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這是夏日一個平常的下午,蔣云權(quán)走過“美麗村莊”的石牌,步上小橋往家里趕。他的家在雙牌縣麻江鄉(xiāng)廖家村。
麻江靜靜地流淌。這時節(jié)水細,灘上露出各具形態(tài)的鵝卵石,像一幅拼圖。隨著步子加快,這幅圖漸漸后移,成為了他的背景。江邊是他家的葡萄園。過橋后他特意慢下步子,看了看離大路較遠的葡萄藤,然后把更多的目光給了近處套過袋的葡萄。
2015年,蔣云權(quán)承包了50畝葡萄園管理,賺了4萬元,脫了貧!按他的話來說,那年天氣好!種植靠天,說得沒錯。當然也靠用心。單那套袋,一個一個的,心思就得全跟著走。隨隨便便是搞不好的。
起初他從外面打工回來,給這塊葡萄園的老板打工,后來掌握了技術(shù),恰逢老板轉(zhuǎn)手葡萄園,他干脆接了下來,成了葡萄園主。
農(nóng)歷十二月修枝,來年一月修棚,二月萌芽,三四月拉花保果,六月底套袋,七月采摘。他熟稔地一口氣就說到了眼下,不由自主地展開了笑臉。正好有鄰居迎面走來,他忙與對方打招呼,仿佛那笑為的就是與對方相遇。
不知不覺間走到了荷花池邊,這是他回家或外出必經(jīng)之路。荷花池在他的家門口,荷花正漸次開放。荷葉田田,煞是好看。池中還養(yǎng)了小龍蝦??磥?,今年的小龍蝦也一定能豐收。因為最近修了橋,上下各一座,有了河道,不會漲大洪水了。這都是扶貧工作隊籌來的資金,否則像麻江這樣的村,哪有錢修橋。
前年剛養(yǎng)龍蝦時,蔣云權(quán)在長沙買回3萬多苗子,可惜麻江河漲了水,門前變成了河流,一部分跑了,一部分死了。那場景,錐過他的心。
更痛心是前些年,三個孩子正在上學,老婆又身體不好,做不了重活,一年醫(yī)藥費要幾千元,家里窮得叮當響。2014年,他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醫(yī)藥費可以報銷80%以上。他老婆去年做了手術(shù),身子一天比一天好,全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大兒子和兒媳在江蘇打工,各有4000元左右的工資,孫子由老兩口照顧著。女兒結(jié)婚了,小兒子跟在身邊一起務農(nóng)。2018年,蔣云權(quán)又開始種百香果,有20多畝。他自己只有幾分田,其他田都是租的,每年400元一畝的租金。本來也不知可以種這個,隔壁村一村民種了一些,賣到10元一斤,他心動了。正好政府組織培訓,他學習后,從廣西買回了苗。
百香果當年種當年收,打霜的地方只可種一年隔一年,不打霜的地方可連續(xù)種兩年,不過每年都得買苗換種,否則有病蟲害,果子不好吃。第一年種百香果投入10多萬元,當年就回了本。去年因為漲洪水,掛果少,加上下霜早,霜后果子癆了,沒有收成。虧了本,蔣云權(quán)心里著急。這時扶貧工作隊來了,實地考察后給了一萬元扶持款。蔣云權(quán)自己也承擔一部分,就這樣挺過來了。
今年百香果穩(wěn)賺,荷池以賣蓮子為主,多少會賺些。小龍蝦也是,只是還沒有摸到養(yǎng)小龍蝦的技術(shù),繁殖很慢,聽說政府組織的致富培訓班又要開班了,他準備去重點學學。
很快就到家了,家是二層的樓房。起初只建了一層,后來又加上一層,漂漂亮亮的?,F(xiàn)在這一年更比一年好,靠的就是扶貧政策。今年通過小額信貸借了5萬元,連利息都不要。蔣云權(quán)對扶貧工作隊充滿了感激,扶貧隊不光幫村里建橋、幫貧困戶貸款,還在村門口建起了幼兒園。如今一早送孫子入園,便可安安心心去干活。
走進堂屋,老婆遞過茶來,他一口就喝了大半杯。再聊上小會兒天,蔣云權(quán)又騎著摩托車奔向百香果采摘基地。
蔣云權(quán)只是廖家村農(nóng)民的一員,也是中國農(nóng)民的一個縮影。現(xiàn)在,廖家村已建成特色水果產(chǎn)業(yè)園,1000畝的規(guī)模,還在擴大中,除了葡萄和百香果,還有酥脆棗、蘆筍……
“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切都是歌里的新景致,令人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