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失眠是指經(jīng)常性無法獲得正常睡眠,多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易驚醒、醒后不易入睡、多夢、早醒、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等。失眠者常兼有頭痛、頭暈、心悸、健忘、多夢等癥。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古代文獻中有“不得眠”“不寐”“目不瞑”“不得臥”等記載,認為這類病癥與心、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
失眠也是現(xiàn)代人,尤其是老年人常面臨的健康問題。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生活壓力,感情壓力,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疾病如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官能癥、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貧血、更年期綜合征等,都會造成失眠。雖然有很多助眠藥物可以幫助改善睡眠質(zhì)量,但是有些患者擔心藥物有不良反應,或產(chǎn)生藥物依賴而不想服用藥物。老年人可以嘗試采用按摩方法,揉搓相關(guān)部位,使緊張亢奮的神經(jīng)功能得到松弛和安撫,進而增強大腦皮質(zhì)的抑制過程,促進入睡和熟睡。長久堅持,失眠癥狀可得到改善。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點處。揉百會穴可取臥位,兩手輪流以食指、中指的指腹,順時針按揉該穴1分鐘。手指用力不能太重。
印堂穴為兩眉頭連線的中點??捎弥兄钢父鬼槙r針按揉該穴100次,手法宜輕柔地帶動皮下組織,以局部有輕松感為佳。
太陽穴位于眉梢與目外毗之間,向后約1寸的凹陷處。兩手食指指腹順時針按揉該穴100次。按揉時應精神放松,意念集中于太陽穴。
用手掌大魚際肌(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按揉前額100次。大魚際肌緊貼前額皮膚,順時針方向輕按以帶動皮下組織,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
先將兩手搓熱,隨后將掌心緊貼前額,從眉間開始向前額兩側(cè)抹壓,約做20次左右,再用力向下摩擦直到下頜,連續(xù)做20次。如手掌過于粗糙可涂抹適量護膚霜。
風池穴在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以兩手拇指指腹緊按風池穴,用力旋轉(zhuǎn)按揉幾下,隨后按揉腦后,約3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兩掌拇指側(cè)緊貼耳前下端,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用力摩搓雙耳1~2分鐘。此法可疏通經(jīng)脈、清熱安神,防止聽力退化。
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彎曲成45度,用指甲端往返按摩頭皮1~2分鐘。此法可加強供血,增強血液循環(huán),加速入睡。
內(nèi)關(guān)穴在腕橫紋上三橫指正中。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該穴,左右各100次。手法宜深沉用力,以局部有酸脹、麻感為佳。
神門穴位于腕掌橫紋的尺側(cè)端,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該穴,左右各100次。手法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手掌面緊貼于胃脘部(腹部左側(cè),心臟下面)作順時針方向按摩,按摩200次,用力宜輕柔,一般不帶動皮下組織,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此法不僅能寧心安神,還可強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
三陰交穴位于內(nèi)踝高點上10厘米,脛骨內(nèi)側(cè)面后緣。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該穴左右各100次。拇指應緊貼脛骨內(nèi)側(cè)按揉,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涌泉穴位于足底心,前1/3與后2/3交界凹陷處。用手小魚際肌部(小指下掌面突出部分)摩擦涌泉穴,左右交替,睡前洗足后或早上起床前各按摩100次。用力宜輕,手貼足心皮膚來回摩擦,頻率宜快,摩擦的距離可稍長,以足心透熱為佳。
右腳掌心搓左腳背所有部位,再用左腳心搓右腳背所有部位。然后,用右腳跟搓左腳心,再用左腳跟搓右腳心,共約2~3分鐘。此法可消除雙足疲勞,貫通氣血經(jīng)脈。
失眠患者可視具體情況選用以上按摩方法,最好在晚上入睡前進行。按摩前,應排除雜念,不吸煙,不喝酒,不喝濃茶,不看視頻內(nèi)容。按摩時,手指、手掌要準確有力,以穴位稍有酸脹感為度。每次按摩到一定程度,被按摩處就會出現(xiàn)舒適感,雙眼眼皮也會感覺沉重。按摩可逐漸放松、放慢,最后漸漸停止按摩準備入睡。按摩要堅持每天進行,不可間斷,多數(shù)人堅持1個月失眠現(xiàn)象會大有改觀。