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應紅
摘要:前置性學習資源是前置性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前置性學習效果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前置性學習資源的使用,要能推進和豐富教學內容,遵循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前置性學習資源的使用不是對資源的簡單羅列,而是要深刻剖析,啟思導行。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 資源 道德與法治
前置性學習,通常又稱為前置性自主研究,指教師講授新知識、新內容前,根據(jù)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和生活經驗設置前置性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目標明確的自主研究的學習方式。前置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生本教育理念,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前置性學習資源是前置性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前置性學習效果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有效開發(fā)使用前置性學習資源?筆者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為例,結合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思考。
一、關于前置性學習資源的誤區(qū)
近年來,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前置性學習模式,有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的收效甚微,甚至是流于形式,變成了走過場,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的設計有以下兩個誤區(qū)。
(一)將前置性學習資源等同于傳統(tǒng)的預習作業(yè)或導學案中的預習案
傳統(tǒng)的預習作業(yè)沒有明確的目標,也缺乏有效的指導,有時甚至就是簡單地看課本、搜集資料。導學案中的預習案,是傳統(tǒng)預習作業(yè)的簡單升級,大部分是對教材主要內容的復制,缺乏獨立自主的知識構建和再創(chuàng)造。
與以往的“預習”不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性學習不是對新知識的簡單再現(xiàn),也不是對舊知識的單純復習,而是在課前圍繞教師精心設置的前置性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為課堂中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因而,前置性學習資源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資源,是有明確目標指導的,是對課本內容的拓展。相對課本知識來說,它更具趣味性和時效性,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空間,可以將課前先學與課中學習兩個環(huán)節(jié)有機整合起來。
(二)設置過多的前置性學習資源,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部分教師沒有合理開發(fā)并有效使用前置性學習資源,內容設置多,問題難度大,與課堂教學內容變相重復。這些內容繁雜的前置性學習資源不但不能發(fā)揮其本身的作用,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是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前置性學習資源是將學生的課堂學習前置,學生從有效的前置性學習資源中獲得的知識是自我建構的,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容易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這不僅為課堂學習做了充分的準備,而且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可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對前置性學習資源的掌握情況,對教學進行診斷與調控,對于學生已經學會的東西,不再大量地機械重復。學生圍繞前置性學習資源產生的思考與疑問,是課堂上進一步學習的寶貴資源。教師要盡可能地讓課堂回歸“學”的本質,充分發(fā)揮前置性學習資源的作用,讓學生在愉悅的狀態(tài)下進行自主學習,感受學習樂趣。
二、開發(fā)前置性學習資源的要求
前置性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要能推進和豐富教學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推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而,開發(fā)前置性學習資源具體有以下幾點要求。
(一)挖掘教材文本
開發(fā)前置性學習資源要緊密結合教材中承載的知識內容,把現(xiàn)行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作為前置性學習資源中的基礎資源。所以,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關注教材文本承載的各類信息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供使用的教學素材。
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作為一門活動型課程,其學科內容不再是單純深奧的政治理論,而是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和諧統(tǒng)一,其中教材的正文部分通常呈現(xiàn)的是基礎概念、基本觀點和主要結論。教材中設計的活動欄目,無論是主要欄目“運用你的經驗”“ 探究與分享”“拓展空間”,還是輔助欄目“相關鏈接”“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都是很好的前置性學習資源。具體見下表:
將教材中設計的活動欄目作為前置性學習資源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教材的幫助和指引下,自主閱讀、搜集資料、動手操作、感悟發(fā)現(xiàn),然后帶著所有收獲進入課堂,能形成課堂上最生動、最豐富的教學資源。此外,教師通過對學科知識內容的遷移,在實際課堂教學開始前預先完成教材中自主性學習內容體驗,厘清要點、羅列綱要,能充分利用教材、理解教材。
(二)關注學生學情
學生學情影響學習效果。前置性學習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起點,同樣需要關注學情,需要尊重每一個學生。
在開發(fā)前置性學習資源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全面關注學生學習能力水平,根據(jù)學生對前置性學習資源中承載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以及思維能力差異,科學設置前置性學習資源呈現(xiàn)內容的難度水平。前置性學習資源的選擇一定要從學生的主體需求出發(fā),多開發(fā)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性學習動機,真正激發(fā)學生內在需求,喚起學生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
(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
前置性學習資源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對道德與法治學科來說,大千世界中只要和課程內容有聯(lián)系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前置性學習資源。作為老師,我們要把自己在上課前的角色定位為前置性學習資源的收集者、整理者和設計者。老師不能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上,而是要善于積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學習資源,把現(xiàn)實世界變成鮮活的“教材”,對其進行組織、整理和設計,讓學習真正回歸生活。
當然,學生不僅僅是受教育的對象,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因而,前置性學習資源的開發(fā)也需要依靠學生的參與。
三、使用前置性學習資源的策略
前置性學習資源的使用不是對資源的簡單羅列,而是要對其進行深刻剖析,啟思導行。
(一)問題設計要優(yōu)化
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關鍵。因而,問題設計對前置性學習資源的使用非常重要。
使用前置性學習資源時,首先要在問題設計上下功夫,問題設計要有目的性、啟發(fā)性和操作性,能搭設思維路徑,關注學習過程。根據(jù)教學實踐,前置性問題不是照搬課本、照抄參考答案就可以解決的習題,不宜過于具體,以免束縛學生的思維;也不能過于開放,以免學生抓不著邊際。前置性問題既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也要抓住教學內容最核心的部分。例如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二框《遵守規(guī)則》中,設置了一個關于 “闖紅燈”的“探究與分享”活動:
在以這個活動作為前置性資源時,我們可以將課本中“你怎么看待以上觀點”拆分為三個小問題:“以上觀點反映了他們的什么心理?”“這種心理會產生什么影響?”“在遵守規(guī)則問題上,你認為自律和他律哪個更重要?”這樣的問題設置,既不會讓學生覺得無所適從、無處下手,又能夠推動學生學習,為進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礎。
(二)學習任務有梯度
使用的前置性學習資源,不僅要有簡明的階梯內容,還要注意難易適當,層次分明。從學生的實際知識、能力水平出發(fā),將前置性學習資源分成不同層次來進行要求,如基礎型任務,要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學生通過努力,即可完成;提高型任務,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完成,課堂學習時再通過討論和交流來補充;創(chuàng)新型任務,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愛思考、有創(chuàng)新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可大顯身手。這樣目標明確、層層深入,就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前置性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位置,展現(xiàn)能力水平,收獲學習成果。
(三)學習評價要多元
學習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評價,削弱了日常評價中的競爭功能,評價活動更多呈現(xiàn)的是一種評研狀態(tài)。因而,在使用前置性學習資源的學習效果評價時,要避免給學生定性評價。學習評價應多元化,給予學生評價的主動權,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讓學生根據(jù)學習內容和自身實際自主選擇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等。
總之,我們要合理開發(fā)和有效運用前置性學習資源,充分發(fā)揮前置性學習資源導學、導思、導疑的功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讓教育真正成為生本教育。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隨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李曉東.活動型學科課程辨析與實施研究[J].教育參考,2019(3):1016.
[4]吳玲.核心素養(yǎng)下的前置性學習再認識[J].基礎研究與評論,2016(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