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起
關鍵詞:果樹;影響;質量;措施;栽培技術
在果園當中,土壤是果樹賴以生存的主要環(huán)境,其成分組成以及容量將會影響果樹根系的生長,尤其是伴隨著樹齡的逐步增加,土壤本身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都會發(fā)生改變。在果樹面臨病蟲害時,其抗病能力降低,果品質量及產量也隨之受到影響。在果樹種植期間,對品種的選擇非常關鍵。果樹的栽培及管理也會對果品質量造成影響。除此以外,降水量、施肥情況以及光照強度等都可能影響果品質量。
2.1 改良土地條件
在果樹種植期間,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尤為關鍵,果園的土壤質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果品質量。在進行地點選擇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果樹對氣候環(huán)境的要求。一般會選擇夏季不是特別炎熱、冬季不是特別寒冷的地帶種植果樹。要想確保果品質量,應當對其周圍的水質、土壤以及氣候等因素進行深入調查,判斷其是否存在環(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象。在確定土地條件以后,則需要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以及改良工作。在種植果樹以前,應提前對園區(qū)進行帶狀深翻,在果樹掛果以及采摘以后還應當對其進行補施基肥,同時深翻土壤。待樹齡達到三、四年以后,應對整個園區(qū)進行深翻,在深翻期間,要保護好樹根區(qū)域。對于土壤條件的改良,通常是采用補施肥料的方式,將肥料與農家肥混合到一起。在施肥之前一定要確保農家肥徹底腐熟,防止有病蟲害侵入。補施肥料時可根據(jù)每100 kg果實配10~12 kg餅肥的標準添加。同時也可以以草代肥,利用枯草蓋住果樹的根部。
2.2 撫育管理
管理對果樹而言尤為關鍵,果農除了要掌握松土技術、除草操作,還應當科學進行修剪。由剪口下方第三個芽進行芽刻,一般需要刻到距離地面60 cm的位置。同時在剪口處涂抹愈合劑,以加快其愈合。芽刻期間需由上而下逐步加重,以保證發(fā)枝均衡,果樹也可以快速成型。果農還可以綜合果樹郁閉的具體現(xiàn)狀合理地進行密植改造,以保證及時修剪。
2.2.1合理間伐,調整密植。如果果樹生長期間較為旺盛,而且還存在抱頭生長的現(xiàn)象,株行間距控制在2~3 m,此時就應該進行間伐。在間伐過程中應當采取隔行去行或者隔株去株的方式,將留下的樹苗拉開距離,保證果樹能夠正常生長。
2.2.2去除骨干枝,進行豐產樹形的改造。往年種植的苗木應當進行骨干枝選擇,將剪口下方比較飽滿的芽留下來。次年春天萌芽是從剪口下第三個芽開始每三個芽刻芽一次,直到去年定干剪口上方10 cm位置。除此以外,應當去除定植當年超過10 cm的枝條。休眠期應選擇在萌芽前一個月進行修剪,保證在半個月以內完成。嚴禁在三九天修剪,防止樹體發(fā)生腐爛的情況。四年生以內果樹應進行輕剪,并加強積累,但也要保證側枝粗度不超過干枝的1/5,盡早定型樹形。如果在夏季進行修剪應當注重疏花疏果,其原則就是保證疏老留新,疏大留小。疏剪大枝以免影響光照條件,確保上色與掛果良好。對于果樹當中生長較為旺盛的枝干,應當對其進行拉枝,控制長勢,促進短枝生長。
2.3 提高轉色期的管理
對于著色期的果實來說,光照均勻非常關鍵,想要有效處理著色問題,合理進行摘葉轉果尤為重要。將遮擋果實的樹葉去除掉,以便陽光直射果實,轉動果實可使其更好地吸收光照,同時果實的著色也會更加均勻。這一方法需要人工進行。著色期在樹冠下方鋪設反光膜,以便制造反射光,幫助果實陰面著色,進而更好地改善果實色澤度,提高果品質量。
2.4 病蟲害采取無害化防治
果樹病蟲害將會嚴重影響果品質量。如果在防治病蟲害方面出現(xiàn)問題,造成病蟲害的蔓延,同時還會影響果實質量,對其周圍環(huán)境造成破壞。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一定考慮安全性問題,最好綜合使用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方法。如果采取化學防治的方式,需要盡可能選擇毒性比較低的農藥,如果條件允許可盡量使用生物源與礦物源的農藥,嚴禁使用劇毒農藥。對病蟲害的預測工作也非常關鍵,果農需要在果園當中設置多個病蟲害預測點,確保預測質量。
果樹栽培技術對果品質量的影響非常大。在種植果樹期間,應當選擇安全無污染的土地條件,科學選擇果樹品種,通過高質量的撫育管理,才有可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果實。但是,果樹栽培及管理也要進行專業(yè)的技能培訓,果農在具體實踐期間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便有效提高果實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