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帥
“純真辟油膩,善良能辟邪?!薄拔腋M吹侥銈兏吲d,哪怕是傻高興。”“我要祈禱—天下太平,夜雨日晴,讓學生們都扎下根吧!”
6月6日,河南大學2021屆本科生畢業(yè)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博士生導師程民生老師為學生送畢業(yè)寄語時金句頻出,現(xiàn)場掌聲不斷。
連日來,隨著演講視頻火爆網(wǎng)絡,程民生老師也成了“網(wǎng)紅”。
—編者按
走紅后,程民生的辦公室來了許多記者。面對鏡頭,他還是愛說笑,他解釋自己被眾人喜愛的原因是“我長得不好”,繼而咧嘴大笑,眼睛瞇成一條縫。有一次,他不斷催促電視臺的采訪快點兒結(jié)束—“天氣太熱了,幾個學生還在教學樓外等著呢?!?/p>
“8000多條中華鱘流進了黃河、長江,奔向大海!”“好!”畢業(yè)生們大笑,鼓掌。“許多大門敞開著,包括監(jiān)獄的門,始終敞開著!”“哈哈哈!”學生們再笑。接著,他在演講里說起自己的長壽夢和發(fā)財夢—這不像老教授講的話,沒有高高在上的威嚴。事實上,在說出每一個警句前,程民生都在努力降低說教感。說完離別、人生選擇、磨煉品質(zhì)后,他原本想說著名的“橫渠四句”—它言簡意宏,代表知識分子的高遠理想,但對年輕人來說,氣魄過大,會讓人有壓力。
他的辦法是先說張載祖籍就在開封,拉近距離;又說張載想和大家說幾句話;接著,他目視前方,以最大的聲量朗聲背出那四句話,引來畢業(yè)生的掌聲。緊接著,他的語氣又輕了起來,“因為宋代的口音不好懂”,他做了一些解釋,將“橫渠四句”的精神表達為探索、奉獻、使命和擔當。
他一直在嘗試建立與學生平等溝通的語境,將大道理說得簡單、親切,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講套話”。
學生們記得,在一節(jié)宋史專題課上,綜合樓的大教室里坐了上百人,離下課還有十來分鐘,程民生給學生留的提問時間到了。他往臺下看去,有個男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跟你的觀點不一樣?!背堂裆岬剿未缘牡匚慌c其他時代相比來說更高,男生對此提出反對意見。程民生連說幾句“很好”,然后旁征博引,拿出自己的論據(jù)。雙方你來我往,下課鈴響了。程民生朝臺下擺擺手,宣布其他人下課,他和那個男生則留下來繼續(xù)討論。
虎瑩是程民生帶的碩士生,那天課后討論的具體細節(jié)她記不住了,但印象深刻的是,只有少數(shù)學生因為接下來還有課而走出教室,其他人都留下繼續(xù)聽他們討論?;撋砼裕€有來“蹭課”的外國語學院的學生—程老師的課堂上,經(jīng)常本科生和研究生混雜,來得稍晚就沒有位置,還有學生搬來板凳放在后排的過道上聽課。
在教學上,程民生更在意問題,特別是那些尖銳的反問,一個真問題的價值遠超1000個不容置疑的答案。他覺得學生要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問題意識。
于是,在這樣自由的環(huán)境里,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可能在課堂上出現(xiàn)。一次,程民生提到有很多名人的后代是假冒的,有位學生說自己是包拯后人,有家譜為證。程民生笑著說:“好的,你肯定是?!彼麤]有直接反駁。接著,他開始講述自己的論據(jù),于是,聽課的學生對什么是家譜、家譜的歷史價值就有了更多的了解。末了,他又補了一句:“但你肯定是?!睂W生們開懷大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問會延緩授課進度,也需要老師有寬容之心?,F(xiàn)在,學生們喜歡給這位教授糾錯—程民生沒讀過高中,有時會念錯字,學生們就大聲糾正他,他很高興,“一字之師啊,這是多好的事情!”學生能毫無顧忌地對老師(尤其是對程民生這樣有名望的學者)提出質(zhì)疑常常被認為是大學課堂的理想樣貌,但在現(xiàn)實中的確很少見。
2020年6月,上海市文旅局執(zhí)法總隊發(fā)現(xiàn),程民生所著的《宋代物價研究》被侵權,其電子書是所有涉案著作中下載量最高的。結(jié)案后,對方致函程民生,希望他可以再版此書。函中提到,此書由于多年沒有再版,在二手書平臺上的價格高達幾百元一本。事實上,《宋代物價研究》被譽為殿堂級的學術著作,是宋史研究幾乎繞不過去的一本書。
學生們頗為自豪,面對一個擁有巨大知識優(yōu)勢的權威,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用擔心是冒犯,也不用擔心被嘲笑幼稚。這樣的氛圍必須由強勢的一方主動、持續(xù)地去經(jīng)營。程民生很自信,他的課從不點名,學生可以隨意來去,只要不影響他人,對自己負責即可。他不給本科生留作業(yè),研究生的作業(yè)也只有期中時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他希望學生去看書、思考,而不是只為了完成任務。到了期末考試,試卷上沒有名詞解釋,只有一道論述題,用手機和參考書都無所謂,能交上一篇有思想的文章就好。
他有天早晨去上課,經(jīng)過花園時看到不少學生在勤奮背誦,他有些憂慮。上課時,他特意把這件事拿出來和大家探討。他覺得,學習文史哲,思考是最重要的,死記硬背沒有意義,“(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怨老師”。
學生們漸漸發(fā)現(xiàn),無論提出什么樣的疑問,程民生都會給予積極的反饋。有過工作經(jīng)驗之后才會明白,做到這一點是多么不容易。學生趙笛回憶,面對學生的提問,程民生總會先稱贊“很好”,繼而分析問題里可行的部分。他稱呼學生永遠都是“您”;有人私下里提問,待下堂課,他會公開表揚。事實上,學生的意見會直接出現(xiàn)在程民生的教學PPT中,他在講課時會說明這是哪一屆的某個學生提出來的,臉上還有謝意。
與網(wǎng)傳那段視頻中的演講類似,他講課時同樣是抑揚頓挫、情緒飽滿。他常常在平靜的講述中忽然提高聲調(diào),發(fā)出怒吼或者開始朗誦。每到此時,因為激情和投入,他臉上的皺紋擠在一起,雙手舞動,搖頭晃腦,這表示他講到重點了,學生們都會豎起耳朵來聽。
一名本科生去旁聽他的課,剛好遇到“北宋高太后撤簾還政”,學生來得稍晚,剛搬著凳子走到后門,就聽到程民生大喊:“撤簾!”像在模擬千年前的場景。那門課早上8點鐘開始,所有人一 下子就精神了。
師生平等在程民生這兒仿佛是天公地道、本該如此的。他覺得宋代的師生關系比現(xiàn)在要好得多,所謂“師道尊嚴”,“尊嚴”是知識本身的尊嚴,不是擺架子,師生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有一次,程民生從校門口經(jīng)過,看到一位青年教師推著自行車,手里的東西掉在了地上,她指著旁邊的學生說:“過去,給我撿起來?!被叵肫疬@件事,程民生加快語速,連說了3遍:“我驚呆了,我驚呆了,我真的驚呆了!”他不能理解請人幫忙為何還能這樣居高臨下。
有學生認為,這種“平等精神”與程民生年輕時的經(jīng)歷有關。他當過農(nóng)民,當過工人,之后考上大學,參加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了很多人,生活經(jīng)驗豐富,對普通人的生活有更多的理解,慢慢就形成了這樣的風格。
他生于1956年。1977年恢復高考,聽到消息的時候,他正在紗廠當擋車工。程民生原本想讀新聞或者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結(jié)果被河南大學歷史系錄取了。他繼續(xù)讀研、讀博,最后回到河南大學做老師。
他的生活非常規(guī)律。早上7點多,他穿戴整齊,坐校車到學校,早出晚歸,一周5天。之前身體好的時候,周末也會去學校。他辦公室的門永遠敞開,隨時歡迎那些帶著問題的學生。提到他65歲返聘后還在堅持給本科生上課時,“堅持”兩個字令他臉色變了,他大聲說:“那是你的本分!”最后兩個字格外用力。
多年前的一次大會上,程民生提出,對老師來說,“課比天大”,沒有什么比上課重要。他跟新晉的研究生導師交流,講著講著就發(fā)了火。他要他們記得,自己是教授,不是研究員,本職工作是教學生,推托搞科研沒時間上課,那才是不務正業(yè)。
新學期開始前,程民生都會再過一遍教學PPT,每次都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他把前沿的學術動態(tài)補進去,也向懂計算機的學生請教,加入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動漫特效。
在他的演講視頻里,你能聽到許多新潮的詞。其實程民生是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人。張顯運是程民生帶的第一個博士生,他記得很清楚,聚餐時,作為大弟子,他必須要緊挨著老師坐,所有人的座次是明確的。
程民生的手機里有兩個新聞類App,偶爾會看看,他玩不來社交軟件,那些新詞主要是從學生那里學來的。程民生的研究生研一時每周要找他開一次會,到了研二變成兩周一次。他們聊學術和學業(yè),也聊生活里的困惑。
程民生致辭的時候,虎瑩也坐在臺下聽,她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內(nèi)容是學生向老師傾訴過的?;撘欢扔X得很累,她對程民生說想退休。程民生回答她:“累了就好好歇一歇,休息好了還是得起來繼續(xù)努力啊?!背堂裆拥綄W校請他在畢業(yè)典禮上致辭的邀約時,距離畢業(yè)典禮還有5天。他覺得麻煩,想拒絕,也知道這是一個官方的場合,他代表河南大學的所有老師,講話不能太隨意,但他又不想說套話。那幾天他正忙著研究生的畢業(yè)答辯,沒有時間去寫致辭,便利用碎片時間,腦子里只要靈光一現(xiàn),想到什么句子,就記在本子上。等到要上臺的前兩天,他才把這些句子連在一起。
提起當下年輕人的焦慮,程民生談起自己剛做老師時候的情形。那時,大家更看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而做學問本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是定時定量地如機器般產(chǎn)出。如果有青年教師來向他求助,他總會抽出時間教他們選題、幫忙改文章。青年教師的工資組成中,課時費是很重要的一塊,程民生便盡量把課時費多的大課讓給他們?!案缰荒茏龅竭@一步了?!彼f。
程民生希望學生能像“士”一樣,有畏懼心,有良知,能擔當社會的責任和痛苦,并能獨立思考。但他不會空洞地去講這些概念。程民生重視“身教”,教育別人先從自己出發(fā),這也是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他和學生見面,自己一定提前到,不讓學生等。一位本科生記得,有天上早課,程民生沒趕上校車,破天荒遲到了兩分鐘,他氣喘吁吁地跑進教室,對著滿座學生道歉,隨即一個動作標準的鞠躬。這讓學生大為震驚,以后再也不敢遲到了。
2007年夏天,程民生的第一個博士生張顯運畢業(yè),拍完畢業(yè)照后,程民生把他和另外3個研究生叫到辦公室。他在臨別贈言里提出三點要求:不給別人代筆寫文章,發(fā)文章不要署他的名字,發(fā)文章不要找他。
他樂意幫助年輕人,也會幫碩士生尋找合適的工作,但在學術上,他有一條清晰的底線。張顯運記得,當年程民生做《河南大學學報》的主編時,無論是校領導還是熟人來打招呼,只要論文達不到發(fā)表要求,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刊發(fā)。
張顯運去洛陽師范學院當老師,他發(fā)表了很多文章,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升為副教授、教授。十幾年里,他從來沒在這方面找過程民生。后來他做了副院長,無論公事有多繁忙,都謹記著“課比天大”。他一直在給本科生上課,自己從不遲到。他也在努力培養(yǎng)學生提問、表達質(zhì)疑的能力。這個過程對他來說并不容易。他直言,剛開始心理上會有不適,要慢慢克服才能習慣。但因為有程民生做榜樣,他覺得自己也能做到。
對程民生來講,最大的驚喜是很多大學生會莊重地說,第一次知道,自己原來是“士”。在新的年代,能重啟“士”的精神和責任,說出十分,有人能做到五六分,他覺得社會就能有所不同。
社會是比較復雜的,必須勇敢面對。如同從溫室里移到大田,風吹雨打日曬,躲不過去,誰也替不了你。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是一個新世界,很有挑戰(zhàn)性。當然也很累,累了可以躺平歇會兒,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我相信各位同學是不會躺平的,剛剛開閘放出的水,正是新涌出的后浪。
社會是比較復雜的,建議簡單應對。簡單不是單純,“以不變應萬變”就是簡單,“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簡單,“不忘初心”就是簡單,“一根筋”就是簡單?!疤煜卤緹o事,庸人自擾之”,我們當然不是庸人。我喜歡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結(jié)果,許多復雜的事情真的就簡單了。
大學畢業(yè),您就不是平民了。因為,戴上學位帽,您就是“士人”了,就是知識分子了;因為,在八朝古都、百年老校受過高等教育,您有了人文情懷,或者說應當有人文情懷。什么叫人文情懷?有畏懼心,有羞恥感,有良知,有天下情懷,能夠承擔社會的責任和痛苦,有獨立思考能力。無論作為知識分子還是老板,千萬不要泯滅與生俱來的善良,不要丟掉藏在心底的純真,因為,那是作為人的基因和理由。純真辟油膩,善良辟什么呢?善良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