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
看上海京劇院新創(chuàng)排的革命現(xiàn)代京劇《紅色特工》,最強烈的一點感受是:如果沒有這些隱蔽戰(zhàn)線英雄出生入死的杰出貢獻,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要改寫。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今后革命勝利了,應該給我們這些情報戰(zhàn)線的無名英雄們發(fā)一個大大的獎章。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他們的功績永世長存!”上海京劇院成功地以京劇藝術形式褒揚了情報戰(zhàn)線上的無名英雄們,同樣值得贊揚。
由李莉、張裕編劇,盧昂導演的《紅色特工》,是上海京劇院繼《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世》《廉吏于成龍》《成敗蕭何》《春秋二胥》等一系列優(yōu)秀新編歷史劇之后,為建黨100周年奉獻的又一臺出色的革命現(xiàn)代京戲。故事驚心動魄,演唱動情感人。觀看此劇,不但獲得了審美享受,同時受到了一次黨史教育。6月下旬的兩場試演,觀眾席內(nèi)發(fā)出的如潮的掌聲、喝彩聲,是對這臺戲最高的獎賞。
戲的序幕,短短幾分鐘,交代了李劍飛和江溢海的關系。兩人是同鄉(xiāng),又是中學同學。手提行李箱,匆匆上場,互述報國志向,李劍飛還送了即將出國的江溢海一筆盤纏,以備急需之用。一聲珍重,長揖作別。孰料10年后再聚,昔日的同學竟成你死我活的勁敵。
1927年“4.12大屠殺”,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組織被毀,同志被殺。如果情報能早到半天,百分之八十的組織和同志便可以得到保護。情報工作的重要性,馬上凸顯。劇中塑造了李劍飛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一位功高蓋世的中共隱蔽戰(zhàn)線的英雄。他是“龍?zhí)队⒔堋本C合藝術典型,理想堅定,忍辱負重,深藏不露,多謀善斷,沉著機敏,又長于交際應酬。他戰(zhàn)斗在敵人心臟里,在刀叢里游弋,在刀尖上跳舞。他打入國民黨上海中統(tǒng)的核心,把一份份絕密情報送到了周恩來手里。蔣介石第一、第二次圍剿蘇區(qū),毛澤東對國民黨的軍事部署、戰(zhàn)略布局了如指掌,蔣介石遭到失敗暴跳如雷,命令徹查內(nèi)奸。
內(nèi)奸究竟是誰?這是一場腥風血雨、在敵人心臟里的戰(zhàn)斗。整出戲的戲劇沖突尖銳,情勢驚險,生死博弈,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導演盧昂對全劇節(jié)奏掌控張弛有度,一系列緊張的懸念、跌宕的情節(jié),旗鼓相當?shù)亩分嵌酚?又穿插了濃郁感人的夫妻情、父女情、師生情、戰(zhàn)友情,成就了一臺難得的好戲。
戲曲表演藝術的核心是演員用程式化的語言、唱腔、動作、技巧來表達情感,推進劇情。在劇中,演員們充分運用京劇唱、念、做、打、舞的表演技巧,講述了故事,塑造了人物,創(chuàng)造了新程式。如第二場的“巧妙周旋”,表現(xiàn)李劍飛面對江溢海一次次不信任的詰問,睿智而巧妙地予以回擊。兩位演員在表演身段上創(chuàng)造了京劇表演的新程式。在兩人唇槍舌劍之時,輪流坐上一把轉動的皮椅,又各自轉動這把皮椅。這個動作,寓意深長,似太極推手般地暗自較勁,一個咄咄逼人、笑里藏刀;一個步步為營、滴水不漏。最后李劍飛勝利通過了江溢海的“考核”,當上了江溢海的機要秘書。
導演熟諳戲曲虛擬性的美學特征,運用了舞臺的各種手法:開合的空間、鏗鏘的聲腔、明快的節(jié)奏、律動的音樂、變幻的光效、緊張的氣氛、動人的情節(jié),炫目的武功,組合在一起,使《紅色特工》獲得了更多藝術欣賞的價值。第五場戲最為驚心動魄。中統(tǒng)總干事張來當著江溢海的面,指責李劍飛是內(nèi)奸,氣氛突轉,李劍飛冷靜應對,反戈一擊。圍繞著江溢海的保險箱有沒有被人偷開,三人有大段對話和對唱,是全劇的精華。張來揭發(fā)李劍飛偷開保險箱,李劍飛則指責張來曾支開自己偷開保險箱;張來說李劍飛偷取密電碼,李劍飛反擊說張來身上有個小本子,專門記錄江溢海的隱私,借以往上爬。江溢海勃然大怒,果然在張來身上搜到了這個小本子。李劍飛借江溢海之手,一槍擊斃了二主任張來。這場三人的對手戲,刀光劍影,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驚心。李劍飛棋高一著,終獲險勝。
接著,劇情又發(fā)生了突轉。中央特科負責人郭少章叛變,滅頂大禍即將從天而降。打入南京中統(tǒng)機關的地下黨員龍克冒死闖城,傳遞情報,壯烈犧牲。事關中共上海一百多家中央機關及所有領導人的安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李劍飛毅然忍痛拋下一對被押為人質的子女,連夜從嘉興趕往上海。急匆匆地穿梭圓場,擺脫了特務的追趕,終于在敵人抓捕前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黨中央。待到軍警闖進周恩來等人的聯(lián)絡處時,發(fā)現(xiàn)人去樓空,桌上的茶杯還在冒熱氣。紅色特工立下了彪炳史冊的挽救黨中央的大功。
這出戲的可看性不只以緊張的情節(jié)取勝,更在于幾位主要演員充分發(fā)揮戲曲藝術抒情言志的綜合性藝術特色,細膩、深刻地挖掘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英雄人物和親人面對各種特殊壓力,面對復雜、多變、糾結、苦痛的生死抉擇,用精彩的唱段抒發(fā)出內(nèi)心感情的碰撞。
戲的主演都是上京的中青年演員,個個精氣神十足,傾情投入。全劇流派紛呈,余派老生藍天擔綱飾演李劍飛,唱做一流,器宇軒昂,氣質不凡。江溢海飾演者董洪松,也有特色。這個中統(tǒng)第一大頭目,陰險老辣,色厲內(nèi)荏,好色貪財。董洪松沒有把這個人物臉譜化。他的唱腔沿襲裘派,聲腔板式上均有新的突破。把這個反面角色塑造得有相當?shù)纳疃?,方能顯示出李劍飛的英雄虎膽,機警過人,董洪松盡了很大努力。
李劍飛在堅強的背后有柔情。英雄人物也是重情重愛的血肉之軀。但是,對一個偉大的革命者來說,堅強戰(zhàn)勝了柔情。第三場中的“痛別親人”,是全劇重要的抒情場面之一。李劍飛與妻子葉華(田慧飾)幾段對唱,聲情并茂,互訴衷腸,情深意切。李劍飛女兒李蕓(楊亞男飾)的表演也十分出色。她和父親不得不離別那場戲,李蕓下跪求爸爸把弟弟帶走,也是感人之深。情勢危急,李劍飛明知此一去兒女命危,但義重如山,刻不容緩,唱道:“見女兒,撲地跪、肝腸俱碎,明知道,此一去,兒女命危!舍不下,拋不開,親情珍貴,忍熱淚,將女兒,再看一回……”。他把女兒緊緊摟在懷中,然后咬牙猛地推開,直沖門外。一段二黃倒板,接回龍,再轉反二黃慢板,出門后的流水快板,痛徹心肺,令聽者無不動容。輔以交響樂伴奏,將全劇的感情浪潮,推向了高峰。
此外,《紅色特工》中精彩的群體性開打場面和武功絕技的運用,也以京劇化的手法,為全劇加了分。如象征第一、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的開打,近20位武功演員在紅旗指揮下的驚險撲打翻騰;李劍飛趕到上海后和扮演成黃包車夫的聯(lián)絡員(潘梓健飾)的密切配合,精湛的黃包車舞和打斗,都是既簡練地轉達了劇情,又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性。
劇終,還有精彩一筆:李劍飛離去時,留言江溢海,已掌握其“貪贓枉法、暗算同僚、以權買命、乃至瀆職放跑中共要犯……”的罪行,迫使他釋放李蕓姐弟。這雖出人意外,卻符合戲劇邏輯發(fā)展,使觀眾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