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營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門診,遼寧 營口 115000)
抑郁癥是常見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癥狀為顯著且持久的情緒低落,部分患者還可伴發(fā)焦慮、厭世、失眠等癥狀,若未予以及時治療,隨病情進展,還可出現(xiàn)自殺傾向,增加患者家庭及社會負擔[1]。因抑郁癥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治療率低且病程長,藥物治療雖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顯著改善患者癥狀,還應予以一定的護理干預,方可提高整體療效[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8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究整體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抑郁癥,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研究,且已排除其他精神疾病、視聽障礙、惡性腫瘤、嚴重臟器疾病、近期已實行心理治療等患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成試驗組、參考組,各44例。試驗組有男26例,女18例,年齡25~50歲,平均(36.33±8.40)歲;病程1~12年,平均(6.71±5.34)年。參考組有男25例,女19例,年齡24~50歲,平均(36.41±8.45)歲;病程1~12年,平均(6.75±5.38)年。經(jīng)比較兩組資料,P>0.05,可予以組間對比。
1.2 方法 入院后,予以所有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同時參考組行常規(guī)護理,即: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生活指導等。試驗組行整體護理,即:①強化用藥指導:因抑郁癥患者對事物、事情看法多呈悲觀態(tài)度,甚至抗拒用藥治療。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嚴控患者用藥,用藥前確定患者用藥種類、劑量符合醫(yī)囑,并確?;颊叻幒笤傩须x開,以免患者不規(guī)律用藥對治療造成影響。同時,針對患者不同用藥應予以不良反應密切監(jiān)護,一旦患者出現(xiàn)異常應立即停藥,并告知醫(yī)師改換其他藥物治療。②強化心理護理:大部分抑郁癥患者因悲觀情緒,心理較脆弱。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足夠的人格尊重,并多與患者主動聊天,以友好、溫和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性、安撫性,以增強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以此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科室可邀請專業(yè)心理醫(yī)師每月組織2次團體心理干預培訓,由患者自行定主體,并積極開展培訓交流,以強化患者積極心理。③強化文娛活動干預:在患者入院1周后,護理人員應以患者基礎資料、當前心理狀態(tài)、體能等為基礎,結合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文娛活動,并每日于上下午各進行2 h活動,并每日叮囑患者行戶外活動半小時以上。因多數(shù)抑郁癥患者存在回避現(xiàn)實、厭世等情況,并不愿意參與相關活動,護理人員應多組織簡單的集體活動,如舞蹈、體操、太極、音樂等,逐步提高患者主動活動性[3]。同時,護理人員應多鼓勵患者參加集體游戲、下棋等活動,并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引導患者購買物品、與他人交流等,以強化患者社交能力。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進行洗衣、掃地、鋪床、洗碗等勞作,并可組織一些有意思的編織、插花等動手活動,以增強患者日常勞作能力[4]。④強化健康宣教:強化科室內(nèi)人文環(huán)境,確保病房干凈、整潔、舒適。同時,應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誘因、治療、危害等有所掌握,以消除患者家屬擔憂,使患者家屬能夠多鼓勵、支持、關心患者,以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⑤康復訓練:通過作業(yè)療法、心理安撫、生物反饋訓練等予以患者康復訓練,使患者住院生活得以豐富,以此分散患者注意力,進而緩解患者身體不適感,從而改善患者病情。⑥強化生活護理:因患者處于被動、消極、懶散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耐心指導患者進食、換衣、洗澡,并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⑦強化患者自我監(jiān)測:指導并鼓勵患者于日常進行病情自我監(jiān)測,及時關注、記錄自身病情及復發(fā)預兆等,發(fā)現(xiàn)異常積極與醫(yī)師溝通,以及時予以調(diào)整。
1.3 觀察指標 經(jīng)2個月護理后,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zhì)量及護理滿意度等。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采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5]評定患者生活質(zhì)量,共包含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物質(zhì)生活4個方面,分數(shù)越高表明生活治療越佳。以我科室自制調(diào)查問卷評定患者護理滿意度,滿分10分,共分滿意(8.5分以上)、尚可(6~8.5分)、不滿意(6分以下)3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率+尚可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兩組患者各項研究數(shù)據(jù)在研究完成后輸入至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形式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則表明研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焦慮、抑郁情況 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比護理前低,且試驗組比參考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焦慮、抑郁情況對比(分,)
表1 兩組焦慮、抑郁情況對比(分,)
2.2 對比兩組生活質(zhì)量情況 試驗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物質(zhì)生活評分分別為(54.19±7.17)、(57.27±8.67)、(45.37±6.14)、(30.25±5.25);參考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物質(zhì)生活評分分別為(32.23±6.53)、(35.23±6.86)、(27.17±7.56)、(19.34±3.83)。相較于參考組,試驗組生活質(zhì)量各項評分均更高(t=15.020、13.224、12.396、11.136,P=0.000、0.000、0.000、0.000)。
2.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滿意、尚可及不滿意例數(shù)分別為23例、20例、1例,護理滿意度為97.73%;參考組滿意、尚可及不滿意例數(shù)分別為15例、17例、12例,護理滿意度為72.73%。相較于參考組,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更高(χ2=10.921,P=0.001)。
近年來,受生活壓力、環(huán)境因素等影響,抑郁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因抑郁癥呈慢性化,且復發(fā)率較高,患者多處于消極、自卑、厭世狀態(tài),若未予以抑郁癥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情緒低落的輕度患者可進展至重度抑郁,出現(xiàn)悲觀絕望情緒,甚至思維遲鈍,不愿與人溝通,出現(xiàn)自殺、輕生等情況,不僅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7]。而目前臨床單純的藥物治療并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還需輔以適宜的護理干預。而常規(guī)護理形式較為單一,無法有效在治療患者同時調(diào)整患者心理狀態(tài),而若心理狀態(tài)持續(xù)不佳,隨機體抵抗力不斷降低,患者身體紊亂會愈加嚴重,并進一步影響患者心理狀態(tài),加重患者病情[8-9]。而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整體護理以患者為服務中心,以患者需求為服務基礎,從患者身心健康這一整體入手,予以患者治療全過程系統(tǒng)、個性、連續(xù)、針對性強的護理干預[10]。而本文研究中,筆者予以了試驗組患者整體護理,即以常規(guī)用藥指導及生活護理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健康宣教、文娛活動、康復訓練、自我監(jiān)護等多種方式尤其是集體活動等強化患者心理護理,以此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及社交能力,進而提高患者生活信心,以利于患者治療后順利回歸社會。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行常規(guī)護理的參考組,試驗組心理狀態(tài)更佳,生活質(zhì)量更好,P<0.05,比較有差異性。由此說明,整體護理利于抑郁癥患者病情改善。
綜上所述,在抑郁癥患者治療時采取整體護理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利于患者病情改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