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翔宇
在山東省東部的膠東半島區(qū)域,“夼”是一個很常見的“地名用字”。不僅有大量的村莊以之命名,城市里也多能見到,比如煙臺市區(qū)的上夼西路和威海市區(qū)的戚家夼隧道。
雖然“夼”這個字在全國的字典中都能查到,但它的使用范圍卻有相當明顯的地域?qū)傩裕粗饕性谀z東半島的煙臺、威海、青島三市。從青島往西,“夼”字在地名中就比較少見,過了濰坊后,更是幾乎看不到。因此,就地域分布而言,說“夼”是膠東方言特有的詞匯,也無可指摘。
在讀音方面,也體現(xiàn)出了“夼”與膠東方言之間的聯(lián)系。因為在字典當中,“夼”的讀音標注為kuǎng,這與膠東方言的讀法相同。而外地的朋友,看到膠東的“夼”字,要么不會讀,要么容易讀作一聲的kuāng,或者干脆拆開讀作“大川”。例如游客到煙臺旅游,多半會到煙臺市區(qū)的美食一條街——上夼西路去看一看,在打聽地址的時候,對他們就是一個考驗。
那么,膠東半島為何有如此多的“夼”?這與低山丘陵為主的地形有關(guān)。關(guān)于“夼”字的含義,民間說法眾多。但不管如何解釋,都離不開山、水二字。清代乾嘉學派的訓詁名家、膠東棲霞人郝懿行的考證是:“土人凡兩山之間有水曰夼?!倍值渲械慕忉屖牵骸稗?,洼地,多用于地名。”其含義大體相仿,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有水流的山溝”。
“夼”是何時開始在膠東半島大規(guī)模使用的,這一點已經(jīng)很難查考。在明代中后期編撰的海防史料《籌海圖編》里,就已經(jīng)提到福山縣的孫夼鎮(zhèn)和靈山衛(wèi)的白塔夼,兩者也都在膠東半島。
再細究“夼”字的使用,雖然有“夼里村”這種“夼”字在前的少數(shù)情況,但一般情況下,“夼”字在膠東地名中都是作為后綴使用,與之搭配的前綴五花八門,也是地方人文的一個有趣現(xiàn)象。常見的前綴有方位、姓氏、動物、植物和量詞等。方位如上夼、下夼;姓氏如丁家夼、汪家夼;動物如獅子夼、馬蹄夼;植物有柳樹夼、杏樹夼;量詞有七夼、八夼……如是種種,不一而足。
在眾多的夼中,“上夼”是一個重名率很高的稱呼。煙臺、威海、青島三市,都各有“上夼”,其中煙臺和威海的“上夼”還不止一個。
在煙臺下屬的縣市區(qū)當中,芝罘、福山、龍口、招遠、萊陽、海陽各有一個“上夼”;在威海市轄下,環(huán)翠、文登、乳山、榮成4市也各有一個“上夼”。而青島市的上夼,在即墨區(qū)的東郊。據(jù)《即墨縣地名志》的記載,明永樂年間,徐姓自云南遷來,立村在河谷高處,故名“上夼”。實際上,所有這些大大小小的“上夼”,雖然居民的姓氏不同,建立的年代各異,但含義其實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