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
有一種苦,是沁人心脾的苦,這種苦叫做中國茶;有一種甜,是令人陶醉的甜,這種甜叫做中國畫。
中國畫,不必說當代流行的素描,黑灰白三色如同冰激凌一般融化在一起,傳神處一張張照片騰空出世;也不必說讓人至今仍迷惑不解的古代石壁上的神秘符號,令人產生無限遐想。單單是那一幅《清明上河圖》,就會讓人有極大的興趣。想象一下張擇端的作畫情景吧:先是略點幾筆,猶如蘭花綻放,烏黑墨跡映于紙上;接著又是連揮狼毫,一時間城池出現,河流、橋梁如同奇影一般立于畫中;再取小筆,細細勾勒,頓時人像顯現,衣袂飄舞,一派繁華,萬千氣象。
細品,再細品,畫畫如同一杯上好的茗茶入口,令人感到一陣神清氣爽。
鋪開一張宣紙,拿著已被墨浸潤過的毛筆,深吸一口氣,刷刷地連揮大筆,或者彎下身去用細筆一纖一絲地修改,還時不時在硯中一浸一洗,像對待一件藝術品一樣認真。等畫完后,又回首看看自己的畫,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回味,似乎感到一陣微微的苦中之甜,侵入肺腑。
還記得那個喝墨的藝術家嗎?也許在他眼里,墨就如同糖水一般呢!
在去往莫高窟的路上,我心里無比的興奮,而到了目的地,那份興奮早已化作了滿腔敬畏,面對那一幅幅天上人間都難以見到的神鬼之作,我不禁沉醉在這畫中,欣賞如來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欣賞諸佛之間對佛法的不同見解,林林總總,令人心醉。此情此景,令人流連忘返,如果硬要把我?guī)ё叩脑?,那就把我的軀體帶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大家各有所長,為中國畫和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能量,提供了動力??此麄兊闹袊嫞幸环N甜在心中蕩漾開來。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拓開的不僅是筆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看著漾開的筆墨,你是否從卷軸中讀到了絲縷不絕的、令人自豪的甜味呢?
有一種甜,愿乘文化之巨舟,揚文化之風帆,渡文化之滄海,幸哉!苦中品甜,觀覽中國畫,平生之樂也,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