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婧,張振華,鄒桂舟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感染病科/肝病科,安徽 合肥 23060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仍是世界公共衛(wèi)生的一大問題。CHB可進展為各種類型的終末期肝病,包括肝衰竭、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細胞癌(HCC)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的理想治療目標是功能性治愈,并且指出對于部分適合的患者應盡可能追求CHB的臨床治愈[1]。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 CHB 的臨床治愈治療策略和技術原則進行了不斷的探索。研究結果顯示,在核苷(酸)類似物(NAs)經治的CHB 患者達到病毒學應答、血清HBsAg低水平時,序貫或聯(lián)合應用干擾素-α(IFN-α)治療可使患者達到較高的HBsAg清除水平[2-4]。對于初治的CHB患者,IFN-α治療血清HBsAg低水平者療效較好[5,6],但對于血清HBsAg水平的界定并無統(tǒng)一的意見,并且將初治和經治患者共同納入討論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Peg-IFN-α)治療不同血清HBsAg水平的經治或者初治的CHB患者,觀察療效情況。
2017年1 月至2019年6月就診于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感染病科門診的CHB患者82例,男60例,女22例;年齡18~65歲,平均(36±13)歲,其中血清HBeAg陽性36例。均符合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7]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甲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肝硬化、肝癌或其他惡性腫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有精神性疾病、癲癇、酗酒或吸毒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蛉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給予所有患者Peg-IFN-α-2a(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180μg或Peg-IFN-α-2b(廈門特寶生物)180μg皮下注射,1次/w,治療12~124 w,平均療程為47.7 w,其中治療24~76 w者76例(92.7%)。在治療結束后隨訪12~48 w。
采用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法檢測血清HBsAg和HBeAg [雅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采用PCR-熒光探針法檢測血清HBV DNA(上海復星長征醫(yī)學科學有限公司);使用Beckman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ALT和AST等肝功能指標。
應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計量資料行方差齊性和正態(tài)性分布檢驗,對于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對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依據血清HBsAg水平,將患者分為血清HBsAg<100IU/mL (低水平組)、100IU/mL
表1 不同血清HBsAg水平的CHB患者基線資料[M(Q1,Q3)]
在停藥時和隨訪結束時,低水平組血清HBsAg轉陰率顯著高于中水平組或高水平組(P<0.05),中水平組血清HBsAg轉陰率顯著高于高水平組(P<0.05,表2)。
表2 不同血清HBsAg水平的CHB患者療效兩組療效[n(%) ]比較
在Peg-IFN-α治療結束時,低水平組的HBsAg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兩組,中水平組的HBsAg下降幅度大于高水平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表明Peg-IFN-α應用于HBsAg水平低者的療效優(yōu)。隨訪結束時HBsAg的下降幅度三組間無差異。
表3 不同時間點的CHB患者血清HBsAg下降程度[M(Q1,Q3)]的對比
本研究共納入106例CHB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一部分治療12周時數(shù)據缺失的患者,剩余78例,其中Peg-IFN-α治療12周時HBsAg下降≥1lgIU/mL的患者76.0%(19/25)實現(xiàn)HBsAg陰轉,反之,僅15.0%(8/53)的患者可獲得HBsAg陰轉。
本研究中基線HBsAg水平低于20IU/mL的患者HBsAg轉陰率為100%(7/7)。
HBV持續(xù)感染會引起慢性肝臟炎癥,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會引起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會引起肝癌等[8],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F(xiàn)有的國內外治療指南推薦HBV治療的理想終點患者是達到臨床治愈,研究表明,HBsAg血清清除后CHB患者發(fā)生肝移植、肝癌、死亡的風險降低[9]。
目前臨床上常用核苷(酸)類似物(NAs)和Peg-IFN-α抗病毒治療。一項納入5409例CHB患者的隨訪研究中,應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后HBsAg年清除率僅0.33%[10],表明應用核苷(酸)類似物即使在HBV病毒復制被抑制的情況下,HBsAg清除率也不高,無法預測可靠的停藥時間,可能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精神及經濟壓力。多項研究表明,干擾素α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干擾素α的主要機制是與細胞表面的特定受體結合,從而啟動細胞內信號傳導并導致基因轉錄激活,產生并釋放效應蛋白[11]。此外,IFN-α的主要作用是刺激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免疫反應靶向HBV感染的肝細胞,從而減少了含有HBV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cccDNA)的細胞數(shù)量,與HBV完全治愈相關[12]。以Peg-IFN-α為基礎的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可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帶來停藥后的持久應答[13,14]。
基線HBsAg低水平可作為一項指標來預測應用Peg-IFN-α后的HBsAg轉陰情況。胡鵬[2]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經NAs治療1~3年獲得HBV DNA抑制且HBeAg清除的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線HBsAg
本研究中,3組之間年齡有差異,低水平組和中等水平組平均年齡相當,均大于高水平組。在一項長達5年的隨訪隊列研究表明在HBeAg陽性的患者中,與HBsAg轉陰相關的因素是年齡較輕和基因A型,HBeAg陰性的患者中,HBsAg轉陰與HBV DNA和HBsAg基線水平則顯著相關[16]。本研究中,低水平組和中等水平組年齡較大,但HBsAg轉陰率反而較高,與上述研究不符。閆一杰[17]等做的Logistic回歸分析和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篩選了影響HBsAg清除率的相關因素,表明性別對HBsAg清除率無影響;年齡和基線水平的HBV DNA和丙氨酸轉氨酶也對HBsAg清除率無明顯影響。
本研究顯示,HBsAg 另外,本研究中低水平組在停用Peg-IFN-α時無一例HBsAg發(fā)生轉換,停藥后隨訪12周~48周,51.7%的患者發(fā)生HBsAg轉換。在一項納入101例HBsAg已轉陰的患者進行長期隨訪中,結果表明在清除HBsAg的10年內,可能78.2%的患者產生HBsAb[21]。所以停用Peg-IFN-α時HBsAb不會立刻出現(xiàn),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及乙肝疫苗的應用,HBsAg轉換率會逐漸升高。 本研究中極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異常、乏力、眩暈、血小板下降,均在停藥及對癥處理后恢復,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基線HBsAg<100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較以往定義的優(yōu)勢人群(HBsAg<1500IU/mL)有明顯更高的臨床治愈率。所以對于HBsAg<100IU/mL的經治或初治患者可推薦其使用Peg-IFN-α治療提高臨床治愈率,并可通過早期HBsAg下降程度來預測HBsAg轉陰率。而對于基線100I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