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他是誰
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核心部件是芯片,而芯片的生產(chǎn)又離不開半導體技術。在這個領域,有一位科學家為全世界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榮獲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的黃昆。
他的成就
黃昆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貢獻,在世界理論物理領域多次寫上中國人的名字。
20世紀40年代,他提出的固體中雜質缺陷導到X光漫射的理論,自20世紀60年代起為外國學者證實并得到應用,被稱為“黃漫射”。
1950年,他同夫人艾夫·里斯(李愛扶)合作,首次提出多聲子的輻射和無輻射躍遷的量子理論。該理論在六十年代被實驗證實,被國際上稱為“黃-里斯理論”或“黃-佩卡爾理論”。
1951年,黃昆首次提出晶體中聲子和電磁波的耦合振蕩模式,所提出的運動方程,被國際上稱為“黃方程”。
他的成就
黃昆與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玻恩教授合著的《晶格動力學理論》,于1954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成為該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著作,是該領域科學工作者的必讀之書。
1987年,黃昆與朱邦芬開始研究量子阱中晶格振動的問題,提出和發(fā)展了關于半導體超晶格光學振動的系統(tǒng)理論。這一理論的發(fā)現(xiàn)被國際學術界稱作“黃-朱模型”。
他的故事
1941年秋,黃昆被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聘為助教。他除了每周帶學生做一次普通物理實驗外,還旁聽了多門物理系高年級以及研究生課程,選修了群論、微分幾何等數(shù)學系課程。
在西南聯(lián)大讀研究生時期,黃昆與楊振寧、張守廉合住一間宿舍。西南聯(lián)大學術氛圍濃厚,師生互相之間進行討論、辯論乃至爭論司空見慣。他們經(jīng)常在路上、茶館里、寢室中進行“論戰(zhàn)”。一次,三人辯論量子力學中測量的意義,從白天激戰(zhàn)到傍晚,息燈后躺在床上仍在繼續(xù),最終三人都從床上跳起來,秉燭閱查海森堡的《量子理論的物理原理》。黃昆對楊振寧極為推崇,稱其為“天才”,并說:跟他討論問題,我覺得在當時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他的名言
學習知識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要服從于應用,要與自己駕馭知識的能力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