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國金
圩鄉(xiāng),每逢春節(jié),家家都會貼紅彤彤的對聯(lián)。諸如“春回大地風光好,福滿人間喜事多”。當然也少不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小時候不解是哪六畜,后讀《三字經(jīng)》: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便知在悠遠的農業(yè)社會,成千上萬的動物中,唯六畜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 而在金寶圩六畜之首當為牛,因圩鄉(xiāng)水網(wǎng)縱橫,溝渠就是道路,馬踏圩鄉(xiāng)無用武之地。牛卻是萬萬不可少,肥沃的土地就等著牛去耕。所謂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吾鄉(xiāng)先賢著名文學家梅堯臣有吟耕牛詩:破領耕不休,何暇顧贏犢。夜歸喘明月,朝出穿深谷。伴隨著農耕文明的成長,耕牛在圩鄉(xiāng)留下的不僅僅是堅實的腳印、穩(wěn)健的身影,還有幾多酸辛苦辣和風雨滄桑。
四腳的動物都會游泳,圩鄉(xiāng)的牛尤其善泳,可遠其的牛卻偏偏淹死在門前的溝塘中。
那是新中國成立不久,合作社還沒有成立,住在馬琿的遠其分了田,又買了一頭牛,結束了沒田沒地的日子,十分歡喜。
圩鄉(xiāng)的牛有水牛與黃牛。公黃牛謂之犍牛,母黃牛叫作驗牛。公水牛稱牯子,母水牛又叫牸子或水騇。遠其買的是頭牯子牛。牯子牛出活,但脾氣躁,時常強犟,特別是遇到水騇起云(母牛發(fā)情)?!斑柽琛苯新晜鱽?,八個人也拉不回。若有兩頭牯牛,就會斗角,斗到酣處,眼紅尾翹,四只犄角對頂,八蹄踢地,塵土飛揚。這是放牛人最怕碰到的情景。往往站立一旁,束手無策。當然,騸過的牯子就變的性情溫順,兩耳不聞田外事,俯首只耕主人田了。
騸牛,圩鄉(xiāng)人稱登羅子,又叫去勢,是一件大事。鄉(xiāng)里有專門干這一行的,一般兼劁豬佬?!耙淮蜩F,二放血,三做強盜四做石(賊)?!狈叛粗高@一行,靠手藝吃飯,行走四方,人稱“一刀斬斷是非根,雙手劈開生死路”。走村串戶,腰間掛一串小刀鞘,幾縷麻絲飄于股后,是職業(yè)形象的標配。劁豬人少,騸牛就不一樣了。首先要把牛放倒。一般五六個人幫忙,用一根繩子系住牛的前腿,繞過犄角,拽住韁繩不讓牛低頭,三個人在一邊拉,兩個人在一邊推,牛無橫力,“一二三”一道發(fā)力,牛就被拉臥倒。閹割的全過程,牛一般不會叫一聲。有意思的是,放倒一頭牛關鍵是不讓牛低頭,牛一低頭就有爆發(fā)力,所以證券公司門口的牛都是低頭牛。這和治人正好相反,打倒一個人就是不讓其抬頭。
遠其的牯子還沒有登羅子,是特別的犟,叫站不站,叫跪不跪,牽著不走,打著倒退,耕地調皮,調情出奇。氣得火爆脾氣的遠其常常是拿鞭抽打。遠其是打過長工的,信奉“謙待長工惡待?!薄_@天,牽牛耕田,牯子又犯犟脾氣,不是啃田埂上剛出的黃豆苗,就是站著看天上的云,像一個哲學家思考著深奧的問題。任憑遠其聲嘶力竭地“得登、得登”地吼,剎犁鞭也是呼呼成風地抽,大牯牛就是我行我素,想干啥就干啥,你讓它往東它往西,你讓它轉彎它直行。有時又迅疾如飛地拖著犁鏵直馳,弄的遠其跟不上趟,扶不正犁,犁鏵有時就掏不到土,犁鏡卷不起壟,就犁出一壟壟花田。
中午牽牛到家,把牛繩系在門口的石磨上。端起老伴盛來的飯碗,扒拉兩口卻難以下咽,一口氣涌上心頭,遂欲整整大牯牛。操起剎犁鞭,就在牛屁股上實打實地抽起來。邊抽邊罵“我叫你調皮……”遠其的眼紅了,牛的眼睛也紅了。直抽的牛兒在稻場上亂跳,實在無處躲了,拖著磨子一頭扎進了門前的溝中。溝畔蘆葦被壓倒一邊,磨入水中,稍有浮力,牛開始還昂了兩下頭,到溝中心,石磨拽著牛鼻,牛頭再也不能起來,溝中心水泡直冒,波濤翻滾。遠其稍呆片刻,大呼不好,拿起一把鐮刀就要下水去割牛繩救牛,被老伴一把緊緊抱?。骸安荒芟?,下去必被牛拱死!”村上的人全趕來呆呆地望著半個溝梢的水由清變濁,卻想不出一個救牛的主意。漸漸地,溝心的泡由大變小,直至水平如鏡。溝塘的水也由混變清,被驚飛去的兩只麻鴨又呱呱地鳧回。就這樣,一條大牯牛在門口被人眼睜睜地看著淹死了。遠其嚎啕大哭,人們唏噓不已。
牛和人類相處已近萬年。每頭牛性格也各不相同,有遠其大牯子這樣的犟牛,也有能受苦難忍辱負重的憨牛。
1962年單干,大家的生產積極性很高,但耕牛僅一只,沒有分到戶,輪流放養(yǎng),搶著使用。這天半夜,華耀就牽了黃牛去耕自己的承包田,三更天借著星光摸索著套牛,一根牛韁繩應該從鼻梁處往上套到牛軛頭,他卻生生地勒在了牛的左眼上。到天亮,兩畝田耕完,發(fā)現(xiàn)牛的左眼鮮血直淋,從此老黃牛的一只眼變成了白羅瞎,成了獨眼龍。俗話說橫打官司直耕田,牛失一眼,耕田成直線就費力,好在黃牛溫順,在耕田人用韁繩和剎犁鞭的調教下,很快適應了一只眼耕田,田耕得依然是有板有眼。
輪到海嘴佬放牛,他把牛鼻圈弄丟了,遂直接把麻繩系在牛鼻孔里,牛鼻圈一般是柔韌性很好的榆樹丫枝做的。穿過牛鼻孔既透氣又有一定的彈性。沒有牛鼻圈的滑溜,繩子直接貼肉,繩拉如鋸,幾天下來竟硬生生地把牛鼻孔拽斷了。
此時,正好隔壁鄰村的一位殺豬佬偷了社里的牛宰殺,被社里干部發(fā)現(xiàn),打得半死,送去坐牢了。有人說:“海嘴佬,你這是毀壞耕牛罪!”大家七嘴八舌,氣憤歸氣憤,都是本家,也就說說而已,并無人去報告干部。但海嘴佬還是嚇得連夜逃了出去,從此沒了蹤影。多年后回來,已在外鄉(xiāng)做了上門女婿招親生子。只是苦了這頭黃牛又變成了豁鼻子,從此牛繩只能穿在牛兜上。
雙搶是一年當中農活最緊張的時候,前前后后短短不到二十天,對于農民來說就是打戰(zhàn)。早稻割完,脫粒揚凈,田間就要立即上水翻耕,把后季稻的秧苗栽下去,刻不容緩。交秋三天前,必須完成任務。幾十畝田的犁耙耘耖,全靠這頭老黃牛起早貪黑地干。不知何故,此時的老黃牛左前腳居然走一腳歪一腳。越到后來,牛腳歪得越狠,犁田也越來越慢,耕田的看了幾次都找不出原因,懷疑是關節(jié)炎。一季雙搶下來,秧苗像印版一樣印在田疇間,老黃牛卻整整瘦了一圈,再也沒有力氣了。隊長終于發(fā)話,讓耕田的請來了牛郎中,在?;\前,喊來了幾個男勞力,把牛放倒,發(fā)現(xiàn)左前蹄已爛成了一個孔,孔里有殘留的鐵釘,在場的人眼睛都模糊了。隊長噙著淚和牛郎中細心地給老黃牛清除雜物,用藥水消毒,再綁上紗布。老黃牛不聲不響,毫無掙扎之跡,默默地配合著醫(yī)治。臨走牛郎中反復叮囑,一定要好好惜護,否則牛的這條腿就會廢了。入秋之后,倒了興的老黃牛卻沒有像田里的秧苗一樣興盛起來,只是躺在?;\里,慢慢地咀嚼著送來的鮮草。真是“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冬天很快來臨,北風呼嘯,寒風刺骨,隊長去給老牛喂牛餅,牛沒有碰牛盆,眼里卻流下了一行清淚。隊長佇立在牛籠前好久,一種不祥的感覺襲上心頭,、當夜漫天大雪,第二天牛籠里卻是牛去屋空。循著雪印,發(fā)現(xiàn)老黃牛在?;\后的長池(圩內主要溝渠之一)邊下了水,沒有回頭的腳印。大家分頭尋找,一直到下午,才在不到半里路外的沙琿灣發(fā)現(xiàn)了老黃牛的尸體。老黃牛為什么要在這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走進溝塘里去呢?大家不解,有人說辛苦一輩子的老黃牛也許是早死早投胎,畢竟“九世為牛一世官”。在圩鄉(xiāng)人看來,與牛相反,當官是天下最舒服的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橫草不拿豎草不撿,踢倒油瓶無需攙。只有九輩子辛苦當牛做馬方可修得一生錦衣玉食當官作宰。殊不知,現(xiàn)在的官比牛還辛苦了。
牛是農耕之本,沒有牛的鄉(xiāng)村不僅僅是少了一道風景,那田怎么種呢?公社副書記唐佑松得知我們隊里的牛死了,立即幫助聯(lián)系買了一頭水驗,是他老家公社的,價格實打實700元,沒有牛販子在中間賺差價。原來作為干部,關心社隊的牛事,歷古已有。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商鞅變法對鼓勵農耕有詳細具體的規(guī)定,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舉行一項耕牛的健美比賽,優(yōu)勝者有獎,賞酒、賞牛肉。還有一些徭役上的減免待遇。如果因飼養(yǎng)不善,牛變瘦了,腰圍每瘦一寸,養(yǎng)牛人要受到相應的處罰。在鄉(xiāng)里層面根據(jù)考核,優(yōu)勝者有賞,低劣者要抽鞭子?!队赫窀棃D冊》也生動地記載了雍正親耕的場景。因為農耕文明耕牛就是生產力。人家皇帝都做的,公社書記怎么不能做呢?但隊員們還是十分感激。
隊長專門安排在生產隊的隊屋邊上又砌了兩間土基房。一間是水騇牛的?;\屋,一間作為生產隊浴鍋屋。
隊長還規(guī)定只有華富才能使喚這條水騇牛,旁人一律不準動用。我們隊上全是一個家族,解放前也有百把畝田,大部分是祠堂的公田,每戶人家的田都很少,解放后劃成分時就沒有一個地主。田最多的是華富家,也僅有幾畝水田,勉勉強強攤派了一個富農。因為在村子成分最高,行事十分謹慎。
華富待牛特別上心。春天的清晨他就從?;\屋把牛牽到了琿子中去吃嫩綠的露水草。夏天的中午把牛系在村子東頭壩埂的楊樹下,牛繩放得長長的,讓牛入水混塘,牛就擺脫了牛蒼蠅的追逐,有小魚在身邊嬉戲,歡快的噴水噗氣,、
晚上牽牛入籠,也在牛屋中放上一桶水,點上一片蚊香。牛臥之處總是清理得干干凈凈,每天都用鐵鍬把牛糞堆到牛屋的后墻處,隔一段時間就用糞箕挑到田里作肥料。秋去冬來,草木衰敗,新鮮的青草已難覓,華富就把泥黃豆裹在秈稻草中喂牛。泥黃豆不是真黃豆,綠豆大小??h志載:粒小微扁,黃黑色,農人間有種者。學名黧豆,是生命力很旺盛的豆科黧豆屬植物,有極強的耐旱耐瘠薄性。一般在大暑快結束立秋三天前撒進稻田。此時稻子已呈綠豆色,待垂穗成熟收割時,泥黃豆就已經(jīng)長出了一寸的豆芽。在田里綠茵茵的一片,霜降左右,就結實了,收割上來,一畝田也就一兩百斤。既可肥田,又可喂牛,荒年還可給人充饑。農諺有“種田不撒豆,討飯沒有路”一說。此豆即指泥黃豆,是很好的牛飼料。一個冬季的飼喂,牛就不會掉膘,開春耕田精神抖擻。
華富耕地時,水驗牛特別配合。右手扶犁,左手執(zhí)鞭,牛行田間,犁入田壟,搖頭擺尾,緩緩前行,一片片泥土刷刷地在犁鏡前翻滾,像我們用絞子刀削鉛筆一樣。拐彎和回頭處,華富的鞭子也呼呼成風,卻從沒有落到牛身上,倒像是一種導航。他也不給牛套牛兜,有時牛見到可口的青草,要吃一口,他就稍息片刻再耕。只要他一聲“得駕”,水驗牛馬上身子一抖擻,切換成耕地模式。
小學快畢業(yè)那年,正是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時,生產隊的牛只好輪流值班放了。星期天和放假,我就承包了放牛,母親叮囑:“你對牛有愛心,牛就對你忠心?!蹦赣H是放過牛的,她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條牛脫了韁繩有許多天沒進籠,多少勞力都上不了它的身,母親請隊長買了根新麻繩,獨自走到吃草的牛身邊,幫它在脖子上撓癢癢,牛變得溫順服帖。母親就把繩子穿進了牛鼻圈中,給這頭犟牛上了韁繩。
一次,華富見我牽牛而歸,就叫住我:“小秀才,我來考考你。”
說著用樹枝在一層浮土的稻場上,畫了一個“?!焙汀棒~”字。字居然寫的橫平豎直,中規(guī)中矩,后來才知道他是讀過兩年私塾的。 他指著“魚”說:“這念啥?” 我說:“魚。” 他又指著“?!弊郑骸斑@是啥?” 我答:“牛?!?他笑著說:“你看這‘魚字,上面像不像牛角,下面四點是不是牛的四條腿?畜貓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盜也;畜牛者,欲其耕田也。這魚字中間正好有塊田?!~這個字應該讀牛。而‘牛字呢?像不像一條側身的魚?當年孔夫子把這兩個字讀錯了,以訛傳訛,一直錯到現(xiàn)在,不信你去問你的老師?!?/p>
我聽得糊里糊涂,半信半疑。第二天真的去問老師,卻被老師用書本拍了一下頭:“胡說八道!”
圩區(qū)放牛實際上也很簡單,就是牽著牛到琿子里,讓牛在溝埂下繞著坩子子吃茂嫩的青草。溝埂上面就是田疇,管住牛不吃田里的莊稼就行了。牛的舌頭又長又靈活,像一個小型的剃草機,所過之處,草短一截。吃得飽了,它也會像傻子一樣昂起頭,看天上的云,看遠方,久久站立。這個時候的牛就有點像詩人像哲學家了。有時遇到溝沿的一棵小楊樹,它又會用身子去蹭癢,蹭得小樹一搖一擺的。這時看上去它又像一個調皮的小孩。行之一淺水塘,它也會鉆進去打一個滾,四腳朝天,弄的本來叮在它身上的那些蠅子丟了身家性命。這時水騇??瓷先ビ窒褚粋€潑皮無賴。
溝埂的下面就是深深的水溝,圩鄉(xiāng)的水溝據(jù)說有水鬼,夏天游泳淹死人的事每年都會發(fā)生幾起,大家都說是因為遇到了水鬼。溝里有無水鬼,凡人看不見,水牛的眼睛可以看見。有水鬼的溝邊,水牛就會駐足不前,對著水面噗氣。放牛時騎著牛背或拽著牛尾巴從這個琿子游到另一個琿子就成了一件很快樂的事。沒有水牛的時候,我們想劃水還是有辦法的。在下水前就吐一口吐沫到溝面,如果聚而不散,就說明這條溝中有水鬼;如很快散開,則沒有,就可以下水了。
最愜意的是日斜西山時,牛的大肚子已吃得圓滾滾了,沐著余暉騎牛而歸,一顛一顛。牛脊背雖然顛的屁股生疼,但還是有一種成就感,人騎牛背,老遠就能看到村子里炊煙裊裊,就想到晚上又能吃到奶奶為我準備的香噴噴的豬油拌飯,這是奶奶對我放牛以來辛苦的獎勵,于是,不成腔調的歌聲就從牛背傳向遠方。
多少年過去了,再讀李迪的《風雨歸牧圖》,總覺李大畫家恐怕小時候沒有放過牛。騎牛而歸,人臥牛背,或仰、或騎、或趴、或立,重心都應在牛背脊中心。牧牛圖上,前者靠前,后者靠后,不穩(wěn)是肯定的,看了感覺人落牛下的事隨時都會發(fā)生。
倒是看到齊白石的《牧牛圖》,還是很感動:祖母聞鈴心始歡,也曾總角牧牛還。兒孫照樣耕春雨,老對犁鋤汗?jié)M顏。總覺得畫中的小兒是自己,心頭涌起一縷溫馨之情。
圩鄉(xiāng)不知何時起,已再難見耕牛那慢悠悠的身影,伴隨著它遠去的腳步,農耕文明也正離我們漸行漸遠。
責任編輯? 黃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