉不想明確針對“寶釵”的微妙心理活動。總體而言,喬譯本惟妙惟肖地傳遞出原文人物心理活動?;糇g本分別用“Miss Bao”和“Miss Cow”進行處理,將原文“寶”和“貝”語義上的關聯(lián)轉(zhuǎn)化為語音上的關聯(lián),同時也契合了黛玉微妙的心理活動,譯文新穎別致,與喬譯本有異曲同工之妙。楊譯本沒有照顧到原文仿詞修辭的運用,直接將“寶姑娘”和“貝姑娘”合二為一,譯為“Precious Pao-chai”,其結果是將林黛玉原本隱含的委婉的表達方式完全顯性化,譯文顯得過于直白,原文的修辭效果蕩然無存?!都t樓夢》人物對話中通過仿詞與本體詞之間的類義關系而進行仿詞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
例4:晴雯道:“寶二爺今兒千叮嚀萬囑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我們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話,快叫他家的人來領他出去。”(52回)[7]1797
原文喬譯楊譯霍譯花姑娘Miss Hua(flower)This‘Miss’That Miss Aroma-or Miss Sweet scents草姑娘Miss Ts’ao(grass)That‘Miss’Miss Smelly pots
該例子中,“花姑娘”指花襲人,晴雯利用漢語中“花”和“草”語義相近的關聯(lián),臨時仿造出“草姑娘”,屬于義仿中的“類仿”。“草姑娘”并不存在,其目的在于對特指的“花姑娘”進行泛化:不需要等這個姑娘那個姑娘的了,聽本姑娘的處理就可以了。該仿詞的運用對于晴雯機智、果斷、爽快的形象塑造具有獨特的功效。喬譯本用“Miss Hua”,“Miss Ts’ao”分別來翻譯“花姑娘”“草姑娘”,并通過添加括號的形式,將“花”“草”在英語中對應的“flower”“grass”補充出來。由于人類共同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思維模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美國家,花草的意象都很容易聯(lián)系在一起的。原文中“花”和“草”語義相類的關系,在英語中通過“flower”和“grass”的語義關聯(lián),很容易喚起譯文讀者跟原文讀者同樣的意象聯(lián)想,因此,原文仿詞的功效在譯文中得以再現(xiàn)?;糇g本中分別用“That Miss Aroma-or Miss Sweetscents”“Miss Smellypots”來 處 理?;艨怂际紫惹擅畹貙ⅰ癆roma”(襲人):“芳香、香味”之意,與產(chǎn)生這種氣味的人物進行關聯(lián),因此“襲人”被譯為“Miss Sweetscents”(香小姐),同時又用“Miss Smellypots”——“臭小姐”對“香小姐”進行反仿。這樣將原文中利用語義相近進行的類仿轉(zhuǎn)換成反仿,譯文風趣俏皮,將晴雯說話時的神態(tài)以及人物性格傳神地進行了刻畫。楊譯本用“This‘Miss’”“That ‘Miss’”處理,確實達到了原文要泛化的效果,但是這種過于模糊化的處理方式,使得原文的韻味大大流失。
音仿詞主要依據(jù)的是仿詞與原詞聲音上的關聯(lián),指仿詞與原詞之間存在諧音關系?!都t樓夢》中純粹使用音韻仿詞的例子比較少。
例5:小耗子現(xiàn)形笑道:“我說你們沒見過世面,只認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鹽課林老爺?shù)男〗悴攀钦嬲南阌衲亍?。?9回)[7]803-804
原文喬譯楊譯霍譯香芋Scented taro Sweet taros Sweet potato香玉A genuine scented taro Sweeter than any taro Note: This is an untranslatable pun.The yu in Tai-yu’s name has the same sound as yu meaning “taro”Sweetest Sweet potato
合仿詞指綜合利用復雜的音義形關系所構成的仿詞形式。這種仿詞的形成是綜合漢語的特點及說話時的即時語境,臨時進行的仿詞。由于英漢之間的差異,一般情況下難以在目標語中再現(xiàn)源語中合仿詞的風格。
例6. 鳳姐笑道:我又不會作什么濕的干的,要我吃東西去不成? (45回)[7]1550
原文喬譯楊譯霍譯濕的干的Anything Wet or dry (play on word‘shih’, verses)versifying Compose a poem
該回中,眾姐妹商量起個詩社,鳳姐不太擅長作詩,臨時利用“詩”的諧音仿造出新詞“濕的”這一俏皮話,屬于音仿詞。接著又利用語義上的反義關系,造出“干的”一詞,因此該例子屬于音義混用的合仿詞。楊譯本和霍譯本都采用了意譯的方式,將鳳姐的真實意思直接表達出來,原文由于諧音雙關而造成的含蓄、幽默趣味消失殆盡。喬譯本采用先直譯,后面添加括號進行意譯的方式,保留原文形式的同時,又照顧到讀者語言使用的習慣,使原文仿詞的諧趣相對地得以再現(xiàn)。
例7:薛蟠笑道:“……昨兒我看人家一張春宮,也沒細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黃’畫的?!瓕氂裥南虏乱伞谑中睦飳懥藘蓚€字……眾人都看時,原來是唐寅兩個字……薛蟠只覺得沒意思,笑道:誰知‘糖銀’‘果銀’的?!保?6回)[7]991
原文喬譯楊譯霍譯唐寅T’ang Yin Tang Yin Tang Yin庚黃Keng Huang Geng Huang Geng Huang糖銀T’ang Yin (candied silver)sweet-silver Tankin果銀Kuo Yin(fruit silver)nut-silver wankin
楊譯本文末注釋:1.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Keng Huang (庚黃) and Tang Yin (唐寅) look somewhat alike. 2.Hsueh Pan does not know the Ming artist Tang Yin’s name, so he makes the mistake of calling him 搒weetsilver,攚hich reads like 攚ang Yin in Chinese.)
由于“庚黃”與“唐寅”字形上的相似,薛蟠誤把“唐寅”看成“庚黃”,在被寶玉發(fā)現(xiàn),眾人譏笑其眼花后,為緩解尷尬,連忙造出兩個仿擬詞“糖銀”“果銀”來自我解嘲?!疤倾y”是對“唐寅”的音仿,“果銀”則是在“糖銀”基礎上通過意義上的關聯(lián)進行的義仿。通過這一系列仿詞的生成,形象塑造了薛蟠才疏學淺的紈绔子弟形象。這種合仿詞充分利用漢語的特點,在口語表達時能發(fā)揮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在目的語中卻往往難以再現(xiàn)原文的藝術效果。三個譯本對兩個人名“唐寅”和“庚黃”都直接音譯。對“糖銀”和“果銀”則處理方式各異。喬譯本采取先音譯,再通過添加括號的形式進行直譯,這種處理方式保持了原文的形式,使作者意識到“糖銀”和“果銀”跟人名“唐寅”在形式和音韻上的相似性,再綜合括號里面的直譯,基本能再現(xiàn)原文的修辭效果。楊譯本先音譯“唐寅”,再直譯“糖銀”和“果銀”的方法,割裂了前后詞組之間的聯(lián)系,造成了“sweet-silver”(糖銀)一詞的橫空出世。違背了“仿詞須有憑借,即要有一個被仿的詞作為‘模式’的特點”[8]151。為彌補這一缺失,譯者又采取添加注釋的方式,將前后兩個詞組的聯(lián)系進行解釋。后面“果銀”對“糖銀”的仿詞采用直譯的方式只將字面意思譯出,對于不熟悉中國文化的譯入語讀者來說,必然會產(chǎn)生理解上的困惑,整體的修辭效果大打折扣。霍譯本前面雖然也是音譯“Tang Yin”(唐寅),但是對后面兩個詞的處理卻獨出心裁,采用“Tankin”和“wankin”來翻譯。一方面,“Tankin”再現(xiàn)“Tang Yin”的音韻效果,同時“wankin”(手淫)和“Tankin”(酗酒)意義上的承接關系,符合漢語義仿的造詞理據(jù)?;糇g本的處理再現(xiàn)了原文先音仿再義仿的混合修辭效果,從而將薛蟠游手好閑、不學無術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
《紅樓夢》中大量特色獨具、精彩紛呈的仿詞手法的運用,讓讀者處處能領略到其“新鮮趣語”所帶來的幽默詼諧,情趣盎然。由于仿詞是充分利用漢語語言特色進行的仿擬,仿詞和其被仿詞往往在語義、形式或音韻上有著諸多相似性,因此往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隱含著特定的文化含義,難以在另外一種文化中完全再現(xiàn)。盡管如此,筆者認為,譯者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一些翻譯補償策略以便對源語文本效果的損失進行彌補。
《紅樓夢》三個譯本中的仿詞體現(xiàn)出不同的翻譯風格。喬利在翻譯時對于英語中有對應詞的情況直接拿來進行對譯,而對于漢語中獨特的文化因素,往往采取“音譯+括號內(nèi)直譯”,或者“先直譯+括號內(nèi)釋義”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形和義,基本上傳遞了原文的修辭效果,但在傳遞原文的神韻效果方面還是有所丟失。楊譯本基本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直譯和音譯較多,有時添加尾注進行解釋,語言簡潔直接,但有時過于直白,無法達到“仿擬修辭的修辭效果主要在于‘使陌生’‘使新奇’‘使幽默’”[1]296的語用功效,原文的仿詞效果大大損失?;艨怂汲浞忠庾R到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善于運用目的語國家讀者熟悉的語言表達習慣,在目的語文本中再造一種類似效果,方法靈活巧妙,匠心獨具。有時譯文與原文相去甚遠,似有誤譯之嫌,但在深層意義和形式上,基本實現(xiàn)了源語語言藝術魅力在譯文中的再現(xiàn)。因此文學翻譯中可以綜合運用直譯、音譯、意譯、增譯、改譯以及添加注釋、尾注、解釋等相結合的互補式譯法,盡可能地在形式與功能上靠近原著,傳遞原著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