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曄平
【摘要】充分性和必要性是一個很重要的數(shù)學(xué)概念,給數(shù)學(xué)解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中學(xué)數(shù)學(xué)中的代數(shù)、三角、幾何以及高等數(shù)學(xu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何判斷是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要著重抓住充要條件.充要條件實際上是等價條件,但很多學(xué)生做題時,只講究充分性或必要性,容易造成錯解或漏解.下面通過幾個例子來說明條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判斷技巧,使學(xué)生有效掌握這一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中學(xué)數(shù)學(xué);條件問題;充分與必要
條件的充分性與必要性是數(shù)學(xué)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中學(xué)數(shù)學(xué)中的代數(shù)、三角、幾何以及高等數(shù)學(xu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學(xué)生對條件是充分的、必要的還是充要的不知如何加以判斷,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原因是學(xué)生對概念沒有掌握.在現(xiàn)行中學(xué)教材中對有關(guān)條件的充分性與必要性的認(rèn)識不夠系統(tǒng),有關(guān)理論掌握得不夠完整,再加上教材中沒有具體的判斷方法與步驟.本文對充要條件以及和充要條件有關(guān)的命題、命題的四種形式、條件的充分性與必要性的判斷方法等內(nèi)容進行粗淺的討論.
一、命 題
定義:具有判斷形式的句子叫作命題.
所謂判斷形式的句子就是要有肯定或否定形式的語氣.如,我們常說的“若兩個角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相等”,這就是用肯定的語氣敘述的一個命題,它包含了兩部分,“若……,則……”.這里若是條件,則是結(jié)論.也就是說命題是由具有條件和結(jié)論的條件句所組成,可表示為“若A,則B”的形式,這里A是條件,B是結(jié)論.上例敘述的語氣是肯定形式的語氣,還可以用否定形式的語氣來敘述就得到另一個命題.如“若兩個角不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不相等”,這便是一個用否定形式的語氣敘述的命題,可記為“若A,則B”的形式,它對前一命題來說是否命題,再將它們的條件和結(jié)論交換位置又可得到兩個命題.因此命題有四種形式,如下圖.
命題的基本性質(zhì)是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同時是真又是假.由命題的基本性質(zhì)知道命題又有真假之分.如“若兩個角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相等”,這一命題是正確的.但“若兩個角不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不相等”,這一命題顯然不正確.“若兩角相等,則這兩個是對頂角”也不正確.但“若兩個角不相等,則這兩角不是對頂角”是正確的.又如,若天下雨,則地下濕;若地下濕,則天下雨;若天不下雨,則地下不濕;若地下不濕,則天不下雨.原命題是真的,但是逆命題不真.因為不下雨,地也可能濕,比如,水庫放水灌溉土地.否命題也不真,因為不下雨,地也可能濕.但逆否命題是真的,因為如果地不濕,那么是不會下過雨的.從上面的例子看出原命題的正確不能保證逆命題與否命題也正確,也就是對于它們的正確性還需要證明.但可從上例看出:若原命題是正確的,逆否命題也正確.下面我們證明互為逆否關(guān)系的兩個命題同真或同假的結(jié)論.
已知:若A,則B.
求證:若B,則A.
證明:對于任何對象具有某條件或不具有某條件二者必居其一,即有A或不A必居其一(在邏輯學(xué)上稱為排中律).
若有A,則根據(jù)已知條件“若A,則B”,則有B,與題設(shè)若B矛盾.因而必然有A,即若B,則A.
同樣可以證明,逆否命題成立時,原命題也成立.因為原命題是逆否命題的逆否命題.于是我們得出結(jié)論:原命題和逆否命題同真或同假.稱它們?yōu)榈葍r命題.同樣也可證明逆命題和否命題也為等價命題.
二、條件的充分性與必要性
定義1:若A,則B成立,那么A是B的充分條件.
定義2:若A,則B成立(或若B,則A成立),那么A是B的必要條件.
定義3:若A,則B成立,同時若A,則B也成立,那么A是B的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
例如,“若兩個角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相等”.這里兩個角是對頂角,是兩個角相等的充分條件,即條件具備時結(jié)論一定成立.也就是對頂角的條件是以保證兩個角相等.另外,“若兩個角不相等,則這兩個角不是對頂角”,這里把兩個角相等的條件去掉,則這兩個角不可能是對頂角.也就是兩個角相等是兩個角是對頂角的必要條件,即條件不具備時結(jié)論一定不成立.
又如,“若b2-4ac=0,則實系數(shù)方程ax2+bx+c=0(a≠0)的兩根相等”,這里b2-4ac=0的條件保證了方程ax2+bx+c=0的根相等這一事件的成立.所以b2-4ac=0是這一事件的充分條件;若沒有這個條件,顯然方程的兩個根也不可能相等.所以,這個條件又是這一事件的必要條件,因此,這個條件便是充要條件.
三、條件的充分性與必要性的判斷
我們所謂的充分條件指的是條件是充分的但非必要的這樣的條件,換句話說,對于結(jié)論來說是有了它一定行,沒有它不一定不行,也就是說“有則必然,無則不必然”,或者“有它行,沒它也行”這樣的條件.其具體判斷方法是先把所要判斷的事件寫成“若A,則B”的命題形式后要考慮“若A,則B”真,但“若B,則A”不真,則可得出A是B的充分條件.當(dāng)然也可考慮其他的等價命題.如,“若兩個角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相等”真,但“若兩個角相等,則這兩個角是對頂角”不真,便可得出“兩個角是對頂角”是“兩個角相等”的充分條件.
我們所謂的必要條件指條件是必要但非充分這樣的條件,換句話說,對于結(jié)論來說有了它不一定成立,而沒有它卻一定不成立,也就是說“有則不必然,無則必不然”,或者說“有它不夠,沒它不行”這樣的條件.其具體判斷方法是先把所要判斷的事件寫成“若A,則B”的命題形式后要考慮“若A,則B”不真,但“若B,則A”真,則可得出A是B的必要條件.同樣,也可考慮其他的等價命題.如,“若兩個角相等,則這兩個角是對頂角”不真,但“若兩個角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便可得出“兩個角相等”是“兩個角是對頂角”的必要條件.兩個角相等不一定是對頂角,但兩個角不相等卻一定不是對頂角.
我們所謂的充要條件指的條件是既充分又必要這樣的條件,對于結(jié)論來說有了它一定成立,而沒有它一定不成立,也就是“有則必然,無則必不然”或者“有它就行,沒它就不行”這樣的條件.其具體判斷方法也是先把要判斷的事件寫成“若A,則B”的命題形式后考慮原命題和逆命題都真,便可得出A是B的充要條件,同樣B也是A的充要條件.如,b2-4ac=0是實系數(shù)方程ax2+bx+c=0(a≠0)有相等根的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