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喜歡在晚上活動的我,還是不太習慣在白天出現(xiàn)呀。不過,為了各位“紅粉”,這都沒關系!關于我,你們有什么想了解的?趕快來提問吧。
好的。我們事先已經(jīng)收到了很多“紅粉”關心的問題,決定由小編代替大伙兒向蜜袋鼯提問。首先,有請主編冰火大人。
你長得有點兒像我認識的“小飛鼠”——鼯鼠,你知道它嗎?
我在“全球哺乳動物飛行大賽”上見過鼯鼠,我們還聊了好一會兒呢。不過,除了會“飛”,我倆好像沒啥相同之處。比如,鼯鼠來自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森林,我則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及印度尼西亞。另外,我倆也不是失散多年的親戚(qUn·qi),我屬于有袋目,真正的親戚是袋鼠、考拉等動物;而鼯鼠屬于嚙(niF)齒目,松鼠、老鼠和它關系比較近哦。
哇!真的好可愛!
動物樂園
全球哺乳動物飛行大賽
這項全球性的賽事每年舉辦一次,將邀請會“飛”的哺乳動物前來參加,比如,蜜袋鼯、鼯鼠、鼯猴、蝙蝠(biQnfP),等等。誰飛得越遠,誰飛行的時間越長,誰就是本次比賽的冠軍。猜一猜,你覺得誰會最終奪冠呢?
你身體兩側的器官就是你的翅膀吧?你是怎么飛行的呀?
嗯……這個器官有一個特別的名字——皮翼。皮翼從我們的前肢腕部開始延伸,經(jīng)過身體兩側,最后終止于后肢的踝(huWi)部。確切地說,我不會像鳥兒那樣真正地飛行,我只能滑行。我會先找個高一點兒的地方,再用力蹬雙腿,同時張開四肢,展開皮翼,就能順利在空中滑行啦。我還會擺動我的大尾巴來控制滑行的方向哦。
談談你的飲食起居吧。
為了躲避捕食者,白天的時候,我一般在樹洞里休息;到了晚上,我才會出來找吃的。從我的名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沒?沒錯,我喜歡吃花蜜之類的甜食。另外,我也喜歡吃花粉、樹膠,我還會主動捉蟲子來吃。
你們是怎么養(yǎng)育后代的呢?
雌性蜜袋鼯的孕期只有16天,一次可以生一到兩只寶寶。出生后,小蜜袋鼯無法獨立生存,會爬到媽媽的育兒袋中,靠吸取乳汁來獲得營養(yǎng)。直到兩個月后,逐漸長大的蜜袋鼯才會爬出育兒袋,開始獨立覓(mK)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