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袁枚的隨園人生

      2021-08-16 05:05:04吳紫嫣
      同舟共進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隨園袁枚

      吳紫嫣

      【童年家貧書少】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一部影響深遠的辭書——《康熙字典》編成了。同年,杭州府和仁縣袁家誕生了這一代頭一個男孩,只是男孩的父親袁濱,此時尚在湖南衡陽縣令高清府中做幕賓。袁家上下因為有后而大喜,給這個男嬰取了“瑞官”做小名。

      “瑞官”,便是日后著名的才子袁枚。

      袁家即使祖輩顯赫,但到了康熙年間也已沒落,這樣的家庭背景,注定了袁枚的童年不會過得太過優(yōu)渥。

      袁家的經(jīng)濟狀況,讓袁枚的母親章太夫人頗為操勞,作為幕客與館師的丈夫,收入不穩(wěn)定,家里為了開飯,把能借的地方都借過了。直到袁枚晚年,在為母親撰寫《先妣章太孺人行狀》時,對小時候和妹妹圍著章太夫人討要飯吃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即使后來生活優(yōu)越了,袁枚在《秋夜雜詩并序》的第九首里,還是寫出了“阿母鬻釵裾,市之得半飽”這樣的辛酸之句,可見貧窮的記憶是如此沉重。

      因為家里多是姊妹,難得的男丁,便很受老少長輩們溺愛。袁枚晚年在《隨園老人遺囑》中回憶,“我年八歲祖母猶抱臥懷中,沈姑母教之讀書識字”。小袁枚初讀佶屈聱牙的《盤庚》《大誥》,都是由沈姑母帶讀。

      由于家貧書少,袁枚九歲前只知四書五經(jīng),不知詩為何物。直到偶然看到一部《古詩選》,才如獲至寶,吟詠而摹仿之,竟無師自通。某年他曾隨人游杭州吳山,口占五律一首,晚年仍記得“眼前兩三級,足下萬千家”一聯(lián),并感嘆“童語終是真語”。

      袁家雖家風(fēng)和睦,但家中女性的婚姻多不幸。沈姑母守寡多年,二姐出嫁后,丈夫早亡,帶著兩個兒子回娘家,一生撫孤守節(jié)。與袁枚最親密的三妹袁機,因為父親要報答原東家的恩情而嫁入高氏家族,后差點被丈夫變賣。

      可能正是對家中女性遭遇的同情,袁枚一生納妾數(shù)人,但對嫡妻王氏一直頗為尊重。65歲那年的元宵,他還興致勃勃地拉著王氏一起鏟雪做茶水之用。

      【名聲鵲起】

      雍正五年(1727年),袁枚不負眾望,12歲就以童生的身份考中了秀才,親朋好友紛紛祝賀。中秀才后,除了參加入泮禮,新秀才還有坐著轎子巡街的殊榮,只是12歲的袁枚并沒感到有多么光榮,他留下這樣的詩句:“記得垂髫泮水游,一時佳話遍杭州,青衿乍著心雖喜,紅粉爭看臉尚羞?!?/p>

      三年后,15歲的袁枚歲考時以第二名考上了廩生,享受每個月朝廷派的6斗廩米津貼。

      一次,時任浙江督學(xué)帥念祖到浙中視察學(xué)政,頗為欣賞袁枚所作的《秋水》賦,便當面表揚了他,順帶抽查其他生員。

      帥念祖問“國馬”“公馬”的出典,只有袁枚能答上來:“出于《國語》,詳見韋昭的注解?!睅浻謫枺骸按送?,還有‘父馬的出處,你知道嗎?”袁答:“出自《史記·平準書》。”帥再問:“你能對出對子嗎?”袁說:“可以用‘母牛作對,典出《易經(jīng)·說卦傳》?!睅浄浅M意,把袁錄取在優(yōu)等之列。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袁枚奉父命到廣西桂林探望叔父袁鴻,期望叔父能為他謀一個好職位。怎料叔父見到他,并不關(guān)心侄子路途艱辛與否,而是說“汝不該來”,可見袁鴻在廣西處境窘迫。

      袁鴻乃廣西巡撫金鉷之幕客,袁枚因此得與金鉷相識。金氏見對方相貌不俗,欲試其才,便命其當場作《銅鼓賦》。袁枚提筆立就,文詞瑰麗,才氣橫溢,金鉷大為賞識。此文后被金鉷收入《廣西省志》,列為“藝文”首篇。此時,適逢清廷舉行博學(xué)鴻詞科考試,高官本可推薦多名考生,金鉷上疏卻只薦袁枚一人,稱:“臣朝夕觀其為人,性情恬淡,舉止安詳。國家應(yīng)運生才,必為大成之器。”當時海內(nèi)征士兩百余人,袁枚最為年少。雖最終未被錄取,但“奇才”之聲名已鵲起京師。

      落選后的袁枚陷入了經(jīng)濟困難,經(jīng)好友推薦,到嵇相國家當家庭教師,才勉強解決了溫飽??臻e時,袁枚專攻科舉的“四書文”,終于在乾隆三年(1738年)如愿以償?shù)乜忌狭伺e人。次年,又以第五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中了二甲進士,成為翰林院庶吉士,可謂春風(fēng)得意。

      何為庶吉士?其實為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nèi)的短期職位。由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zhì)者擔(dān)任,培訓(xùn)期過后,成績好的能留下來當編修、試講等對文化程度要求高的文書類工作。即使培訓(xùn)后的考試成績不理想,也能優(yōu)先外放當?shù)胤焦佟?/p>

      可袁枚的庶吉士卻當?shù)貌⒉蝗缫?。因清代對庶吉士有學(xué)習(xí)滿文的要求,比較重要的詔書都有滿、漢兩個版本。袁枚視滿文為畏途,無論如何都學(xué)不好。三年任職期滿,朝廷舉辦“散館”考試,因為在滿文科考試中被判下等,又拒絕了座師讓他當言官的推薦,袁枚被外放出京,先后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縣令。

      接下來的七年知縣生涯,對袁枚的人生影響至深。

      【斷案好手】

      江寧府城郊,正在趕路的袁枚一行人,到了埠頭附近的天印庵留宿。一路南下途中的所見所聞,讓袁枚真正了解了民間疾苦,亦不免對接下來的縣官生涯忐忑不安,他提筆寫下《天印庵小住》二首,其二云:“古寺殘燈惱客腸,玉堂回首夢猶長。潺潺不盡秋來雨,伴我黃昏是海棠?!?/p>

      在任縣令期間,袁枚勤勉理政,秉公執(zhí)法,盡心民事。他幾乎每天從早到晚坐在大堂上,接受官吏匯報,處理百姓的報案。還善于發(fā)動官吏深入民間走訪,召集甲長、保長,訪查當?shù)匦袨椴欢说牡仄o賴,記錄在案。倘若某地發(fā)生案件,袁枚就參照記錄進行質(zhì)證,使得境內(nèi)無良之輩大為收斂。

      袁枚的祖父精于刑名之學(xué),幼承庭訓(xùn),袁枚主宰四縣時,亦是斷案的一把好手。他判案的事例,散見于清末民初的一些著作之中,如《蕉軒隨錄續(xù)錄》《淡墨錄》《虞初續(xù)志》等。據(jù)說,曾有一名李姓秀才,因喜歡聽袁枚判案,竟從溧水一直跟到江浦,袁枚后來回憶此事,寫成了《酬諸知己詩十三》。

      清代著名詞人蔣敦復(fù)在《隨園軼事》中記載,袁枚從沭陽調(diào)任江寧知縣時,沭陽鄉(xiāng)民把他一直送到河堤上,有人把寫滿鄉(xiāng)民姓名的“萬人衣”披在他身上,還有人“臥轍攀轅”,挽留他別走。這讓袁枚十分感動,他問鄉(xiāng)民:“吾何德何能,而能令諸父老依依不舍如此?”鄉(xiāng)民說:“別的不提,單就大小官司,你沒有拖到十天之后才判決的;你在沭陽兩年,很少有人因為打官司而受牽累。我們挽留你,就是為了這個。”

      因為在任期間口碑不錯,袁枚很得時任兩江總督尹繼善的欣賞,后者繼而舉薦他當高郵刺史,卻被吏部駁回,理由是乾隆十年(1745年)江寧縣的稅收額沒有完成。

      這一年袁枚三十三歲,為官九年,依然停留在七品知縣的位置上。而和他同榜的狀元莊有恭,卻從翰林院一路高升,在此前一年已經(jīng)升為二品的侍郎,并且即將到袁枚所在的江蘇省擔(dān)任巡撫,這樣的落差令袁枚無法接受。加上各種繁瑣的官場俗務(wù)占據(jù)了大部分時間,讓他沒有時間讀書,以至于“每過書肆,如渴驥見泉,身未往而心已赴”。久而久之,袁枚遂萌生了辭職退隱的想法,“三十休官人道早,五十出夢我嫌遲”。

      而修訂完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江寧新志》,可以說是袁枚辭官的直接導(dǎo)火線。當時他把錢謙益、屈大均、錢澄之等人寫入《江寧新志·鄉(xiāng)賢傳》,三年后,“偽孫嘉淦奏稿案”一起,皇帝下令嚴查全國書籍里的明朝人名,《江寧新志》連累袁枚的恩師尹繼善也受到了斥責(zé)。這讓袁枚的“退隱”之心愈加強烈。

      【為修園再入仕途】

      乾隆十二年(1747年),袁枚接手一個控告父親棺材被和尚毀壞的案子,需要到小倉山麓去。他十分喜愛當?shù)氐纳酱ㄐ闵腿宋姆諊?,并相中了該城?nèi)江寧織造隋赫德的“隋園”。這座風(fēng)景絕佳,要價只需300兩銀的園子,讓袁枚心動不已。

      第二年冬天,袁枚借口奉養(yǎng)生病的母親章氏,請了長假回家。正是鉆了這個“空子”,他買下了這座庭院——按照《大清律例》,地方官不能在當?shù)刂卯a(chǎn),所以袁枚若是以江寧知縣的身份買園子,按規(guī)定是要被“杖六十”的。

      按照袁枚的薪資來說,買園的錢出得起,但修園這樣的大筆支出還是很困難的。幸好他的同年程晉芳出身揚州鹽商家庭,與袁枚有著深厚的情誼。在程氏兄弟與大鹽商江春的幫助下,袁枚開始投資鹽業(yè)。經(jīng)濟方面的遠見,是袁枚能成就隨園的關(guān)鍵因素。

      相傳隨園故址早先為明末文人吳應(yīng)箕寓居金陵時的私家園墅“吳氏園”,后被曹雪芹的父親購得并予改建。又因曹家獲罪,該園被雍正朝廷沒收,劃撥給繼任隋赫德所用。(但對于這段源起,袁枚的孫子袁祖志曾出來辟謠,說“吾祖讕言”。)園子本身精美異常,唯獨風(fēng)水不太吉利,隋赫德因貪污被下獄,園林也就荒廢了。袁枚接手之際,已是傾頹亂墟,百花蕪謝,呈現(xiàn)出一片荒敗景象。

      袁枚先將其易名為“隨”,“隨其自然,順勢疊理: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又花大力氣來“裝修”,“奇峰怪石,重價購來,綠竹萬竿,親手栽植……”日積月累,金石藏、環(huán)香處、小眠齋、峻山紅雪、香雪海、群玉山頭、綠曉閣、柳谷、牡丹巖、菡萏池、雙湖、渡雀橋、澄碧泉等處迷人景致,幾乎濃縮了歷代名園的精華;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問名構(gòu)景,皆源于自身的深思熟慮。借來故鄉(xiāng)杭州的蘇堤、白堤、斷橋,引進西洋歐式的五彩玻璃,“器用則檀梨文梓,雕漆鵠金;玩物則晉帖唐碑,商彝夏鼎;圖書則青田黃凍,名手雕鐫;端硯則蕉葉青花,兼多古款,為大江南北富貴人家所未有”。同時還有三十萬卷藏書、一百余畝田園農(nóng)場。

      中途袁枚發(fā)現(xiàn)修園太費錢了,積蓄再加上鹽業(yè)、田產(chǎn)的收支,都夠不上燒錢的速度。幸好功名還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再次踏上仕途,到陜甘一帶出任地方官。與此同時,袁父也帶著仆人,從杭州遷居到江寧隨園。其時正值盛夏,袁濱已是76歲高齡,可能是不堪暑熱,在路上不幸病故了。

      袁枚到西安候差、接任僅三天,就收到晴天霹靂的噩耗,只好匆忙南歸。守喪三年以后,在時任江南總督尹繼善的幫助下,袁枚得以辭職終養(yǎng)。

      【隨園的“生意經(jīng)”】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袁枚將父親安葬在隨園,又繼續(xù)為隨園“擴大經(jīng)營”。今天大眾的消遣,無非是好吃好玩,這個道理,袁大才子早已掌握,園子被他打造成了一個游玩與美食相結(jié)合的“娛樂項目”。

      平常的私人宅子,通常是四面封閉,保持隱私的。不走尋常路的袁枚,不僅把窗改成玻璃窗、漏筐窗,還破天荒地推倒了圍墻和圍籬,類似現(xiàn)在的城市公園一樣免費對外開放。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lián)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因為生意太火爆,以至于園內(nèi)亭臺樓閣的門檻每年都得換上一次。

      袁枚把隨園中的部分土地、樹林、池塘、湖泊租給農(nóng)民,讓他們從事養(yǎng)殖和耕作。每日川流不息的游客總要吃飯,于是又順帶辦起了餐飲業(yè)。農(nóng)場產(chǎn)出的食材可直接供應(yīng)園內(nèi)的餐館,“樹上有果,地上有蔬,池中有魚,雞鳧之豢養(yǎng)尤為得法。美釀之儲藏,可稱名貴。形形式式,比購諸市上而更佳。有不速之客,酒席可咄嗟立辦”。

      作為一個頂級吃貨,袁枚對吃的要求非常高,為求得菜譜,不惜“為美味折腰”。當?shù)赜幸幻麖N王小余,擅長化腐朽為神奇。袁枚和王小余在對待美食的態(tài)度上頗有默契,王小余講求食材的質(zhì)地,必須是天然的好食材才會購入,且必定要親自挑選;每次做飯不會超過六七道菜,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但所做菜式又都獨特精致。這些觀點和行為都與袁枚的飲食理論不謀而合,兩人可謂是惺惺相惜。袁枚負責(zé)廣交游,搜集美食靈感,而王小余負責(zé)經(jīng)過一番妙手烹調(diào),將菜品完美呈桌。

      后來王小余離世,袁枚還專門給他寫了《廚者王小余傳》。

      袁枚不僅飽嘗美食,甚至把對飲饌的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根據(jù)收藏的食譜及多年來與大廚切磋的心得,總結(jié)出一部吃貨大全——《隨園食單》。這份食單中,記述了我國18世紀中葉(個別上溯到14世紀)的三百余種菜肴飯點,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飯,無所不包。其中講菜肴的做法,也講關(guān)于烹飪的至理真經(jīng),比如如何上菜:鹽者宜先,淡者宜后;濃者宜先,薄者宜后;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后……比如如何配菜: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可謂面面俱到。文風(fēng)輕松平實,完全不似老儒生,倒頗有些市井小民道家常的味道,風(fēng)頭一時蓋過了《山家清供》《飲膳正要》等同類專著。

      娛樂營銷只是賺錢手段,袁枚不同凡響的點在于,他賦予隨園以文化內(nèi)涵。他出了一系列“隨園”的書,園內(nèi)的南軒則是專門收藏其著作刻板的地方,印好的書直接放在園子里賣,不少文人才子都以在此出書為榮。袁枚的《隨園全集》開售,盡管價格高達五兩銀子,仍然被搶購一空。僅賣書一項,袁枚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兩白銀。聲名遠播后,各方人士爭相請袁枚寫應(yīng)酬文章,他來者不拒,墓志碑記、壽序諛文,只要給足銀子,絕對服務(wù)到家,又大賺了一筆。

      因為生財有道,到袁枚去世時,已擁有“田產(chǎn)萬金余,銀二萬”。

      【私家名園終不存】

      袁枚的父親袁濱雖已過世,袁枚的母親卻是古代難得的高壽,一直活到兒子64歲時才過身。三年后,服完喪的袁枚,終于不再被“父母在,不遠游”所束縛,開始游歷名山大川。當時出游,交通不便,山高路遠,他還是絕然遠行,連遠在兩廣的羅浮山、丹霞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袁枚生命最后20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旅行中度過的。

      袁枚出外旅行還有一個目的——到各大名山品茶。他先前對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濃苦,有如喝藥”,因此向來不喜歡武夷茶。但在《隨園食單》中《茶酒單》中,記錄了他親自到武夷山曼亭峰天游寺里品茶的過程,發(fā)覺武夷山茶絕對不辜負天下盛名,自己之前喝的肯定是假茶。

      這期間,袁枚找人給自己算了一卦。相士胡文炳指出,袁枚63歲生兒子,76歲歸天。等到63歲時,卦的前半部分果然靈驗,這讓袁枚深信不疑。故而76歲那一年,犯了河魚之疾(指腹瀉)的袁枚,覺得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不停地寫祭文和挽聯(lián),還讓趙翼、錢大昕、洪亮吉等好友提前給自己開“追悼會”。

      然而,相士這次卻沒說對。過了次年的大年初一,袁老爺子還活得好好的,聲稱要改名“更生”“延年”來慶祝??赡芩览锾由母杏X,讓袁枚更執(zhí)著于塵世欲望的滿足,生命最后的六年,他每次赴宴,都因為吃得太飽而腸胃不適。

      嘉慶二年(1797年), 82歲的袁枚患上痢疾。知道自己陽壽將盡,他留下絕筆詩《病劇作絕命詞留別諸故人》《再作詩留別隨園》后病逝,葬在小倉山北。

      說來奇特,乾隆十七年(1752年)秋,因為袁濱死得突然,袁枚趕回隨園時父親已經(jīng)入殮,來不及將其改葬回老家杭州。多年后,機緣巧合之下,袁枚發(fā)覺隨園小倉山后山一片地適合墓葬。萱堂尚在,袁枚也不敢自己做主,便報告了章太夫人。章太夫人認可了以隨園后山的空地作為家族墓地,從而一舉解決了袁家的歸葬問題。這讓袁枚由生到死,都與他最心愛的隨園在一起。

      袁枚在臨終前對兒子說,希望能保住隨園三十年。

      超出預(yù)期的是,這個園子在袁家人手中保留了兩個三十年。

      (作者系文史學(xué)者)

      猜你喜歡
      隨園袁枚
      南京師范大學(xué)隨園校區(qū)
      科教新報(2021年27期)2021-08-26 03:40:53
      聚是一團火 散作滿天星
      ——“隨園夜話”班主任沙龍10周年學(xué)術(shù)論壇活動掠影
      江蘇教育(2018年87期)2018-12-17 02:46:34
      隨園之隨
      袁枚
      關(guān)注性情 求新求變——淺論袁枚的“性靈說”
      袁枚的高帽子
      愛你(2016年15期)2016-11-25 18:43:04
      才子袁枚
      春風(fēng)
      隨園捶蝦
      餐飲世界(2015年2期)2015-06-26 12:26:30
      隨園·袁枚
      青春(2013年8期)2013-08-15 00:50:03
      信宜市| 鄂伦春自治旗| 佛山市| 南投县| 酒泉市| 青铜峡市| 神池县| 浙江省| 汽车| 临漳县| 大冶市| 衡阳县| 洛隆县| 察雅县| 治县。| 桃园县| 夏津县| 盘锦市| 靖西县| 赣榆县| 四平市| 秀山| 株洲县| 濮阳市| 临城县| 成安县| 准格尔旗| 城市| 德清县| 华阴市| 象州县| 堆龙德庆县| 辽阳市| 张家港市| 临城县| 舟曲县| 宁远县| 大连市| 彩票| 鹤庆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