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陽
浙江嘉興南湖紅船見證了100年前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chǎn)黨從這里揚帆起航。在嘉興,有一個特別的家庭,一家三口和紅船有著深厚的情緣,其中母女倆是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船金牌講解員,父親則是紅船守護人。37年間,三口之家情系紅船,傳遞紅船精神,成為景區(qū)里的一抹靚麗風景。
2021年“五一”小長假,嘉興南湖紅色景區(qū)游人如織。金牌講解員張一正在景區(qū)紅船旁講解紅船精神。她是南湖革命景區(qū)老員工張新志和徐金巧的女兒。
時間回溯至1984年。最先與紅船結(jié)緣的是徐金巧。徐金巧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作之前,是嘉興市京劇院的當家花旦。京劇團解散后,小有名氣的她婉言謝絕了多個劇團拋來的橄欖枝,選擇應(yīng)聘到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從一名京劇演員到一名講解員,徐金巧付出了很多努力?!八贿吂ぷ鳎贿呎疹櫸?,每天還要擠出時間去學習?!睆堃徽f。
張一(中)和父母在一起
張新志比徐金巧晚一年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作。作為文保工作者的他,對紅船充滿崇敬,他主要負責紅船的維修保護及島上的園林綠化。張新志說,他熟悉湖心島上的一草一木,因而被人親切地稱為“島主”。關(guān)于建黨和紅船的那段歷史,張新志早已熟爛于心。當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因特殊情況會議被迫中斷,在代表建議下,會議轉(zhuǎn)移到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xù)進行。就在那艘船上,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了,一艘普通的游船從此成了中國有名的紅船。這艘船長16米、寬3米,船殼呈黃褐色,船后還拖著一只小的拖梢船,用于擺渡客人。如今,紅船??吭诤?,專供游人瞻仰。張新志說,由于年代久遠,早已找不到當年舉行會議的那艘船。“為還原歷史,這艘船是據(jù)董必武、王會悟等人回憶和相關(guān)史料記載,于1959年仿制重造的?!?h3>“紅船醫(yī)生”,守船30余年
“一般的木質(zhì)船很難保存這么多年,但南湖紅船不一樣,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好。”張新志說,他入職第一天,師父說把紅船交給他守護。“當時我感到很自豪和振奮。”然而,守護紅船的艱辛遠超他的想象。
南湖沒建水閘前,一到夏天就發(fā)大水,為了讓游客如愿瞻仰紅船,張新志和同事一起填沙包、鋪跳板。30余年來,面對各種惡劣氣候他都不曾退縮,在強臺風襲擊嘉興時,他曾七天七夜不離島,每天吃泡面守著紅船。在春節(jié)下大雪時,他二話不說便脫下衣服跳入湖中,為紅船清理積雪、扶正傾斜的拖梢船,即使回到岸上時身體已經(jīng)凍僵了……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張新志的腰有些躬了,走路時偶爾也會趔趄。他對天氣格外敏感,一旦遇到惡劣天氣,就如同條件反射一般通知值班人員或者自己趕過來照看紅船。
對于張新志而言,更具考驗的是要如同照顧新生嬰兒一般細致呵護紅船?!叭諘裼炅?,紅船長年浸在水里易腐爛,所以要一年一小修,兩年一大修,還要拆開上油保養(yǎng)。”從琢磨方案到木材挑選,再到拆卸清洗、維修破損……每次維修,張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將船上的一千多個大小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來清洗曬干,再上七八遍桐油,確保油滲透進去才能防腐防蛀,每次都要花費很大的功夫。修紅船要在暴曬的露天進行,每年歷時五十天左右的修補養(yǎng)護后,是紅船煥然一新的時候,也是張新志“脫一層皮”的時候……從曾經(jīng)的門外漢到令人敬佩的“紅船醫(yī)生”,張新志不斷創(chuàng)新維修技術(shù),結(jié)合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工藝,實現(xiàn)修舊如舊。
2018年11月,張新志退休。退休前一天,他走到紅船旁,先環(huán)視一圈后再進入船內(nèi),里里外外、角角落落仔細巡視一番后才戀戀不舍地離開。那天回到家,徐金巧發(fā)現(xiàn)丈夫眼睛紅紅的,只聽他喃喃地說:“好在女兒成了咱們的接力人,我也放心了?!?h3>母女接力,成為金牌講解員
徐金巧作為嘉興南湖革命景區(qū)的第一代講解員,從26歲到退休,可以說把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南湖?!白鲋v解員必須得吃苦耐勞,但我覺得這份工作很光榮。一次次紅船旁的講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洗禮?!痹?jīng)一位年過七旬的盲人在聽她講解時,用手撫摸著紅船的許多角落,并連連贊嘆:“共產(chǎn)黨真了不起??!”那一刻,徐金巧更加認識到紅船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也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名紅船講解員的責任。在之后的幾十年間,她創(chuàng)新形式,帶著徒弟們將講解的內(nèi)容編成板書表演,這也讓她成了南湖景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的金牌講解員。
“我在紅船邊長大,聽著紅船故事成長,我也要成為一位紅船人?!?009年大學畢業(yè)后,張一瞞著父母報考了南湖景區(qū)的講解員。從此,父母便成了張一的良師益友。一家三口聊天的話題時常與紅船有關(guān)。
“今后你要以島為家,以館為家。”父親的叮囑,張一銘記心頭。講解員又兼導游,不僅是體力活,更是腦力活。講解員的工作看似重復(fù)單一,要講好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張一說,每一批參觀人員都是一張新的考卷,講解不僅要求專,而且還要博,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在講解中更加從容。在張一的辦公桌、床頭堆滿了一摞摞紅色革命書籍。講解中,游客不時提問,她總是應(yīng)付自如,對答如流,游客也不禁露出敬佩的目光。在不斷學習進步中,張一逐漸開始學會因人施講,她會根據(jù)參觀團隊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講解。有一次,張一接待了一個音樂協(xié)會的專家團隊。講解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整個團隊的氣氛沒調(diào)動起來,于是靈機一動,即興唱了一首《南湖采菱歌》,一下子就吸引了整支團隊的興趣,也迅速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后來,整個講解過程非常愉快,帶給參觀人員不一樣的紅色之旅。
在嘉興,張新志一家三口被稱為“紅船家庭”?!叭缃?,父母把講好紅船故事的接力棒傳到我的手中,我會加倍努力,做一個問不倒的講解員,將紅船精神傳播好?!睆堃徽f。
實習編輯 湯思奇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