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青
[摘? ? ? ? ? ?要]? 對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不應該僅存在于學校的思想政治課堂中,應該有效地滲透到各專業(yè)各核心課程中,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培養(yǎng)出愛國敬業(yè)、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對待生活與學習的態(tài)度。在各課程的理論課程中融入思政素材要求必須有效地宣傳正能量和健康思想,并可以和相關理論課程較好地結合在一起。課程思政的講授過程和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它對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都提出了更準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關? ? 鍵? ?詞]? “課程思政”;理論教學;構建;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15-0040-02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各界各領域都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對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與此同時,網絡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由于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量巨大、信息發(fā)布者也很難追溯,所以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現象,這不僅給學生這一群體的基本認知造成了持續(xù)性的沖擊,其相關的負面和不良的價值取向還會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和影響。針對這種現象,我國近些年提出了“課程思政”的觀點。具體可以理解為將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想政治理念和教育有機地融入各類專業(yè)課程的每個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政教育,也讓各專業(yè)課程中的隱性思政理論和顯性的課程思政相結合,進而為學生構建一個既有專業(yè)課程理念也有思政思想的人生格局。
一、課程思政概念
長久以來,思想政治課程都是高校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和基本認知的重要手段[1]。具體來說,思政課程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學和我黨的正確方針和路線等的教育,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出發(fā),利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進而培養(yǎng)學生現代化的社會公民意識。
課程思政從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是為了達到立德樹人的最終教育目的而確立的。要想“育人”就必須先“育德”,注重將傳道授業(yè)解惑、育人和育才有機地結合起來,一直都是我國的優(yōu)良教育傳統(tǒng)。課程思政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并且是不斷注重加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課程思政所展現的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模式,強調在思想政治理論以外的課程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點也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未關注過的。而且在課程思政的實際建設和實施中,更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的加入,用新思維催生出全新的教育教學思路,以全新的思路來謀求全新的發(fā)展,以新發(fā)展去推動新方法的誕生,利用新方法去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最終實現課程思政在各學科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課程思政在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中的構建
(一)要精心選擇契合專業(yè)的先進事例
大部分專業(yè)教師談到在自己的教學中加入課程思政的時候都會感到十分棘手,不知道怎么融入、應該融入哪些內容,進而沒有辦法將專業(yè)課程的理論知識和課程思政較好地結合在一起[2]。其實教師只要找到某些能夠和所教課程的理論知識相結合的并與我國的先進發(fā)展相關的事例就可以展開講解。我國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和進步,在每個領域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并且也有諸多領域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例如,在講到古代漢語課程的基本理論部分的時候,就可以將課程思政的中心思想與傳統(tǒng)的思想結合在一起講解,讓學生在感受到思想隨著時代的變遷的同時,也鍛煉了自身的思辨能力。也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將古代思想應用到現代建設和發(fā)展中的具體事例,以此來宣揚祖國的偉大之處,幫助學生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師在課堂上通過這些事例的延伸講解,不但為學生豐富了教學形式和內容,而且讓學生在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最終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3]。
(二)要以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措施來制訂教學目標
大學階段是學生走向社會之前的最后一個接受教育階段,也是學生在精神面貌方面、道德理念方面、人格品質等方面逐漸定型,從而走向社會去接受實踐檢驗的最后階段。大學階段的最終教育目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綜合、高質量發(fā)展。良好的品德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所以,課程思政應該將德育作為整體教學的首要目標,要在倡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整體道德素質,整體提高學生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
與此同時,還要將課程思政與古代漢語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古代漢語課程的最終教學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古代漢語書籍的含義和內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新時代的育人理念去試著理解古代漢語書籍中的育人理念,在感受到區(qū)別的同時,自覺樹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質,最終將學生培養(yǎng)成個人品德高尚、專業(yè)能力過硬、身體素質強健、審美能力高雅、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新時代青年[4]。
(三)要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學內容中
許多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政理念。具體來說,一方面專業(yè)知識本身就具有較為明顯的價值傾向和家國情懷等方面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對專業(yè)教學內容的深度思考和挖掘,在教學內容原有的思政理念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只有這樣,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才可以和課程思政理念結合在一起,進而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各教授專業(yè)課程的教師自身也應該具有明確且正確的政治觀念和意識,應該時刻牢記教書育人的初心,主動承擔起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優(yōu)秀接班人的重要任務[5]。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課程思政并不是簡單地將課程和思政結合在一起,也并不是在專業(yè)課程的實際講授中專門拿出幾節(jié)課來為學生講解思想政治內容,而是應該將思政理念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日常教學中。課程和思政的關系應該是“如春在花,如鹽化水”,不應該是“眼中金屑,米中摻沙”。教師在將二者進行結合的時候切記要避免將思政內容硬性地放到專業(yè)課程的講授中,一旦學生出現逆反心理,要保證課程和思政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的關系。教師也不能不顧學生的感受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念的硬性灌輸,千萬不要不顧學生的興趣點,生硬地給學生結論,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應該以學生的實際興趣點為出發(fā)點,由表及里、引人入勝地引導學生在學習古代漢語課程內容的時候,將思政理念建立在對古代文獻研究的基礎上,自主地理解思政理念。
三、課程思政在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不應該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地不斷發(fā)展,教育教學的延展性也在不斷擴大[6]。教師可以采取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將課程思政理念應用到古代漢語課程及教學中,避免出現課堂講授內容和思政理念生硬融合的現象。
(一)課前教學
教師可以在正式課程講授之前,為學生布置多個與本次古代漢語課程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將這些思政元素與古代漢語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理解[7]。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將相關古代漢語知識進行預習,又可以讓學生了解哪些思政理念與古代漢語課程實際內容是息息相關的,也讓思政元素和古代漢語的含義在上課之前讓學生進行初步消化理解。既幫助學生夯實了思政理念和德育意識,又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課中教學
經過之前的了解,在課堂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課程思政學習氛圍和古代漢語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尋課前教學中的課程思政與古代漢語教學內容的切合點,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對古代漢語中課程思政理念的體現。教師在此階段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和指導作用,將課程思政理念扎根于學生心里,以最終實現古代漢語與課程思政理念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到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可以讓自身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都得到升華,讓課堂教學中的專業(yè)知識和思政理念真正進入學生心中。
(三)課后評價
在教學評價中應該采取教學過程評價和教學最終成果評價并行的方式[8]。其中主要應該包括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三方面,也可以采用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同時進行的形式。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還有利于學生對古代漢語相關知識和課程思政理念的有效掌握,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是課程思政理念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具體體現。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在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中的構建和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幫助學生在現代化的信息時代中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擁有正確的評判標準。這里需要教師注意的是,課程思政理念和具體課程內容在結合的時候一定要找到最佳的契合點,要以課程思政的理念指導課程教學目標的制訂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并將其應用在教學的課前、課中和課后評價等方面,在幫助學生各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同時,實現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課程思政融入應用型課程教學研究:以“旅游公共關系”為例[J].喀什大學學報,2020,41(4):110-115.
[2]劉青.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職專業(yè)課程教學分析與研究:以《傳感器應用技術》課程為例[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9(3):60-62.
[3]朱琳.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綜合英語3》課程為例[J].作家天地,2020(11):29-30.
[4]李增福.課程思政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經濟師,2020(4):181-182.
[5]褚薇薇.思政教育在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現代化,2020,7(23):131-134.
[6]程雅蘭.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外語教學的路徑思考:以應用法語專業(yè)為例[J].國際公關,2019(12):150.
[7]周勝.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的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3):77-78.
[8]錢煥莉.課程思政式心理學教學課堂應用[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2019:1.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