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梅,吳利平,李 磊,鄒修敏,陳 麗,曾 敏,陳曉燕,鄒貴群
(四川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四川 瀘州 646099)
“機械制圖”課程是為培養(yǎng)學生具備高、中級專門人才所必需的機械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開設的課程,是機械類相關專業(yè)的必修課,也是一門能直接用于工程實際技術的學科。本課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圖能力、讀圖能力、空間思維能力以及繪圖實踐技能的重要技術基礎課。課程設置依據機械各個專業(yè)相關技術崗位要求和職業(yè)鑒定考核標準,遵循“學用結合”的原則,側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與投影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教材內容,將“機械制圖”單元內容設計為先學習投影,再運用投影知識識圖讀圖等相關內容,逐步使學生掌握“投影基礎、基本體及其表面交線、機件的表達方法,進而學會視圖讀圖。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對于后期的實習實訓起決定性作用,所以必須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進行授課。
授課對象是高職院校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根據學習平臺上的課前調研顯示,大部分學生已學習國家標準關于制圖的基本知識、投影的基礎、基本體及其表面交線以及組合體的閱讀和畫法等相關知識,能夠閱讀和繪制簡單的形體,復雜形體的閱讀和繪制對于他們還有一定的難度。同時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授課內容中的重難點缺乏攻克的自信心進而對相關課程產生抵觸情緒;思維活躍,喜歡課堂互動,反感被動灌輸,對新教學手段接受程度高,但面臨知識技能障礙,對主動學習缺乏一定的積極性,需引導。
轉換課堂實施方案可以從課前發(fā)布任務、課中學練結合、課后拓展加強三個方面開展。授課前期學生可以登錄學習平臺完成教師發(fā)布的任務,課中通過“答疑解惑”“自主探究”等形式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練,課后完成拓展情境模擬演練任務,并分享成果[1-3]。如圖1所示。
圖1 翻轉課堂實施具體流程
授課前期,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工具云班課或者麥克斯教學平臺發(fā)布第二天的教學內容,標出其中的重難點,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賬號登錄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已發(fā)布的教學內容,提交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及相關建議,形成授課前期的自主學習反饋;反饋會提示教師登錄教學平臺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提供的一系列網絡交流工具對學生的困惑以及遇到的難題進行解答或者個別性指導[4-6]。
1)階段一:答疑解惑,探究式學習。課中階段,教師將學生在學習平臺反饋的共性問題進行統(tǒng)一歸納,在課堂教學中集中講授學生的反饋。課堂教學中的典型任務探究階段,針對所要探究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倡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7]。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也適時應用多樣化的活動組織形式例如頭腦風暴等,來增加學生的課堂互動性與參與度,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協(xié)助學生取得較大的學習效益,并給予學生知識和技能上的支持與幫助,引導學生積極做出自己的決策,以保證探究學習活動的效率。
2)階段二:交流展示,情境化訓練。前一階段的答疑解惑、探究式學習活動結束后,便是學習結果的交流展示、情境化訓練的開始。教師把控好時間設置,學生可以通過現場模擬演練、演示與實操結合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及時做出一定的指正與點評,引導學生反思在知識、技能上的收獲[8]。然后,根據教師的點評和建議,各組學生對模擬演練作品進行修改完善,再次提交學習平臺。
3)階段三:校企合作,促零距離就業(yè)。將企業(yè)教師引入參與教學過程中階段性成果的評價,對學生的作品和學生真實環(huán)境中的模擬演練進行指導,以企業(yè)標準嚴格要求,使學生學校所學即為企業(yè)就業(yè)所需,為學生零距離就業(yè)提供基礎。
依據教師的點評與指導,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修改與完善并提交至學習平臺。教師通過教學平臺接收到學生的學習成果之后,可以將其作為過程性學習評價的指標,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其整個過程展示轉化為共享型教學資源,方便其他教師與學生進行參考。
轉換課堂以學生探討研究為主,教師講授為輔。那么具體效果如何呢?選取生源質量相同的同專業(yè)的兩個班進行測試。A班采用轉換課堂的實施方案,課前老師下達命令,學生自主學習,課中學生使用多種組織形式探究問題得出結果,課堂進行展示,首先小組之間進行互評,然后教師做出點評,學生進行修正;B班選用普遍使用的課堂實施方案,教師集中講授完每節(jié)課的內容,然后布置相對應的練習題進行加強鞏固。如表1所示。
表1 課堂實施方案表
經過相同學時的實踐學習,進行期末測試得出A、B班的學習成績。
由圖2可知,轉換課堂的A班不及格率低于普通課堂的B班;A班低分所占的比例低于B班;A班中等所占的比例高于B班;A班高分所占的比例是B班的2倍多。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課堂實施方案為轉換課堂的A班要比課堂實施方案為普通課堂的B班整體分數高,且及格率所占的比例更高,這就說明轉換課堂較大程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修正、自我反思達到了更高的學習效率。
圖2 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圖
普通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使得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的灌輸,教學效果并不顯著。轉換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課前任務,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提高教師的上課效率;第二階段的課中學練結合激發(fā)了學生求勝的積極性,他們通過自主探討或者小組PK的方式可以展示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了一個比較輕松的課堂氛圍,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階段的課后拓展加強,學生及時地修正自己學習成果,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增加了學生攻克難題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