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帆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 婦科,廣東 廣州 530000)
宮頸癌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持續(xù)性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16/18型)是宮頸癌發(fā)病的重要因素[1]。雖然國內(nèi)外指南對于宮頸低級別病變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建議均以隨訪為主,但長時間的隨訪可能加重患者經(jīng)濟和心理的雙重負擔,降低患者隨訪的依從性,為尋求一種既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又能完全無創(chuàng)的新療法,筆者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治療病程>12月的低級別上皮內(nèi)病變合并(或)高危型HPV感染患者53例,現(xiàn)報告如下。
53例患者全部來源于本院婦科門診,經(jīng)HPV DNA試驗確診高危型HPV感染>12月,陰道鏡+宮頸活檢確診排除為高級別上皮內(nèi)病變(HISL)。其中未生育過或有生育要求者14例;錐切術后LISL合并HPV感染11例;子宮切除術后(包括宮頸癌術后2例)VIN1(或LISL)合并HPV感染7例;其他自愿加入ALA-PDT治療者21例。入選前全部通過充分溝通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經(jīng)陰道鏡和宮頸組織活檢診斷為高級別上皮內(nèi)病變或宮頸癌者;(2)嚴重心、腦、肺、肝或腎臟疾病患者;(3)艾滋病、紅斑狼瘡、選擇性IgA缺乏癥、HIV感染、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患者;(4) 12周內(nèi)使用過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jié)劑或其他用藥免疫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者;(5) 12周內(nèi)使用過系統(tǒng)或局部抗病毒治療者;(6)細菌、滴蟲、霉菌性陰道病未治愈者;(7)對氨酮戊酸過敏者;治療組年齡為23~66歲,平均(40.3±10.05)歲。對照組共30例,全部為自愿要求隨訪,年齡為21~61歲,平均(40±10.25)歲。
1.2.1 初篩
采用宮頸或陰道殘端脫落細胞學(TCT)和高危型HPV DNA聯(lián)合篩查,嚴格分層管理。
1.2.2 HPV DNA分型
采用經(jīng)美國FDA批準的HR HPV雜交捕獲試驗(Hybrid Capture HPV DNA Assay)檢測標本中HPV DNA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型,其又分為2種高危型16、18型和其他12種高危型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型。(下文稱為2種高危型和12種高危型),檢測方法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
1.2.3 陰道鏡+活檢
初篩結果符合以下情況者行陰道鏡檢查+活檢:(1) 12種高危型HPV DNA感染>12月;(2) 2種高危型HPV感染; (3)細胞學篩查異常合并HPV DNA感染。滿意的陰道鏡活檢結果提示病變不高于低級別上皮內(nèi)病變即可納入治療組。不滿意陰道鏡者或高級別上皮內(nèi)病變排除入組,以其他方法治療。
1.2.4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5-氨基酮戊酸(ALA,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光動力治療,ALA常溫保存,使用時1支ALA溶于0.5mL 0.9%氯化鈉溶液,根據(jù)治療面積使用3~5支ALA配液待用。將消毒好的薄棉片(宮頸治療時需準備一條狀棉片置入宮頸管)放入配置好的ALA溶液中浸泡后濕敷于宮頸或陰道殘端。無菌手套塞陰道4h防止棉片脫落。4h后取出手套,清除宮頸及宮頸管內(nèi)棉片,用特制激光光纖插入陰道。治療儀為艾拉光動力治療儀,激光波長為635nm紅光,光纖分為宮頸端和陰道端,宮頸端治療20min,功率80kW。陰道端治療10min,功率20kW。在患者月經(jīng)干凈3~5d開始治療(子宮切除術后即時治療),治療前先處理陰道炎癥,分泌物多時生理鹽水清洗即可。每周治療一次,共3~6次。治療期間禁性生活,忌煙酒辛辣飲食。治療后每三個月復查TCT及HPV,共隨訪一年。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和治療,隨訪時間同治療組。
治療組全部療程結束后開始進入隨訪期,對照組直接進入隨訪期。對兩組患者在第3、6、9、12個月時分別脫落細胞學檢查TCT和高危型HPV感染檢測。兩項結果均轉陰為治愈,其中一項轉陰為好轉,兩項均未轉陰為無效。
采用c2檢驗和秩和檢驗分析。
治療組53例患者有2例未完成治療,6例患者失訪,失訪率15%。有效病例45例。治愈37例,治愈率82.2%,好轉5例,好轉率11.1%,無效3例,無效率6.6%,具體結果分析見表1。
表1 ALA-PDT治療LISL效果分析(例)
治療組中細胞學異常共30例,其中LISL 29例,ASCUS 1例,轉陰29例,無效1例;治愈率為96.6%。對照組中細胞學異常共20例,全部為LISL,隨訪一年自然轉陰6例,轉陰率為30%。提示ALA-PDT治療LISL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ALA-PDT治療高危型HPV感染效果分析(例)
治療組中16、18型HPV感染共15例,其中13例為混合感染,16、18型轉陰率100%。12種高危型HPV感染共42例,轉陰38例,4例無效,轉陰率為90.4%。對照組中12高危型HPV感染共30例(16、18型感染者全部行陰道鏡活檢后納入治療組),自然轉陰7例,轉陰率23.3%,提示ALA-PDT治療16、18型HPV感染效果滿意,治療12種高危型HPV感染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ALA-PDT治療術后LISL合并HPV感染效果分析(例)
治療組中納入術后復發(fā)或持續(xù)性感染患者(包括宮頸錐形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及宮頸癌根治術)共18例,3例患者失訪,有效病例15例,其中錐切術后8例,5例細胞學異常全部轉陰,8例HPV感染7例轉陰,提示ALA-PDT對于錐切術后殘留或復發(fā)性LISL及HPV感染患者治療效果滿意;但子宮切除術后5例患者有3例無效,提示ALA-PDT治療子宮切除術后細胞學異?;颊?,特別是VIN患者效果不佳;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2例,均達到滿意效果,提示ALAPDT可作為宮頸癌根治術后HPV感染治療的可選方案。
ALA-PDT治療前后陰道鏡活檢病理結果對比見圖1、圖2:
圖1 治療前LISL組織病理改變:鱗狀上皮下1/3非典型改變
圖2 治療后鱗狀上皮非典型改變消失
治療組中部分患者在光動力治療時主訴下腹墜脹,但可耐受。少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陰道端治療時刺痛,甚至難以耐受,治療結束后上述癥狀均在數(shù)小時內(nèi)消失,同時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陰道分泌物增多,均在一周內(nèi)消失。未出現(xiàn)出血、感染、瘢痕形成及宮頸管狹窄等不良反應。
隨著光動力治療(PDT)技術的發(fā)展和不斷進步,國外已將PDT廣泛應用于皮膚腫瘤的治療,同時也可用于乳腺癌、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腸癌[2]等,2008年Trushina[3]等將PDT用于治療CINⅢ及宮頸癌Ia1期,效果明顯。國內(nèi)PDT治療尚處于起步階段,多應用于低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合并HPV感染者,2012年繆飛[4]等將75例病程>1年的宮頸高危型HPV感染者進行ALA-PDT治療,HPV轉陰率達到72.5%,效果明顯。2016年黃乃艷[5]等報道了PDT治療15例CIN I~II患者,轉陰率達93.3%,效果明顯。以上不同試驗均表明,PDT可有效應用于HPV感染及CIN,其中ALA-PDT相比于其他光敏劑效果更加顯著[6]。
5-氨基酮戊酸作為第二代光敏劑,以線粒體為靶點,在活性氧的作用下,使線粒體膜去極化,發(fā)生膨脹,導致細胞的呼吸運動和氧化磷酸化中斷,從而啟動細胞凋亡[7],達到治療效果。女性宮頸通過生殖道自然腔道可與外界相通,有充分的氧環(huán)境,而插入式特制激光光纖能將特定波長的激光光源精準作用于宮頸,滿足了PDT治療的三大條件(激光、光敏劑、氧),使PDT應用于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治療有了生理及解剖條件。相比于傳統(tǒng)手術治療,PDT的優(yōu)點在于精準、無創(chuàng),避免了傳統(tǒng)外科手術治療引起的宮頸狹窄、機能不全、瘢痕形成,甚至不孕。同時大大降低了因手術治療導致宮頸移行區(qū)內(nèi)縮而產(chǎn)生更嚴重病變的漏診風險,為患者的長期隨訪創(chuàng)造條件。
PDT的無創(chuàng)性使得PDT治療具有可重復性,對于部分難治性或反復感染的患者,可重復治療。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為錐切術后持續(xù)性LISL及HPV感染,治療后6個月復查仍有陽性,予以補充3~4次PDT治療后轉陰,相比于二次錐切術,患者的接受度更高,治療更容易,出現(xiàn)術中損傷、出血風險更小,遠期收益更大。
雖然國際及國內(nèi)指南對于宮頸低級別病變及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療意見以隨訪為主,并提出低風險患者隨訪是安全的,但同時也提出病程超過24月時應與患者溝通治療方案??紤]到國內(nèi)患者依從性問題,長時間的隨訪可能導致患者的心理及經(jīng)濟負擔,從而選擇不恰當?shù)闹委煼绞剑蛘呤гL。本研究有6例患者已完成全部治療,但后續(xù)一年的隨訪期內(nèi)也未進行隨訪,研究表明宮頸病變失訪患者中有6%進展為宮頸癌,2001年馬丁[8]等報道中國宮頸癌流行病學及病因分析農(nóng)村宮頸癌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城市,部分地區(qū)宮頸癌死亡率占比居首位,提示隨訪條件較差的地區(qū)宮頸癌發(fā)生幾率更高。針對不同隨訪條件的地區(qū),宮頸低級別病變合并HPV感染的治療策略也應有所不同。需根據(jù)患者的意愿、隨訪條件、治療的耐受情況選擇個性化的治療或隨訪方案,而不提倡積極處理的主要原因是擔憂治療過度和術后影響,PDT治療的無創(chuàng)性可以使治療影響降至最低,治療時期選擇為病程>12個月也最大限度的排除了過度醫(yī)療問題。本研究中ALA-PDT治療可顯著提高HPV感染的轉陰率,尤其是16/18型HPV感染,逆轉CIN病變,降低遠期宮頸癌發(fā)病率。同時宮頸創(chuàng)面在4~6周即可恢復正常形態(tài),保護宮頸機能,降低遠期對于生育功能的影響。
錐切或子宮切除術后出現(xiàn)HPV持續(xù)性感染和CIN復發(fā)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其發(fā)生原因與宮頸病變累及腺體、術前HPV高負荷、術后切緣陽性、切除標本的寬度和深度均相關[9],對于其處理目前爭議較大,保守的處理嚴密隨訪即可,積極處理可在確認復發(fā)后二次手術,但二次手術困難、術中出血風險極高,本研究中選取錐切或子宮切除術確認復發(fā)后患者共18例,選用光動力治療,效果滿意。錐切患者除3例患者失訪外,其余8例全部轉陰,且治療創(chuàng)傷小。但子宮全切后的VIN治療效果欠佳,6例患者有3例無效,考慮為子宮全切術后陰道殘端治療時間短,且陰道端神經(jīng)敏感,患者長時間治療不易耐受。VIN患者選擇光動力治療應充分評估適應證及告知替代治療方案,取得知情同意后才可考慮光動力治療。而錐切后的HPV持續(xù)感染或CIN復發(fā),光動力治療應為優(yōu)先推薦的方案。
隨著宮頸病變的年輕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越來越多,但宮頸錐形切除術可能產(chǎn)生宮頸黏連、瘢痕形成甚至宮頸機能不全,導致妊娠不良結局,且經(jīng)過手術的患者宮頸形態(tài)失常,攣縮后的宮頸出現(xiàn)更嚴重病變時漏診率更高。PDT治療不僅使年輕女性的生育需求收益更大,對于宮頸病變后續(xù)進展也提供了良好的觀察條件。日本Sakamoto[10]等在對520例接受PDT治療的宮頸病變患者結果分析表明,PDT與錐切術治療效果相同,并且PDT的妊娠率和順產(chǎn)率更高,早產(chǎn)率更低。本研究中選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14例,經(jīng)治療后全部轉陰,其中三例患者已自然受孕,妊娠結局有待繼續(xù)隨訪。
綜上所述,ALA-PDT治療宮頸低級別上皮內(nèi)病變和HPV感染是一種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方法,對于年輕患者的生育功能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對于錐切及子宮切除術后的患者有著良好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