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衛(wèi)靜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西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表達了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支持、對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關(guān)懷。
日光傾城的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城,如今也成為四方游客的“圣城”。多少人從自己想要逃離的都市“回”到拉薩,只為找尋心靈的家園,在海拔3650米的地方,感受那濃厚的宗教氛圍和悠久的歷史遺跡帶來的讓人激動的眩暈。在這神仙居住的地方,可以觸摸到信仰的力量,也能聆聽到市井的聲音。
登上最美宮殿 探尋西藏秘密
在拉薩,布達拉宮可以說是每一個旅行者的目的地。在他們看來,不登上布達拉宮,整個西藏之旅都是不完整的。而屹立在紅山之巔的布達拉宮是圣城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當之無愧的象征,它是高原上最偉大的建筑。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在紅山上建造了擁有999間房屋的宮殿,這就是最初的布達拉宮。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決定重建布達拉宮,經(jīng)過多年不斷建造,直到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后,才最終成就了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布達拉宮。
作為藏族建筑藝術(shù)精華的薈萃,布達拉宮不光在建筑特色上值得細細觀覽,它所容納的奇珍異寶更是讓人大開眼界。整座布達拉宮總共有6座達賴喇嘛靈塔,這里的每一處殿堂、靈塔、寢宮以及所屬的供品物和壁畫都是藏族歷史和藏傳佛教史中不可或缺的。在布達拉宮,當你穿殿堂、過門廳、越長廊,總能與壁畫相遇。它們或描繪宏大歷史場景,恢弘壯闊,美不勝收;或著筆于凡俗世微,工筆細膩,趣味無窮。這片總面積達2500多平方米的數(shù)以萬計的壁畫作品,既匯集了藏族繪畫的精華,又汲取了漢族繪畫的構(gòu)圖和運筆,使布達拉宮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shù)宮殿。
在日光城里溫暖貓冬
放眼國內(nèi),怕是沒有第二個城市能夠比拉薩更擔得起“日光城”這一名號了。拉薩最不缺的就是陽光,尤其在冬日里,其他地方都被寒冷與霧霾侵蝕,但在拉薩城的廣場上、墻根旁、樓頂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愜意的人們。
冬天在拉薩曬太陽,早已不僅僅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的特權(quán)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冬天來到這里,來到這片溫暖之地。到拉薩貓冬儼然成為文青圈里的時尚。
而拉薩之所以能被陽光如此慷慨地眷顧,主要源于它的地理位置。海拔3650米的拉薩城,大氣層薄而且空氣密度稀,水氣含量少,加上空氣中含塵量小、云量少,大氣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陽光透過大氣照射到地面,在大氣層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別少。有數(shù)據(jù)顯示,拉薩年平均日照總時數(shù)多達3005.3小時,平均每天有8小時15分鐘的太陽照射時間,比在同緯度上的東部地區(qū)幾乎多了一半,更是四川盆地日照時間的兩倍。
在拉薩最舒服的曬太陽場所莫過于散布在大街小巷里的甜茶館。用紅茶和奶粉熬制的甜茶算是拉薩以及整個藏地最具特色的日常飲品了。坐在甜茶館里,點上一壺茶,就著這香甜溫純,感受著穿過窗欞照射進來的陽光,身子熱了,心也暖了。而在那些露天的甜茶館曬起太陽來,更是酣暢淋漓,沒一會兒渾身上下就暖烘烘的了。日光城里陽光熱情熾烈,沒來過的人根本無法想象,也有不少葉公好龍的嚷嚷著要來拉薩曬太陽,真來了又完全抵擋不住,這里的陽光總會給人一種誤把冬天當夏天的錯覺。
在慈覺林大橋的北端是位于拉薩市區(qū)南端的仙足島,這座河心小島從空中鳥瞰仿佛一只大腳的形狀,傳說它是神仙留下的足印。在這個被拉薩河包圍的大大的足印里,最常見的就是一個個藏式別墅般的生活小區(qū)。
走在這里的街道上,經(jīng)常能碰到著裝奇特、氣質(zhì)別樣的年輕人,他們漂在拉薩,聚在仙足島,讓日光城的大太陽曬掉因在都市生活太久而蒙于心上的霉斑。價格合適又有風格的家庭客棧成為他們停放那顆文藝之心的首選地,這里也最容易讓他們找到同道中人。他們最喜歡躺在客??蛷d里的沙發(fā)上或者院子里的躺椅上曬太陽,點起藏香,聽聽藏歌。拉薩的陽光真的舒服,躺在這里你真會覺得時光的腳步都慢了。
八廓街上的藏文化體驗館
忘了是誰說過,每個年輕的身體里都住著一個老靈魂。的確,懷舊、戀故的情懷,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而真正能做到蒼茫、篤定、清明、沉淀、不為所動的,才算是地地道道的老靈魂吧。
人如此,城市亦然。真真假假的古街幾乎在國內(nèi)的任何一個中型以上城市都能見到,而真正能從骨子里透出歷史厚重感與文化積淀感的卻寥寥無幾。拉薩必須算其中之一。
令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海拔高度,和世代居住在這里、有著獨特文化背景的藏民族,為拉薩賦予了無法復制的鮮明氣質(zhì)?,F(xiàn)代拉薩的發(fā)展腳步鏗鏘有力,卻并沒有走得太快,讓那個停在歷史風中的老靈魂追趕不上。
除了歷代翻修的古老寺廟,在拉薩,最能彰顯這座城市氣質(zhì)的莫過于那些星星點點殘存在街巷中的老院子。它們是拉薩之所以為拉薩的證明,更是拉薩的老靈魂寄居的地方。
在拉薩老城區(qū),保存至今的古建大院還剩56座,這些大院主要集中在拉薩最核心地帶八廓街附近。從前,八廓街上的主要人群就三類:朝圣僧眾、貴族及商人。這些受到保護的大院也多為他們當年在拉薩的居所和商鋪。斗轉(zhuǎn)星移,在歷史的長河中千百年的時光流逝也不過彈指一揮間,這些老院子幾經(jīng)變遷,很多都已經(jīng)不再是原來的模樣,而曾經(jīng)的上層風云、商海更迭早已如云煙般消散。如今的老院子里每天上演的都是平凡人的日常生活,盡管平淡卻分外真實。
行走在八廓街上,隨處都是可觸可感的歷史和文化,想要近距離接觸體驗藏文化的獨特魅力,來八廓街就沒錯。在八廓南街上有棵古柳,柳樹旁邊有個叫“拉讓寧巴”的老院子,絳白藏文化體驗館就在這個院子的二樓。藏族姑娘卓瑪是這個體驗館的主人,在這里,卓瑪和她的小伙伴可以帶著你親手制作酥油茶、糌粑及藏香,并參與唐卡彩繪和青稞稈畫制作等藏文化體驗項目,并為你耐心講解各個項目所涉及的藏文化知識,最后完成的作品可以帶走作為紀念。
上南山賞圣城最美夜景
想趁著夜色看拉薩最美夜景,就必須得上山。在拉薩河南岸,布達拉宮的正南方,一座南山巍然矗立。這就是拉薩市城關(guān)區(qū)蔡公堂鄉(xiāng)慈覺林村的恰加山,山坡上一排排樹苗郁郁蔥蔥,長勢良好。
站在南山上,遙望對岸的布達拉宮和日漸繁華的拉薩城,頓覺心曠神怡。夜幕降臨時,這里是觀賞拉薩夜景的最佳位置,城中燈光璀璨,卻不會被喧囂的熱鬧攪擾了山間的寧靜。
連接拉薩河南北岸的迎親橋上,一間間剛裝修完畢的酒吧和特色小店陸續(xù)開門迎客。迎親橋上的人氣正在漸漸旺起來。開著車從南山上下來,經(jīng)過拉薩大橋,一直沿著南山腳下的國道318線向柳梧方向行駛,拉薩河邊的所有建筑全部被點亮,景致十分壯觀。
在日漸繁華的慈覺林藏院風情街上,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店鋪吸引著來往的游人。而在每年5月到11月上演的大型藏文化實景史詩劇《文成公主》為整個風情街帶來了極旺的人氣。
《文成公主》史詩劇分為《大唐之韻》《天地梵音》《藏舞大美》《高原之神》《藏漢和美》五幕,循著公主的足跡,叩響歷史的回音,用90分鐘時間再現(xiàn)了文成公主歷經(jīng)艱險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歷程。在演出的過程中,除了以遠處的山川作為整個實景劇的背景,還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元素,包括大唐歌舞和西藏獨特的卓舞、打阿嘎、牛皮船、藏戲等,配合人工舞臺和高科技視聽技術(shù),將戲劇、音樂、舞蹈等融為一爐,給現(xiàn)場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舞臺上重現(xiàn)著文成公主千里和親的艱辛歷程,舞臺下每一個人都對這部史詩劇所傳遞的“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xiāng)”主題都有著自己的感悟。
拉薩河畔秋光明媚
站在南山上俯瞰,整座拉薩城盡收眼底,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就在眼前奔流而過。作為雅魯藏布江的重要支流,拉薩河歷來被這里的人們視為母親河,在西藏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同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拉薩河流域所形成的河流文化,也是西藏文化的一部分。
發(fā)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的拉薩河,藏語稱為吉曲,意為“快樂河”“幸福河”。對于這條母親河,拉薩人的內(nèi)心都是充滿熱愛并樂意親近它的。陽光明媚的假日午后,拉薩河畔到處可以看到或坐或躺在河灘上曬太陽的人們。
即便懷著無法與他人訴說的心事,也不妨來拉薩河畔走一走,看水鳥翱翔,看魚群暢游,看粼粼波光,隨意找個地方躺下,讓身體和大地親吻,在溫暖的陽光下讓自己徹徹底底地放松下來,什么樣的心事都會隨之消散。
秋意漸濃,眼下的拉薩河兩岸,一幅極盡炫目的秋色畫卷正在展開,漫步其間,仿如置身在秋天的童話世界。那如夢境般的美景色彩斑斕,湛藍的天空、金黃的樹葉、翡翠一樣的河水讓秋日的拉薩河谷美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在拉薩河邊,還會聽到有關(guān)一代藏王的故事與傳說。松贊干布,這位藏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贊普,其功績和傳奇至今仍在雪域大地上流傳。1400多年前,勇武的松贊干布從雅礱河谷走出,率領(lǐng)部隊渡過雅魯藏布江,將都城從山南的澤當遷到拉薩河畔的邏些,也就是今天的拉薩。最終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的松贊干布,就是沿循著孕育了藏文化的江河軌跡,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如今,在拉薩河沿岸,墨竹工卡縣甲瑪鄉(xiāng)的松贊干布出生地紀念館已經(jīng)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時至今日,西藏人民依然對一代藏王充滿了敬仰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